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涌女人》杨旭昉散文赏析
水涌是一个古村。
水涌的身后是激流潺潺的渠水河。渠水河一路向北,在古村的上游一个叫江口的地方形成缓冲,轻舟绿水之上,渠水汉子张开渔网,歌声清洗粼粼波光,因而成就了通道著名八景之一的江口渔歌。当河水流经水涌时,忽然水流涌动,波涛滚滚,又是另一番景象了。据说最早定居这里的段姓人家以渠水为素材,将此地取名为水涌。这就有了水涌古村,有了水涌男人的大山情怀,有了水涌女人的万般柔情。
水涌不大,坐落在崇山峻岭中,一百六十余户人家亲密地相拥着,木楼连着木楼,炊烟与炊烟交织。青青石板路由寨子中央向外延伸,仿佛村寨的经纬网,将户与户连接、人与人相连、心与心沟通,编织出家庭、邻里之间的和睦友好,而水涌女人洒落在石板路上的声音卷起一村风情。
一年一度稻花香,水涌女人在不停的勞作中变得格外平实与豪爽,不远处那一大片田垄在她们手中放飞梦想,播种希望,从那双大手的老茧里长出沉甸甸的果实。她们在春天把这个古老村庄装扮得热烈奔放,又在秋日骄人的阳光下将田野染得一片金黄。当夏夜袭来,阵阵蛙声里,水涌女人为孩子轻摇蒲扇,枕着朗月清辉进入甜美的梦乡。
村前有一条小河流过,比渠水河小很多。河水清澈见底,能够看得清河里游动的小鱼小虾。清晨的河边,一岸的洗衣女人洒满一岸的欢笑。小河的对面就是百亩荷塘,一池芬芳,沁骨弥香。每年的夏天,水涌女人常来这里洗衣、洗头,也洗香浴。这里是水涌女人们的天下,男人们一般都不会到这里来。当然也有个别胆大的小伙子来这里寻开心、找乐子,却总是被女人们群起而攻之,甚至还被推下河去,成为名副其实的落汤鸡。水涌女人没有城里人那种腼腆和羞涩,她们也是见过许多世面的,堪称洞庭湖的老麻雀,一个个油嘴滑舌,想说啥就说啥,口无遮拦。她们在河边相互调侃,戏说昨夜的故事,那故事被她们讲得眉飞色舞。
有说有笑的水涌女人,浆洗好衣裳后,回到村子,沿着进村石板路旁那长长的篱笆墙开始晾晒衣裙,五颜六色的衣裙一字儿排开,足足有一里地,甚是好看。在风中飘动的衣裙仿佛联合国的万国旗彰显着色彩的魅力。玫红、素白、天蓝、橘黄、酱紫、墨绿、青黑,可谓色彩斑斓,翠花裙、小格裙、连衣裙、一字裙、百褶裙、无袖裙、吊带裙、长裙、短裙、筒裙,各式各样。这摇曳多彩的风景,展示水涌女人的千姿百态,万种风情。犹如空谷中的幽兰,接天地之灵气,散发着泥土的芳香。当你从石板路走过,那悠悠飘散的暗香,缓缓流过你的心扉,让你为之沉醉,为之痴迷。
水涌女人每天为生活而奔忙,为家庭而辛苦付出,一生默默奉献,无怨无悔。水涌女人用爱把婚姻和家庭经营得特别好,生活自然有滋有味。水涌女人很是讲究,衣着得体整洁,浑身透着精气神。水涌女人一颦一笑,满是对生活的热爱,从她们晾晒的衣裙中便可见一斑。虽然我没有偷窥症,但实在是忍不住撇下这斑斓的色彩,于是举起手中的相机将这水涌别样的风景定格。村主任老陈说:“这是水涌特有的风景:晒罗裙,水涌女人的习惯,在水涌已经有数百年历史了”。
突然想到习惯成自然这个词,晒罗裙,水涌女人习以为常的生活细节,久而久之也就成了一道风景。让我看到了水涌女人对美的追求,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心灵手巧的水涌女人浑身充满灵气,火辣辣的情歌驮着火辣辣的爱,在绿色的田野上,在明媚的阳光下,汇集成一种情感打扮她们的山村。
村子里的小巷与城里有着明显的不同,但却是整洁干净,瓦檐相连,墙是刷过桐油的,天是蔚蓝的,脚下的石板路锃亮锃亮,有着江南小巷的诗意。在这里,你的心灵会得到洗涤,你的双眸会变得清澈、柔和、善良和温暖。我从村口寨门的石板路开始漫步,沿着小巷去体味一种心境,一种城里人永远也无法体会到的心境。这就是水涌女人对风水神树的崇敬。
这里的风水神树其实就是古樟木树。水涌四周群山怀抱,而村子背后小山坡上数十棵硕大的樟木树成为庇护村庄的风水神树。这一片风水林郁郁葱葱,一年四季绿荫遍地。其中最大的一棵樟木树经过了上千年的风霜雪雨,需五人方可合抱。这是一棵树中树,外表早已苍老斑驳,树皮干裂,太多的伤痕令他千疮百孔,内心却有缤纷的四季向上疯长,依然枝繁叶茂,依然神采奕奕。裸露地表的健壮根须抓紧大地,又趁风雨喘息之际吸足生命之水,肆意的伸展腰枝。渐渐地成了水涌最亮的风景,也成了水涌人心目中的龙神树。这棵龙神树一直以来,悉心护佑着这一片田园山水,护佑着一代又一代的水涌人。
