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叔河《理雅各译《四书》》随笔
理雅各译四书
说我乐见理雅各(James Legge,一八一五年至一八九七年)英译四书出版,朋友也许觉得奇怪,因为我既不能读理雅各,也并不很喜欢四书。理雅各的译文属于十九世纪,林语堂称之为“严谨的学者风格的著作”,但也指出它“因过分依字直译而使人读来费力”,我不通英文,不过从郭筠仙王紫诠记述中略知其译事而已。
论孟礼记皆中国古典,数典忘祖在中国是担当不起的罪名,何况孔孟的思想言文确有其美善,即使不提倡也是不会磨灭的。和“集注”一体的四书却是宋儒所命名,以四书和“四书文”为标志的儒家之理学化,政教之齐一化,读书之功利化,未必是孔老夫子本来的主张,对汉民族的消极影响却实在太大。我读过一点“五四”先贤的文章,对于一九四九年以前当局者提倡读经曾经表示反对,现在也就不准备改悔了。
可是,正如我不懂音乐,也没听过柏林、维也纳演奏的交响曲,却无碍我崇拜贝多芬一样,我虽不通英文,无法翻阅二十八卷The Chinese Classics,对于理雅各的工作却是尊重的。他译中国的经书,并不等于他放弃西方文化观念而“改宗”孔孟之道,当然更不同于中国儒生的“天天读”。作为牛津大学汉学讲座的首任教授,他和西方杰出的埃及学家、东方(阿拉伯)学家、原始文化学家一样,把自己整个一生献给了对不属于本国本民族人文的研究,解读和译述文献典籍便是他研究的主要内容。他二十五岁开始服务于“英华书院”,二十八岁起定居香港,垂三十年,四十三岁开始译书,又历时四十载,直至八十五岁高龄时才出齐五巨册的中国经典,在英国为至今无人可与之相比的巨大业绩。六十年如一日地研究一个远方外国的古籍,四十年工夫成就五本书,这是何等的精神!以精神文明自诩的今之中国读书人如我者,对此不亦当感激,而更多的则是惭愧么?
湖南出版社是我的“母社”,那里一直有我的朋友,年长于我的,和我年相若的,比我年轻得多的,都有。译文编辑室的朋友曾和我谈过他们出书的事情,我建议他们出一点外国人观察近代中国(是近代而非现代,更不是当代)的记述,尤其是专注于社会、人文的,如黄土地上的农家蓝色长袍之类,与走向世界丛书相表里。来谈的朋友对此也有兴趣,可是据说有人提出,应以宣传新中国的伟大成就为主,这当然最符合“对外宣传”的需要,但和我所建议的就不是一回事了。后来,秦颖君准备出版汉英对照中国古典名著,老实说,最初我有过一点担心,因为我不太明白它的主要读者究竟应该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而且既是古典名著,恐难找到合适的译者,如果要新译。不过,理雅各这本书我是一开头便赞成列题的,它在文化交流史和翻译史上的地位早已确定,不会因我读不懂而动摇,要是出别的译本,当然不如出理雅各啰。
我以为,图书出版虽然不可能不充当一块宣传阵地,但和报纸、期刊、广播、电视、剧场、歌厅等别的宣传阵地相比,总要有点不同,就是总要多一点文化气,多一点历史感。也就是说,出书不能只看时效,不能百分之百地跟着什么什么走。只要有文化历史的眼光,看准了哪些书通过了历史的筛选并将继续保持历史上的地位。如理雅各译述者,即使经济效益差一点,一下子未必能多印,但每一两年印他三五本,于江河日下时显示一点中流砥柱的形象,人们谈起时能竖一下大拇指,虽不言“效”,效亦在其中矣。
(一九九四年四月)
-
乔本当还成都,今诸将子弟皆得传运思惟,宜同荣辱。 [2] 今使乔督五六百兵,与诸子弟传于谷中。 [3] (《诸葛亮集》、《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三国志》、《诸葛孔明全集》) 校注 [1]乔:字伯松
-
【注释】:咏物词发展到南宋已进入成熟期,不仅作品数量众多,而且更重视写作技巧和形式类。与北宋的咏物词相比较 ,南宋咏物词更具有一种幽微细腻的特色,虽然不容易看出其寄托所在,但更富有朦胧美。张鎡的这首词就能够将作者内心的情思同作品外化的意象融
-
【名句】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注释与译文]世上神奇的、雄伟的、壮观的、不同寻常的景象,常常在那艰险遥远的地方。此句启示人们:要领略美好的风光,必须有志气,有毅力,百折不挠,克服艰险。
-
这首诗首联写眼前景物。诗人此日登上了金陵凤凰高台,已经看不见凤凰游的盛景了,唯剩脚下的一座空台。台下,浩浩长江汹涌澎湃,入海东流,这联意思实际上相当于李白诗的第二句:“凤去台空江自流。”但由于郭祥正的诗以二句扩展一句的内容,因此他便得以
-
青山南,白石北,此地嵯峨人不识。
-
在古代,人们十分珍视兄弟之间的手足之情。卢照邻的《送二兄入蜀》就形象地表现了诗人与其兄弟之间深厚的手足亲情。 首句“关山客子路”,是向“二兄”说明前方路途遥远、山峦叠嶂、十分艰险,提醒亲人要多加珍重。古时由长安入蜀,必须经过秦岭太白
-
臣植言:臣闻士之生世,入则事父〔2〕,出则事君〔3〕;事父尚于荣亲,事君贵于兴国。故
-
嫋嫋风蒲乱,猗猗水荇长。小舟浮鸭绿,大杓泻鹅黄。得意诗酒杜,终身鱼稻乡。乐哉无一事,何处不清凉。
-
杨汉公 吴兴城阙水云中,画舫青帘处处通。 溪上玉楼楼上月,清光合作水晶宫。 杨汉公,唐文宗太和八年(834)进士,曾任湖州刺史。湖州治所在吴兴,位太湖西南,境有苕、霅(sà)二溪。吴兴与吴郡(苏州)、
-
《布鲁克林大桥颂》 克莱恩 多少黎明,在微微波动的休憩中感觉寒意, 海鸥翅膀倾斜,冲过桥下又扶摇而上, 洒下纷扰的白环,在锁住的海湾水域 凌空高建起自由神像—— 然后,以无瑕的曲线,飞出我们的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