《韩非子·弥子瑕失宠》全文、注释和鉴赏
【鉴赏】 从前,卫国有一条法令: 偷驾国君的车的人,要受砍脚的刑罚。一个叫弥子瑕的男子很受卫国国君的宠信。一天夜里,弥子瑕的朋友跑到王宫告诉他,他的母亲生了重病,要他赶紧回去看看老母亲。可是在大半夜临时去找辆马车谈何容易,一想到病榻上的母亲,弥子瑕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正无计可施的时候,他突然想到一个办法: 先动用国君的车子。于是假托国君谕旨,自己驾着国君的车子出去了。后来国君知道了,非但不责怪弥子瑕,还以此为贤举,大力称赞道:“弥子瑕真是个孝子啊!为了看望生病的母亲,都忘了偷驾我的车会受到砍脚的刑罚。”
又有一次,弥子瑕与国君一起到果园游玩。弥子瑕看到树上的桃子又大又新鲜,便摘下一个来尝了一口,甘甜诱人,于是将这个吃了一口的桃子送给国君,请他也来尝尝。国君很高兴,说:“弥子瑕真是爱我啊,为了让我和他一起分享这桃子的甜美,都忘记了这是他吃剩的桃而给我吃呢。”
若干年后,弥子瑕老了,俊秀的容颜已经不复存在,国君对他的宠爱也日益减退。某日,他得罪了国君,国君大发雷霆地说:“你以前就假传我的圣旨、偷驾我的马车,还在果园给我吃你吃过的剩桃,罪加一等!”
伴君如伴虎,大人物多是喜怒无常,难以捉摸的,在他们身边做事的人经常要看他们的眼色,诚惶诚恐,如履薄冰,这是韩非子的本义。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弥子瑕的行为前后其实从没有改变过,之前他的行为曾经被大加赞许,之后又因同样的行为被治罪,都只是因为君主对他的感情发生了转变。因此,国君对他的爱憎成为了品评弥子瑕人格的唯一标准,以至于最后成为君主的刀下之魂,这是很片面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果仅仅根据一个人的好恶来判断一切,而不理会客观事实,甚至是法律约束,那么必然会导致恶果的产生。另一方面,国君对弥子瑕的态度也启发我们,人们的喜怒好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非美丑的评判标准也不是完全客观的,它们会随着人们的主观情感、意志以及外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
蒿里行曹操【原文】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1]。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2]。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3]。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4]。淮南
-
苏轼 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 (1) ,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 (2) ! 有一善,从而赏之,又从而咏歌嗟叹之; 所以乐其始而勉其终。有一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哀
-
一想起你一想起你,秋雨便落了下来想得深一些,秋雨更响了秋雨中的情节,无非是黄昏后,有个书生站在屋檐下念及一场离别书,读几句断肠词他
-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粟。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篲折节无嫌猜。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昭王白骨萦
-
[清]龚自珍九流触手绪纵横,极动当筵炳烛情。若使鲁戈真在手,斜阳只乞照书城。这是龚自
-
《梅花·蜡梅》咏梅花诗鉴赏 高荷少熔蜡泪装应
-
(明)陈继儒 《点绛唇钟鼓沉沉》 钟鼓沉沉,寺门落叶归僧独。晚鸦初宿,影乱墙头竹。长啸风前,清籁飞空谷。松如沐,炊烟断续,杯底秋山绿。 这首词写秋天傍晚山寺萧疏的景物和僧人超旷的情怀。 钟鼓沉沉,寺门
-
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一首颇具深意的诗歌。诗中表达了作者对身世沉浮的感叹和自省。通过对蓝关的形容,作者抒发了自己对于逆境的坚强态度,以及对家园和亲人的眷恋之情。诗歌中充满了忠诚与希望,是一首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佳作。
-
张祜 精华在笔端,咫尺匠心难。 日月中堂见,江湖满座看。 夜凝岚气湿 ① ,秋浸壁光寒。 料得昔人意 ② ,平生诗思残 ③ 。 右丞今已殁,遗画世间希 咫尺江湖尽,寻常鸥鸟飞。 山光全在掌,云气欲生衣
-
《以恩信接人,不尚诈力。》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