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散文名篇·纵囚论》唐宋八大家名作鉴赏
欧阳修散文名篇·纵囚论唐宋八大家名作鉴赏
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刑入于死者①,乃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
方唐太宗之六年,录大辟囚三百馀人②,纵使还家,约其自归以就死。是以君子之难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其囚及期而卒自归无后者③:是君子之所难,而小人之所易也。此岂近于人情哉?
或曰:“罪大恶极诚小人矣,及施恩德以临之,可使变而为君子,盖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④之速,有如是者矣。”曰:“太宗之为此,所以求此名也。然安知夫纵之去也,不意其必来以冀免,所以纵⑤之乎?又安知夫被纵而去也,不意其自归而必获免,所以复来乎?夫意其必来而纵之,是上贼下之情也;意其必免而复来,是下贼上之心也。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不然,太宗施德于天下,于兹六年矣,不能使小人不为极恶大罪,而一日之恩能使视死如归而存信义,此又不通之论也。”
然则何为而可?曰:“纵而来归,杀之无赦,而又纵之,而又来,则可知为恩德之致尔。”然此必无之事也。若夫纵而来归而赦之,可偶一为之尔;若屡为之,则杀人者皆不死,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乎?不可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是以尧、舜、三王之治⑥,必本于人情,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⑦以干誉⑧。
【注】
①刑入于死者:指刑法定罪达到死刑者。入,指定以罪名,使受刑罚。②录大辟囚三百馀人:选取死囚三百余人。录,收集、汇集之意。大辟,古代五刑之最,死刑。{3}及期而卒自归无后者:(死囚)到了期限而最终自己归宋,没有误期迟到的。{4}移人:改变人(的品性)。{5}纵:放纵。此指假释性地放出囚犯。⑥三王之治:指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的治国理民。⑦逆情:违背人情法理。⑧干誉:谋求名誉。
据旧唐书•太宗纪记载:贞观六年,唐太宗将待执行的三百余死囚假释归家,并约定他们返回监狱受死的日期。其后三百余人皆如期返回,朝廷遂赦免其死罪。这件被后世传为美谈的太宗“德政”,与唐太宗主张刑法宽简、死刑要严、赦令勿滥的一贯态度不合。为此,欧阳修也对太宗“纵囚”赦死的不合人情法理提出质疑,认为是矫枉过正了。
本文作于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按照提出质疑、论述说明、提出自己的观点的顺序进行。体现了欧阳修论理文一向逻辑性强、结构严密的特点。
文章开始并不直设论点,而是先放开一笔,泛论君子小人之别,为全文的议论树立了一个参照标准;同时也藏下暗笔,以“罪大恶极”反照太宗释囚不通情理,以“视死如归”反照死囚自归不合情理。做到泛论不泛,紧扣论题。接着简叙纵囚之事,断以评议,又紧扣君子小人之别。
然后,欧阳修先肯定太宗“智者不肯为恶,愚人好犯宪章”的论述,提出“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的主张和措施。认为信义只能用于君子,对小人则要用刑法。因此,唐太宗纵囚使归的事是不合乎常情的,是现实中不大可能存在的事情,即使发生过,也只能是上下互相欺骗沽名钓誉之举,不能成为治理天下的定法。还特别指出,刑罚达到死刑者,那又是“罪大恶极”的“小人之尤甚者”,不可轻易宽赦。段尾以一句反诘句“此岂近于人情哉”,表达作者的不解和质疑,引发读者思考,同时总结上文,开启下文。
在其后的论证中,作者对太宗“纵囚”赦死之壮举进一步分析、批驳,指出唐太宗的做法有悖人情,违反法度,只不过是借此邀取名誉的一种手段——“太宗之为此,所以求此名也。”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件事是沽名钓誉,表达了自己与众不同的观点。
统治者违背情理以邀取名声,是否利于治国呢?这是末段议论的重点,也即本文的论题。文章同样没有直涉论题,而是先宕开一问,故作自答,以揭示施恩德与近情理之间的矛盾:归而诛之,如再纵又归,显然不近情理;如再纵不归,无从体现恩德,故以否定收断。最后,顺理成章地指出唐太宗的做法不值得效法,不可以作为“天下之常法”,而应该“尧、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
本篇立论清楚,在短小的篇幅内,或质疑,或答问,步步分析,层层辩驳,写来却从容不迫,浑然一体,似有洋洋万言,十分耐读,是一篇发挥雄辩之才的力作。
后人评论
赵乃增:“针对太宗的逆情立异的作为,层层批驳辨析,暴露出‘纵囚’事件的违背人情常理的荒谬不实,行文老辣,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赞美雪景诗句古诗词,内容包括赞美雪景的古诗词,赞美雪景的诗句,赞美雪的诗句古诗。《春雪》作者:韩愈 (唐)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译文:新年都已来到,但还看不到芬芳的鲜花,到二
-
无妄 ① ,元 ② 亨 ③ 利 ④ 贞 ⑤ 。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易经·无妄》) 注释 ①无妄:卦名,由震雷处在乾天之上构成,具有天道强盛、至诚至正的寓意。②元:伟大、创始。③亨:亨通。④利:
-
论题解析 [解题]思考(cogitation),指进行比较深刻、周到的思维活动。许多探究物种起源问题的生物学家或其他研究人类学的学者们将思考视为人类与其他物种最主要的区别之一,思考大致有三种方式:第一
-
曾巩的《拟岘台记》是一篇充满哲思和感慨的散文。通过对岘山及其中寺庙建筑的描绘,他表达了对自然之美和宗教信仰的敬畏之情。他通过描写细腻的景色和建筑特色,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同时,他也不忘反思人生之短暂和无常,以及对名利的追求。《拟岘台记》既展示了曾巩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他扎实的人文素养和对心灵回归的追求。
-
几千年来,哈萨克人一直以游牧为主,所以游牧生活是哈萨克的基本特征。他们居住和生产生活的环境是茫茫辽阔的草原,其有高山、大河、湖泊、
-
读书若是学者才准念书,我就什么也不要说了。大概书不是专为学者预备的;那么,我可要多嘴了。从我一生下来直到如今,没人盼望我成个学者;
-
【原文】 不晓①廉耻,衣冠狗彘②。 【出处】 《小窗幽记》。 【注释】 ①不晓:不明白,不懂得。②狗彘:即猪狗的意思。
-
下直遇春日,垂鞭出禁闱。两人携手语,十里看山归。柳色早黄浅,水文新绿微。风光向晚好,车马近南希机尽笑相顾,不惊鸥鹭飞。
-
短衫压手气横秋,更着仙人紫绮裘。使我有名全是酒,従他作病且忘忧。诗无定律君应将,醉有真乡我可侯。且倒余樽尽今夕,睡蛇已死不须钩。
-
汉·刘向 延陵季子 ① 将 ② 西 ③ 聘 ④ 晋,带宝剑以过 ⑤ 徐君 ⑥ 。徐君观剑,不言而色 ⑦ 欲 ⑧ 之 ⑨ 。延陵季子为 ⑩ 有上国 (11) 之使,未献也,然其心许 (12) 之矣。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