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天下皆知美之为美》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作品:老子
简介老子,即道德经,一般认为是老聃所作。分上下两篇,共八十一章,五千余字。老子是先秦道家的代表作,论述了道的哲学,主张无为而治,充满了辩证法思想和政治、军事、人生的智慧,对中国传统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或字伯阳,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春秋时期思想家。曾担任过周守藏室之史,相传孔子曾向他问礼。他见周朝日益衰落,社会日益混乱,于是西出函谷关,以求避世。在关尹喜的一再要求之下,作道德经。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①。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②,行不言之教③,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④。夫唯弗居,是以不去。注释①根据帛书本,后面还有“恒也”两字。 ②处:处居,执行。 ③行:做、办。 ④弗:不。译文如果天下的人都知道“美”之所以“美”,这就(有)丑了;天下的人都知道“善”之所以“善”,这就(有)恶了。有与无相互生成,难与易相互形成,长与短相互彰显,高与下相互扩展,音与声相互应和,前与后相互跟随,对立面相互依存是永恒的。因而,圣人治国处事以“无为”为事,以“无言”为教。任凭万物的生长而不加倡导,万物育成而不占为己有,抚育万物而不企求其报答,万物成功了而不居功自夸。因为他不居功自恃,所以人们反而都会将功绩归于他,他的功绩也因此而不泯灭。反 者 道 之 动
反者道之动①,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注释①反:同“返”。译文相反相成、物极必反,是“道”的运动;柔弱胜刚强,是“道”的作用。天下万物都是产生于看得见的有形物质,而这种有形的物质则是产生于看不见的“无”。大 成 若 缺
大成若缺①,其用不弊②。大盈若冲③,其用不穷。大直若屈④,大巧若拙。大辩若讷⑤。大赢若绌。躁胜寒⑥,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⑦。注释①大成:最完美的东西。 ②弊:衰竭、衰败。 ③冲:虚、空。 ④屈:同“曲”。 ⑤讷:笨嘴拙舌。 ⑥躁:急走。 ⑦正:通“政”,首领。译文最完美的,好似残缺,但其作用是永远不会衰竭的。最充盈的,好似空虚,但其作用是无穷的。最正直的,却似弯曲;最灵巧的,却似笨拙;最好的口才,却似不善言辞;最大的赢利,却如亏本。这其实也是相反相成的道理。活动可以战胜寒冷,而安静则可以克服炎热。一旦清静无为,则可以作天下的首领了。其 安 易 持
其安易持①;其未兆易谋②;其脆易泮③;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④;九层之台,起于累土⑤;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注释①持:掌握、保持。 ②兆:征兆。 ③泮(pàn):同“判”,散、解。 ④毫末:细小的萌芽。 ⑤累土:一筐土。译文事物稳定时,最容易掌握和维持;没有露出变化迹象时,最容易调理;其脆弱之时,容易分解;其细微之时,容易发散。做事情的时候,在问题未发生之前就要处理妥当,在祸乱尚未产生之前就要加以防范。合抱的大树,是从细小的萌芽开始成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用一筐筐的泥土建起来的;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的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违背自然规律去做会招致失败,过分执著会遭到损害。因而,圣人无为也就没有失败,无所执著也就不会有损害。人们做事情的时候,往往会在将要成功之际失败了,这是因为他们没有像开始时那样谨慎了。所以说:如果我们能够在事情将要结束之际也像开始时那样谨慎的话,也就没有什么事情是做不成的。因此,圣人追求的是不追求,不以难得的物品为宝贵;圣人要学的就是不学,以补救众人所常犯的过错,以辅助万物的自然发展而不妄加干涉。小 国 寡 民
小国寡民①,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②,使民重死而不远徙③,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④。使人复结绳而用之⑤。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注释①小、寡:使动用法。 ②什伯之器:各种器具。 ③重死:看重死亡,即重视生命。 ④陈:陈列。 ⑤结绳:在文字产生以前,人们以结绳记事。译文国家要小,人民要少。即便有各种各样的器具,也不要去使用。要让老百姓重视自己的生命,而不迁徙到远方去。虽然有船有车,但是没有必要去乘坐它;虽然有盔甲兵器,但是没有机会去陈列它。让老百姓重新回到结绳记事的生活状态之中去。人民感到自己的食物香甜,觉得自己的衣服美观,觉得自己的居所安适,快乐地遵行其风俗。国与国之间互相看得见,鸡犬的叫声也互相听得见,但是,人民直到老死,也不互相来往。信 言 不 美
信言不美①,美言不信。善者不辩②,辩者不善。知者不博③,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注释①信:真诚、诚实。 ②辩:能说会道。 ③博:显示知道的事情多。译文真诚的言辞不华丽,华丽的言辞不真诚。善良的人不巧辩,巧辩的人不善良。真知者不卖弄,卖弄者无真知。圣人是不积聚的,他尽量帮助别人自己反而更加充实;尽量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为丰富。所以,天的法则是让万物都得到好处,而不去伤害它们。圣人的原则是,做任何事情都不与别人争。-
握中铜匕首,纷锉楚山铁。义士频报仇,杀人不曾缺。可悲燕丹事,终被狼虎灭。一举无两全,荆轲遂为血。诚知匹夫勇,何取万人杰。无道吞诸侯,坐见九州裂。
-
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
-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作品赏析【注释】①瑞脑:龙脑香。②金兽:兽形铜香炉。③纱厨:有
-
往见泰山乔岳,以立身四语甚爱之,疑有未尽,因推广为男儿八景,云:“泰山乔岳之身,海阔天空之腹,和风甘雨之色,日照月临之目,旋乾转坤之手,磐石砥柱之足,临深履薄之心,玉洁冰清之骨。”此八景予甚愧之,当与
【名句】往见泰山乔岳 ① ,以立身四语甚爱之,疑有未尽,因推广为男儿八景,云:“泰山乔岳之身,海阔天空之腹,和风甘雨之色,日照月临之目,旋乾转坤之手,磐石砥柱之足,临深履薄之心,玉洁冰清之骨。”此八景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出处】唐杜甫《春望》。 【译注】头上白发越挠越少,简直都 快插不住发簪了。搔:用手指挠。浑 欲:简直要。簪(zān):簪子,古人挽头发 于头顶,用簪子别
-
【原题】:危大著出守潮阳同舍饯别用社工部北风随爽气南斗近文星分韵赋诗得北字
-
勿弄刀笔,讥玩朋僚,若犯要司,败不旋踵;若轻同类,怨岂在明。|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
《勿弄刀笔,讥玩朋僚,若犯要司,败不旋踵;若轻同类,怨岂在明。》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这是一首抒发感伤情绪的咏史怀古诗,描绘秋日傍晚的寂静凄凉景色,抒发了满怀忧愁而又无人“共语”的悲哀,语言凝练,耐人寻味。 诗一开始从写静态的景入笔:一抹夕阳的余晖斜照在还留有残砖破瓦的街巷上。这凄凉的秋暮景色,不禁使诗人触景伤情,忧
-
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这首诗写于作者贬居夔州(今四川奉节)期间。夔州是竹枝词的故乡,“里中儿”每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名句带修辞的作文,内容包括运用修辞的古诗名句,运用修辞的古诗名句,含有修辞手法的诗句。运用修辞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2、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李白《行路难》)3、 桃花潭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