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林-彼林《孤独的树》原文
孤独的树
◆ 埃林-彼林
一阵肆虐的狂风从遥远的树林里刮来两颗种子,随意将它们分撒在田野里。雨水将它们润湿,泥土将它们埋藏,阳光给它们温暖。于是,它们在田地里长成了两棵树。
最初,它们十分矮小,然而无心的时间把它们高高地拉离地面。它们便能眺望得比从前远多了。
它们也能彼此看见了。
田野十分辽阔,直到那葱绿的平原的尽头,也看不到任何其他的树木,只有这两株远远分隔着的树,形景相依地伫立在田野中间。它们的枝桠纵横交错,仿佛是些用来丈量这旷野的奇怪的标尺。
它们遥遥相望,彼此思念,彼此倾慕。然而,当春天来临,生命的力量给它们温暖,充盈的液汁在它们体内流动起来时,它们心中也勾起了对那永存的,同时也是永远离开了的母林的思念。
它们会心地摇动着树枝,相互默默地打着手势。当一只小鸟像一种心念从这棵树飞到那棵树的时候,它们就高兴得战栗了起来。狂风暴雨来临时,它们惶恐得东摇西摆,折断了树枝,呜呜地呻吟叫喊,仿佛想挣脱地面,双方飞奔到一起,紧靠支撑,并在相互拥抱中获得解救。
夜晚到来,它们消失在黑暗中,重又被分隔开来。它们痛苦得如同病魔缠身,它们祈求地仰望天空,期望快快给它们送来白日的光辉,以求再能彼此相见。
如果猎人和干活的人坐在它们中一个的影子下休息,另一个就优伤地喃喃低语,沉痛地诉说孤独的生活多么苦恼,离开亲人的日子过得多么缓慢、沉重、没有意义;它们的理想因得不到理解而消失;它们的希望因不能实现而破灭;找不到慰藉的爱情多么需要理解,没有亲情的处境多么难以忍受。
-
寂寞一双鹤,主人在西京。故巢吴苑树,深院洛阳城。徐引竹间步,远含云外情。谁怜好风月,邻舍夜吹笙。丹顶宜承日,霜翎不染泥。爱池能久立,看月未成栖。一院春草长,三山归路迷。主人朝谒早,贪养汝南鸡。
-
婴宁是聊斋先生最钟爱的人物,也是最成功的人物。 谚曰:“马上看将军,花间瞧美人。” 崔护写:“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李白写“云想衣裳花想容”,“荷花羞玉颜”以花写美人格外传神,婴宁和花息息
-
诗句从黑暗中喷涌向着你目光的顶点啊,隐秘的源泉——一个总是对世界仰起脸来的孩子有一天,会长得与世界同高认领自何时起,你来从我的黑发
-
一开春,泥草房改造工程就开始了。在国家财政的支持下,村民纷纷扒掉原有的泥草房,只需掏一半工程款,就可新建统一模式的砖瓦房。经过一番
-
《汉魏六朝散文·曹操·求贤令》原文鉴赏 自古
-
溱与洧, 方涣涣兮。 士与女, 方秉 兮。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 洧之外, 洵 且乐。”维士与女, 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女曰:“观乎!”
-
此诗首联写出草堂的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并透露出选择在此处营造的原因:浣花溪碧水蜿蜒曲折,绕着草堂潺潺流过,花草树木郁郁葱葱,环境幽静,令人沉醉。在幽静的地方居住有两大好处:一是少烦扰,二是洗客愁。这正符合诗人当时的状态。 颔联从人的角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描写宋江的古诗词,内容包括描写宋江的诗句,《水浒传》中描写宋江的诗词,形容宋江的诗句。(一)《西江月 . 自幼曾攻经史》 自幼曾攻经史, 长成亦有权谋。 恰如猛虎卧荒丘, 潜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双颊, 那堪配在江州。 他
-
“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支子肥。”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支子肥。 【出处】唐韩愈《 山石 》。 【意思】荦确: 山石险峻不平。支子: 即栀子。句意: 山石险峻,山路狭窄,黄昏之时到达山寺,此时
-
名言: 思危所以求安,虑退所以能进,惧乱所以保治,戒亡所以获存。 句意: 想到危险, 因此可以得到安全; 考虑到后退, 因此可以前进; 畏惧产生祸乱, 因此可以保持安定; 警惕遭致灭亡, 因此可以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