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出处】唐·宋之问渡汉江。 【意思】贬谪到岭外,同家人的音信便已中断,过了一个冬天,如今又经历 了一个春天。岭外:即岭南,五岭以外 或以南的地方,包括今广东、广西一带。 参见“五岭皆炎热”条注。音书:音信。 【用法例释】用以形容远离亲人,久 无音讯。[例]但家中有部电话,它缩地 有方,千里之遥刹那间可成咫尺,就不 必像古人那样叹息“岭外音书绝,经冬 复之春”了。(李元洛一勺灵泉) 【全诗】 渡汉江 .[唐].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释】 ①来人:指从家乡来的人。 【全诗鉴赏】 这首诗是写久居在外的人即将回家时的感受。本诗又传李频作。从本诗的地名和表达的心情来看,比较符合宋之问的情况。宋之问因为攀附张易之曾贬岭南。本诗可能为他从贬所泷州 (今广东罗定县)逃归时途径汉江所作。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历春。”这两句主要追叙贬居岭南的情况。前一句写空间上的隔绝,后一句写时间上的隔绝。而作者传达的感受是时间和空间上的隔绝的叠加。这自然加强了自己贬谪之后久居蛮荒之地的孤寂、苦闷及对家里人的思念之情。作者困居贬所,无依无 靠,孤苦零丁的情态也历历可见。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这两句描写自己快回到家乡时的心理感受。写得既别出心裁,却也在情理之中。本来常年在贬所生活,现在终于回来了,应该急切地想知道自己家乡亲人的情况,应是 “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但作者却道出了不同寻常之语,说“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其实这很符合作者的经历和感情。作者贬居岭南好多年,而且音书俱绝,他在想经历了这么久的年月,家乡的亲人们是否还依然健在,有没因为自己的贬谪 而受到牵连。正如杜甫所写的: “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 因此“情更切”变成了 “情更怯”,“急欲问” 变成了 “不敢问”。这是在“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的情况下产生的心理感受。前两句为后两句的原因,后两句更曲折地表达了前两句的感情。 宋之问的这首诗之所以流传千古,就是因为它生动地道出了久居他乡的人回家时的共同的心理感受。(王 翃)金昌绪 余杭(今属浙江)人。生平事迹不详,全唐诗仅录诗一首。 【点评】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追叙岭南的情况。在荒远的岭南与家人断绝了音讯,而且经冬历春,度过了漫长的时间,表现了诗人在贬居之地的苦闷心情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断”字写出了诗人度日如年,难以忍受的精神痛苦。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这两句是抒情名句,准确的表达了诗人的矛盾心情。因为诗人被贬岭外,与家人音讯隔绝,既时刻思念家人,又时刻担心家人的命运,怕家人遭到不幸,随着家乡的越来越近,这种“情怯”、“不敢问”的矛盾心理就越加明显。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诗人渡过汉江后的强自抑制的急切愿望和由此造成的精神痛苦。 这首诗表现了一个长期客居异乡,久无家中音信的人,在行近家乡时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抒写真切,富于情致,耐人咀嚼。
-
江上东风浪接天,苦寒无赖破春妍。试开云梦羔儿酒,快泻钱塘药玉船。蚕市光阴非故国,马行灯火记当年。冷烟湿雪梅花在,留得新春作上元。
-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出处】唐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 【意思】就要与你分别了,心中充满离情别意。我和你一样,都是在外任职,远离故乡。 【全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唐].王
-
巷伯 作者: 张新科 【本书体例】
-
恰似一朵烟花到元宵节,年味儿渐渐淡了。满街的灯笼里,有一盏是我家豆豆的。她在灯海里。这是她八岁的元宵节。她的灯笼是红色的,纸质的。
-
【3419】金字塔原理(〔美〕芭芭拉·明托著,汪洱、高愉译,南海出版公司,29万字,2010年8月第1版,49元)△共4篇:表达的逻辑;思考的逻
-
此阁宜登临,上有松风吟。非弦亦非匏,自起箫韶音。明月万里时,何必开绿琴。凤皇下云霓,锵锵鸣中林。淳如葛天歌,太古传于今。洁如庖义易,洗入平生心。安得嘉宾来,当之共披襟。陶景若在仙,千载一相寻。
-
《罪之不善终 守仁 德祥 朱元璋》原文、出处、述要和作者资料
入国朝,(守仁、德祥)皆被诏至京,后官僧司。一初题翡翠云:“见说炎州进翠衣,网罗一日遍东西,羽毛亦足为身累,那得秋林静处栖。”止庵有《夏日西园诗》:“新筑西园小草堂,热时无处可乘凉。池塘六月由来浅,林
-
唐寅 画栋珠帘烟水中,落霞孤鹜渺无踪。 千年想见王南海 ① ,曾借龙王一阵风 ② 。 【注释】 ①王南海:即唐代诗人王勃,他的父亲王福畤左迁交趾令,王勃前往省视,渡南海,溺水死,后人因称“王南海”。②
-
坐火车 我曾经写过一部小说,题目就叫《火车》。写的就是几个人晚上上火车早上到站的事情,途中没有发生任何意外的惊悚的好玩的刺激的事
-
艾子浮于海,夜泊岛屿, 中夜闻水下有人哭声,复若人言, 遂听之。 其言曰:“昨日龙王有令:‘应水族有尾者斩。’吾鼍也,故惧诛而哭。汝虾蟆无尾,何哭?” 复闻有言曰:“吾今幸无尾,但恐更理会科斗时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