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措美之美》邹定散文赏析
西藏有个措美县,行从山南往南的琼结过唐古拉山口,正式进入大山之中,围定一个小县城,若有突现盆地之感,惊讶于高海拔的群山,秃光光,没有植被,没有丹崖怪石,奇峰突兀,只是山系庞大,体态丰盈,像自古以来就荒寂,秉承了肋脦之姿与蒙尘般的枯色。
在这些死尸一般包抄的山间,措美县城十分年轻,打扮得长长的街道,疏朗,忽略繁华,显得大致为一座空城。如果街上有一片落叶,秋风可以将它吹至街道尽头。它不见车水马龙,熙攘喧嚣,好比无法提高地位而至于如此冷落。不管春夏秋冬,像沉湎于时光中的一个驿站,听不到来自远方而奔忙经由此地的马鸣、雁叫。
试想,这个措美用绣花针都挑不出美的措美啊,何美之有?
其实不然。
措美虽然县城小,但突显了山间小镇的风流,再现雪域高原上的一抹风景,顺着措美的河流,依山临水,淘洗着千年的粗犷,岁月悠悠,把梦想带向远方。
措美的水是很平常的水,不知自己的故乡,也不知奔向何方。但这水水质性粗,流泛有声。原来是从石头里打磨出来的,仿佛仅仅失去了棱角,而不能还归于天然的细嫩与温柔,清美与纯正。
谁知正是因为这水,粗制滥造,不拘小节,浊意经年,才于每个流经之地,总爱慷慨地向前轰鸣,从山谷、从没有起过床的河床传来,粗糙而悠长,没有过期期艾艾,体现了足够的大气、豪放、阳刚、雄壮之美!
措美河流之美,实际上来源于大山之美。可以说从大山里一路打拼,坚持不懈,含大山之英气,咀草地之精华,直奔一个主题——生命的力量,只有前进,没有倒退。
循着河流,目光撞击着一座座大山。措美的山如同敦煌莫高窟里的壁画,一帧帧永葆原初肥硕腴润的生态,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亦如挨连摆放着的泥捏,富实得顶天立地。即使千钧之力,雷霆之威皆无法摇撼,岿然如固,围成护卫措美县城的铜墙铁壁。殊不知它们还想更进一步地巍峨和雄峙,追赶喜马拉雅山的遗风余象呢。
这些山层层叠叠,连成崔巍峻岭。我站在河谷仰望一座单体山峦,已是一座相当高大的山了。当我行至大山之腰,放目鸟瞰,此山就挂不上号了,只是山下一个不过尔尔的山包,存心在大山脚下矮人观场,望不到想望到的东西而有些自惭形秽。
这些山很平凡,望不出什么养眼的地方,地貌山色,光裸裸的,像剝了皮的牲畜,可以任意宰割,怕就怕你没有锋利的屠刀了。也没有显示它们自身的高大,反而拙里拙气,笨笨熊似的模样。
我惊讶于这种平凡。正是由于这山的平凡,才显示出了它们的伟大。伟大来自海拔和谦卑,令人仰望的海拔和蔑视的谦卑,这是一种高尚的品性之美!措美之山美,在于它看似平常却高大,贫穷却富有。这就是骨子里的美,灵魂深处的美。
原来如此,世界上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像措美之美,水击云崖,雪色飞溅,光山崂崮,秃峰裸岭,雄浑而凄怆,原始又洪荒,呈朴实粗犷之美,平时难以发现。而这种难于发现的美便是真美,用感官感觉不到的,只有用思想领会到的美才是大美!
-
欧阳修 予始读翱《复性书》三篇,曰:此《中庸》之义疏尔。智者诚其性,当读《中庸》;愚者虽读此,不晓也,不作可焉。又读《与韩侍郎荐贤书》,以为翱穷时愤世无荐己者,故丁宁如此;使其得志,亦未必。然以韩为“
-
唐·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 ,隔篁竹 3 ,闻水声,如鸣珮环 4 ,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5 ,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 6 ,为屿,为嵁 7 ,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
-
古文观止·《左传》·齐桓下拜受胙 (僖公九年)
-
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半上钩。
-
这是一首思妇之词。上片写的是曾给男子寄信诉说思念之情,却始终未见回音。“红笺”、“回纹”虽然都属词藻,具有美化与夸张的作用,但与女主人的心境都是联系密切的。“湿红笺纸”的“湿”表示流泪,而“红”字固然是笺纸的颜色,却又同时暗寓“泪尽继之
-
霜林老鸦闲无用,畦东拾麦畦西种。畦西种得青猗猗,畦东已作牛毛希明年麦熟芒攒槊,农夫未食鸦先啄。徐行俯仰若自矜,鼓翅跳踉上牛角。忆昔舜耕历山鸟为耘,如今老鸦种麦更辛勤。农夫罗拜鸦飞起,劝农使者来行水。
-
望月怀远 作者: 张九龄
-
旧历四月十八,是我国东北地区赶娘娘庙会的日子。过去,在这一天,东北各地大大小小的娘娘庙,庙门大开,钟鼓齐鸣,香烟缭绕。善男信女烧香还愿,络绎不绝,做买卖的、卖艺的、耍猴的、卖小吃的、卖玩具的、看热闹的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全部古诗词(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本的全部20首古诗词有哪些)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全部古诗词,内容包括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本的全部20首古诗词,八年级下册语文所有古诗(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12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唐]韩愈人生处万类,知识最为贤。奈何不自信,反欲从物迁?……这是韩愈的一首感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