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六朝散文·曹操·求贤令》原文鉴赏
汉魏六朝散文·曹操·求贤令原文鉴赏
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2,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3!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4,岂幸相遇哉?上之人求取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5。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6!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7?又得无有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8?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9,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注释】 1建安十三年(208),曹操率军南征,与孙权、刘备的联军战于赤壁,受到严重挫折。他感到统一全国的大业并非易事,只有得到贤才之士的帮助,不断扩大自己的力量,才能完成自己的心愿,于是,作者于建安十五年春下了这道征求贤才的命令。2受命:指开国。3曷:何。曷尝:哪有。4曾:乃,却,往往。闾巷:即里弄。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里”,里门叫做“闾”。5孟公绰:鲁国大夫,属于孟孙氏家庭。赵、魏:晋国的贵族赵氏和魏氏两家。老:家老,家臣的头头。优:指才力有余。滕、薛:春秋时的小国,在今山东滕县及其东南薛城一带。论语·宪向:孔丘说,适宜做大国贵族家臣头目的,不一定适宜做小国的大夫。因为小国的大夫要有对付大国的才能,与做大国的贵族的家臣头目不同。6齐桓:即齐桓公,姓姜,名小白,春秋五霸之首。这句是说管仲有治国的才能,但不是廉士。7被:披。褐(he何):粗布短衣。被褐怀玉:比喻怀才而未为人所知,见老子。钓于渭(wei位)滨:相传姜尚(姜子牙)在陕西渭水边钓鱼,周文王访到了他,用他当了国师,周从此兴盛起来。8盗嫂受金:史记·陈丞相世家:陈平由魏无知推荐给刘邦。有人攻击他私通嫂子,又接受过贿赂。刘邦就此问魏无知,魏无知说:你所问的是“行”,我所荐的是“才”。当今楚汉相争,最需要的是人才,盗嫂受金算得了什么。刘邦因而更重用陈平。无知:魏无知。9二三子:指左右僚属,即“你们”。佐:帮助。明扬:发现和推举出来,仄(ze责)陋:狭隘、卑贱。指身贫贱,被埋没的人才。
【今译】 自古以来开国和中兴的君主,哪有不是得到有才能的人和他共同治理天下呢?当他们得到人才时,往往不出里巷,难道是侥幸碰到的吗?是当政的人去访求罢了!当今天下还未平定,这是特别要访求人才的最迫切的时刻。“孟公绰做赵、魏两家的家臣是才力有余的,却不能胜任象滕、薛那样小国的大夫”。如果一定要所谓廉士才可以使用,那么齐桓公怎能称霸当世!现在天下难道没有穿着布衣而怀有真才干象姜子牙那样在渭水边钓鱼的人吗?又难道没有象陈平那样蒙受“盗嫂受金”的污名还未遇到魏无知的吗?你们要帮助我发现那些地位低下的被埋没的人才,只要有才能就推举出来,让我能够任用他们。
【总案】 曹操非常重视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担任各级官吏。求贤令就是选拔人才而下的一道命令。文中鲜明地提出“唯才是举”的口号,与东汉以来选拔官吏的旧传统、旧标准相对立,这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也为曹操统一大半个中国奠定了基础。
-
坐来真个好相宜,深注唇儿浅画眉。须信杨家佳丽种,洛川自有浴妃池。
-
酒店关门我就走小时听讲佛经,“生、老、病、死,是为四苦”,不明白生怎么是苦,后来尝到了人世的辛酸,才慢慢体会到一点。本来嘛,只须想
-
吾怜荥阳秀,冒暑初有适。名贤慎所出,不肯妄行役。旅兹殊俗远,竟以屡空迫。南谒裴施州,气合无险僻。攀援悬根木,登顿入天石。青山自一川,城郭洗忧戚。听子话此邦,令我心悦怿。其俗则纯朴,不知有主客。温温诸侯
-
旭日映帘生,流晖槿艳明。红颜易零落,何异此花荣。
-
罔两 ① 问景曰:“曩子行,今子止;曩子坐,今子起;何其无特操与?”景曰:“吾有待 ② 而然者邪!吾所待,又有待而然者邪?吾待蛇蚹 ③ 蜩翼 ④ 邪!恶识所以然?恶识所以不然?” ——《庄子·齐物论》
-
·1903年北洋大学旧貌 兴办近代学堂,是洋务运动的重要内容。清光绪十三年(1887),津海关税务司德璀琳,利用外侨和中国官员的捐款,在大营门外梁家园设立了博文书院中西学堂。因为德璀琳与津海关道周馥意
-
寄内人 作者: 梁启超 【
-
遗民爱精舍,乘犊入青山。来署高阳里,不遇白衣还。礼贤方化俗,闻风自款关。况子逸群士,栖息蓬蒿间。
-
芙蓉楼①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②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 ①芙蓉楼:原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②
-
野粉椒壁黄,湿萤满梁殿。台城应教人,秋衾梦铜辇。吴霜点归鬓,身与塘蒲晚。脉脉辞金鱼,羁臣守迍贱。 作品赏析原序:〈庾肩吾于梁时尝作宫体謡引,以应和皇子。及国势沦败,肩吾先潜难会稽,后始还家。仆意其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