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叔河《小西门》随笔
小西门
长沙市已经将小西门规划为“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到底历史文化风貌还存在多少,保护得如何,恕我无法去看,不大清楚。但过去的小西门我还是略知一二的,经坡子街直下小西门正街,再转弯进河街去看堆在路边的黄鸭叫的情形,几年前曾经写过篇文章。我还听父亲说过,辛亥革命后黄兴首次回湘,从小西门进城,当局盛大欢迎,并将小西门改名黄兴门,坡子街改名黄兴街。但随即便喧起了反对之声,老同盟会员陈荆偏要在热烈欢迎时祭奠他的朋友、辛亥前被杀的禹之谟,将白布挽联挂在坡子街上:
生死见交情,敌人剩有陈荆在;
英雄论成败,举国争夸上将功。
时黄兴新授陆军上将,举国争夸,陈荆觉得相形之下,对禹之谟太冷落了,为之不平。先父辛亥后任省政务厅科长,躬逢其盛。后来二次革命失败,小西门和坡子街又改还原名,叶德辉还兴致勃勃地写了篇坡子街光复记。这便是百年前小西门在历史文化潮流激荡中风貌的剪影。
此刻我案头正放着一本广阳杂记,作者刘继庄于清朝康熙年间旅行湖南,对小西门有如下描写:
长沙小西门外,望两岸居人,虽竹篱茅屋,皆清雅淡远,绝无烟火气。远近舟楫,上者,下者,饱张帆者,泊者,理楫者,大者,小者,无不入画。天下绝佳处也。
这又是三百年前小西门真正的“历史文化风貌”。
三百多年过去,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我留有印象的六十多年前,小西门即成为阛阓喧阗之区,难见竹篱茅屋了(水陆洲上和河西对岸还有)。此乃是历史的进步,不必因而感伤。但保存一点古老的记忆,使今后的长沙人和到长沙旅游的人,能知道小西门历史上曾经是“负绝世之学”的刘继庄笔下的“天下绝佳处”,也还是有点意思的。
前几天雕塑家雷宜锌到舍间小坐,说是在朱张渡准备造朱熹、张栻的像。朱、张当然是文化名人,但我对于理学家素无好感,总觉得他们的像要放也该放到岳麓书院去。湘江边古渡头还不如塑词人姜白石的像,像座上可以刻上他那首有名的一萼红中的警句:
南去北来何事,荡湘云楚水,极目伤心。
因为这首词的小序明明写着:
丙午(按即南宋淳熙十三年)人日,余客长沙别驾之观政堂……野兴横生,亟命驾登定王台,乱湘流,入麓山。湘云低昂,湘波容与,兴尽悲来,醉吟成调。
乃是货真价实小西门的创作,放在湘江边上并不是附会,更不是捏造,正可为长沙生色。
辛稼轩也在长沙呆过,虽然他比姜夔大十五岁,二人也并未同渡过湘江,但都是南宋词人,都有绝妙好词脍炙人口。梁任公曾集二人句为联,我截取两句:
更能消几番风雨;
最可惜一片江山。
仍然是一副好对子,便请张中行和黄裳各为我写了出来。为什么要写两副相同的呢?借用白石引桓大司马“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句时所说,只因为——“此语予深爱之”也。
(二零零一年七月)
-
古文观止·唐顺之·信陵君救赵论 论者以窃符为
-
瘴塞蛮江入洞流,人家多在竹棚头。青山海上无城郭,唯见松牌出象州。
-
河右澶漫,顽为之魁。王师如雷震,昆仑以颓。上聋下聪,骜不可回。助仇抗有德,惟人之灾。乃溃乃奋,执缚归厥命。万室蒙其仁,一夫则玻濡以鸿泽,皇之圣。威畏德怀,功以定。顺之于理,物咸遂厥性。
-
乞之忍第六十二乞之忍第六十二 箪食豆羹,不得则死,乞人不屑,恶其蹴尔。 晚菘早韭,赤米白盐,取足而已,安贫养恬。 巧于钻刺,
-
儿生, 号啼之声鸿朗高畅者寿, 嘶喝湿下者夭, 何则? 禀寿夭之命, 以气多少为主性也。妇人疏字者子活, 数乳者子死, 何则? 疏而气渥, 子坚强; 数而气薄, 子软弱, 怀子而前已产子死, 则谓所怀
名言: 儿生, 号啼之声鸿朗高畅者寿, 嘶喝湿下者夭, 何则? 禀寿夭之命, 以气多少为主性也。妇人疏字者子活, 数乳者子死, 何则? 疏而气渥, 子坚强; 数而气薄, 子软弱, 怀子而前已产子死,
-
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嗜。此是涉世一极乐法。 【注释】 嗜:贪求、喜好,此处指品尝、食用。 【译文】 遇到路
-
1、这是悼念民族英雄张苍水殉难的诗。苍水,张煌言的别号,详见本书张煌言诗选所附小传。张在康熙三年(1664)被清朝杀害。2、少年苦节:苍水在顺治二年(1945),拥立鲁王以海抗清,才二十五岁。全归:全节归死,指为国殉难。《礼记·祭义》:"父
-
送从舅端适楚地归情似泛空,飘荡楚波中。羽扇扫轻汗,布帆筛细风。江花折菡萏,岸影泊梧桐。元舅唱离别,贱生愁不穷。题解从舅,堂舅。古
-
轩轩青田鹤,郁郁在樊笼。既为物所縻,遂与吾辈同。今来始谢去,万事一笑空。新诗如洗出,不受外垢蒙。清风入齿牙,出语如风松。霜髭茁病骨,饥坐听午钟。非诗能穷人,穷者诗乃工。此语信不妄,吾闻诸醉翁。
-
作者简介韦应物(737—约789),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天宝末年曾在宫廷担任过玄宗的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