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长天思雁阵》
中秋期间,与文友去心仪已久的辽东山区青山沟一游。我们都没有料到会有这样一个美好明丽的秋天,穆穆秋山,娓娓秋水,澄澈的天空白云悠悠,稀疏散淡。山野间一树树红黄绿相间的树叶伴着五彩斑斓的秋花,相映生辉。在这远离尘世富贵和奢华的境地,无论是青春勃发的少男少女,还是两鬓含霜的大叔大妈,无不眉飞色舞,情动于衷,我也时时为这胜似春光的美好感动着。由于贪看沿途的山光水色,返程时已是暮霭低垂。乘车在平坦逶迤的山路上奔驰,窗外的景物渐次模糊起来,随凉风习习,一轮新月已悬挂半空。透过车窗,那一缕缕清凉的月光,蓦然让我心中浮起阵阵惆怅。难怪有人说相思宜秋,尽管诸多相思并非都属“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只是明月入怀,天旷地远,难免让人心有戚戚焉。行程之中的山光水色,物阜民丰已经让我大饱眼福,美不胜收,但不知怎的,心中对眼前这美好的季节依然有种爽然若失的遗憾。凭窗仰望星月交辉的夜空,倏忽茅塞顿开──啊!我思念起了天空中那久违的雁阵!
“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白居易的一句诗,活画出了清秋时节“雁点青天”的美好景致。然而此情此景,我不见它久矣!按以往规律,白露过后,对气候最为敏感的候鸟,特别是大雁纷纷开始南迁。大雁是雁属鸟类的统称,分布在我国的雁有九种之多,国人常说的雁一般指鸿雁和灰雁,它们每年秋冬之际飞往南方,翌年春天又返回北方栖息繁殖。大雁迁徙时往往汇成数百只集体行动,常在空中发出嘎嘎的叫声,相互呼唤关照着,蔚为壮观,古人称之为“雁阵”,被视为秋日里不可或缺的一道亮丽的景致,引发着文人雅士的“咏雁”情结。“鸿雁于飞,肃肃其羽”“独羡一声南去雁,满天风雨到汀州”“却是归鸿不能语,一年一度到江南”……这些诗句,无不寄托着怀念故乡、思念亲人的悠悠乡愁。雁的体态较大,但身体健壮,迁徙时飞行速度每小时可达69至90公里,尽管这样, 迁徙需飞越数千公里,行程也需近两个月。途中有健壮的头雁领飞,多次短暂的休息,也有头雁警戒放哨。关山路遥,经历的千难万险可谓尽有尽多。我对雁始终怀有着怜爱之情,儿时每每看到空中有雁阵飞过,便旋即紧跟其后在地上奔跑,边跑边数着雁的数量。随年事渐长,谙知了雁的生活习性,它们排成“人”字时,是为了加快前进的速度,排成“一”字时,则是减缓速度,以恢复体力。对它们那种集体群居,相互关照,特别是雄雌之间对爱的忠贞不二更是崇尚有加。记得当年下乡插队,青年点的周边多有大小不等的芦荡,深秋之际,常有鸿雁栖息。一天晚上有位同学不知用什么办法网住了一只雁,拿回青年点与几位同学商量如何宰杀以饱口福。当时我表示坚决反对:“不能宰杀,必须无条件放归芦荡!”另有同学说:“在芦荡里窝了几个晚上,就等着吃这口呢,为什么放了啊?你是不是有病呀!”“大雁是益鸟,又是义鸟,宰杀是有罪的!”我吼道。“你不吃也就算了,怎么能说吃大雁有罪?哪条法律这样写的?”对方答道。说话间,几个人就操起家伙动起手来。气得我砰的一声摔了房门,饭也没吃就去生产队饲养员那里借宿了。走出很远,依稀听到那只大雁嘎嘎的哀鸣声……
“木落江空天气清,西风萧飒雁南征。”年复一年的北雁南飞,究竟飞到何处呢?我国古代诸多的咏雁诗词都与衡阳有关,所以自古有“雁不过衡阳”之说。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有“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的语句;北宋范仲淹的词中亦有“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的吟咏。冬去春来,雁们又自南向北迁徙,到我国东北、内蒙古等地栖息繁殖,还有的飞向西伯利亚和欧洲北部。然而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清秋时节,天空中的雁阵渐渐稀疏起来,特别是近年来,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空中竟然鲜见大雁的踪迹,也很少听到它们那嘎嘎的叫声了。为此,我曾多次向有关专家咨询原委。据他们介绍说,随着法制逐步健全,大雁早已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但是由于某些原因,使得生性敏感、雅致的雁们对生存、迁徙、繁殖的环境闻之望之而生畏。而此后果,是需要较长时间治理整顿,才会逐渐恢复的。
秋高气爽的天空中缺少了雁阵,无疑是一种缺憾,面对地球上不少珍稀动物每天都在减少的严峻局面,作为大国公民,理应尽一份自己的责任。近来媒体传来两条信息让我倍感欣慰。一是多日前在央视纪录片中看到,一位飞滑翔机的司机,同时也是一位爱雁护雁者,为了保护大雁种群,让雁阵重现蓝天,经有关部门批准,他自费驯养了33只大雁,驾驶滑翔机每天带它们在空中翱翔,并有意识地让它们排成“一”字、“人”字形队伍。在一次领飞大雁飞翔时突然遇到恶劣天气,33只大雁全部走失,让他沮丧到了极点。岂料仅一个星期后,33只大雁又悉数回归,又让他喜出望外。如今,那位飞滑翔机的司机仍然在满怀信心孜孜不倦地驯养着33只大雁,期待着心爱的雁们“重阵”蓝天。还有,在著名博物学家吴德铎先生的著作物趣中得知,上海动物园中的鸿雁、灰雁经过驯养,已经成了上海的留鸟,它们时常飞上蓝天,却不迁徙,而是成“阵”的飞回……
中秋过后,秋,越来越深了。返程期间,天空飘起了小雨,细雨丝丝,似有似无,偶有归巢的鸟儿飞过细雨丝丝的天空,是那样的悠然自得。逶迤的山路在细雨中伸向远方,伸向天际的斑斓秋色,而路旁一树树秋叶承载着水珠正滴答成缠绵的古筝曲。此时的车窗外虽然听不到有长空雁叫,但是我感到秋风秋雨中并非是忧愁和肃杀,而是温情脉脉的心灵滋润,那一缕缕缠绵的“古筝”,不正是一曲没有来由的思念与牵挂吗?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的判断题,内容包括有关于古诗词的判断题,谢谢了,古诗的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各20题,要含答案,大大有赏)古诗,古诗的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风吹草低见牛羊”中的“见”读xian。对2、《回乡偶书》和《咏柳》的作者都是唐朝诗人贺知章写的。对3、《长歌行》这首诗要我们珍惜时间,
-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是关于描写“情感抒写·(十)惆怅叹惋”类的诗句。 往
-
柳宗元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 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
-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出处】唐宋之问《 渡汉江 》。 【意思】贬谪到岭外,同家人的音信便已中断,过了一个冬天,如今又经历 了一个春天。岭外:即岭南,五岭以外 或以南的地方,包括今广东、广
-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勤学类名言赏析《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名句】论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 语出《荀子·君道》。评定品德的好坏而决定等次,衡量才能的高低而授予官职。
-
古文观止·宋金元文·王安石·游褒禅山记① 褒
-
大江深处月明时,一夜吟君小律诗。应有水仙潜出听,翻将唱作步虚词。
-
〔清〕孔尚任 游广陵者,莫不搜访名胜,以侈归口。然雅俗不同致矣。雅人必登平山堂,而俗客必问琼花观。琼花既已不存,又无江山之可眺,久之,俗客亦不至。寂寂亭台,将成废土!丁卯冬,余偶一游之,叹其处闹境而不
-
王介甫复仇解 或问复仇,对曰:非治世之道也。明天子在上,自方伯、诸侯以至于有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