九十年代末的一个夏天,209国道扩宽重修,有包工头看中了这棵龙神树,出高价收购。这可急坏了村里人。村里多数男人都外出打工了,留守家园的大都是老人、妇女和儿童。也就是她们,开始为龙神树忙乎,怕包工头派人把龙神树偷偷挖走,水涌女人自发组织起来,每日吃住在龙神树前,为龙神树站岗放哨。水涌的女人们分工很明确,白天年岁大的女人负责守候龙神树,男人们则负责送饭送水,承担家务。到了晚上,就由一群二三十岁左右的女人驻守。莫政华说:“那年,我还写了一份诉求信,叫在县里工作的丈夫到县信访局代替我们进行诉求,请求保护龙神树。”她们忙里忙外,整整一个多月,水涌的女人们在龙神树下铺上被褥,点上蚊香,日夜守护着,守护着自然界给予水涌古村的馈赠。
到水涌做田野调查时,我在龙宪兰老人的代销店与村民交谈,孙献桃老人向我说起了她们保护龙神树的经历,情绪还是那么激动,也是那么自豪。孙献桃老人已经88岁高龄,腰杆笔直,两眼很有神,且十分健谈。“孙姨,你老身体好棒啊。”我说。“那是因为我们经常洗香浴呗。”老人的回答诙谐逗趣,满屋子的人都笑了起来。
农闲时,水涌女人总喜欢搂着孩子,给他们讲丰收的喜悦,讲守护龙神树的故事,也向人们炫耀他们曾经的胜利。龙神树似乎很懂得水涌女人的心理,竟能长出一波一波的嫩绿。
每年的农历六月十八,也是观音菩萨的生日,除了祭拜祖先外,在水涌还必须祭龙神树。这一天全村所有的女人都要洗香浴净身。水涌的女人们要从村后的龙神树上采摘樟木树的果和叶,将其捣成汁,然后到小河边洗香浴。传说樟木树的果和叶能驱邪祛病,强身健体。洗香浴后的水涌女人身上是满满的樟木香。她们换上干净的衣裙和村里的男人们一起聚集到村中的公共平地上,整齐的排列,每人手握一支香听村里长老陈印权老先生诵读祭文,举行祭拜仪式。祭文诵读完毕,众人在陈印权老人的带领下,排着长长的队伍,来到龙神树前,摆上蔬果,端上酒菜,燃香祭拜。几个年轻的妇人还会给龙神树系上红布条,许下自己的愿望,祈求甘露降临,鬼神让路。
祭树之后,水涌女人便开始忙碌起来,她们在村子里支起两口大锅,随后放入新米、绿豆、桂圆、红枣,开始熬制龙神粥。龙神粥出锅后,一个年轻的水涌女人开始给大家分发,先分给村里年长的老人,然后是我们这些客人,最后才到其他人。听说分粥女人的生辰八字与十二地支属相相符,只有这种人才够资格分粥。现做的龙神粥热气腾腾,甚是香甜,口感特别好。在这炎炎夏日,能够品尝到这样的美味,该是何等的惬意。闻着这诱人的香,我也顾不得斯文,竟然吃了两大碗。说是吃了以后可以得到龙神树的保佑,添福增寿,我也就任性了一把。望着水涌女人扬起的满脸自豪,那种满足和幸福洋溢在心头,感觉水涌女人的日子过得很朴实也很有味道。不知在哪本书里看到这样一句话:“把普普通通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这就是幸福”。
生活是如此的多姿多味。遵循传统,留住美好,便能活出一份恬淡,活出一份滋润,活出水涌女人一份特有的女人味。
其实,水涌女人的幸福就这么简单。
-
周宣大猎兮岐之阳,刻石表功兮炜煌煌。石如鼓形数止十,风雨缺讹苔藓涩。今人濡纸脱其文,既击既扫白黑分。忽开满卷不可识,惊潜动蛰走云云。喘逶迤,相纠错,乃是宣王之臣史籀作。一书遗此天地间,精意长存世冥寞。
-
【名句】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语出《庄子·大宗师》。把我的生看作是好事的,也应该把我的死认为是好事。反映了对待生与死的一种态度;生死是新陈代谢,是客观规律。
-
关汉卿 攀出墙朵朵花,折临路枝枝柳。花攀红蕊嫩,柳折翠条柔。浪子风流。任着我折柳攀花手,直煞得花残柳败休。半生来折柳攀花,一世里眠花卧柳。 [梁州] 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愿朱颜不改常
-
妇女患眼痛喻 【原文】 昔有一女人,极患眼痛。有知识[1]女人问言:“汝眼痛耶?”答言:“眼痛。”彼女复言:“有眼必痛。我虽未痛
-
郡中乞假来相访,洞里朝元去不逢。看院只留双白鹤,入门唯见一青松。药炉有火丹应伏,云碓无人水自舂。[庐山中云母多,故以水碓捣炼,俗呼为云碓。]欲问《参同契》中事,更期何日得从容? 作品赏析更期何日得从容
-
阮郎归 【宋】欧阳修 南园春半踏青时 风和闻马嘶 青梅如豆柳如眉 日长蝴蝶飞 花露重 草烟低 人家帘幕垂 秋千慵困解罗衣 画梁双燕栖
-
某启。去岁僧舍屡会,当时不知为乐,今者海外岂复梦见。聚散忧乐,如反覆手,幸而此身尚
-
“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出处】唐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翻译】英俊灵秀之士纷纷出仕,使隐士们 再也顾不得隐居了。诗人借用典故,含蓄地点明: 士为知己者用, 君主贤明,方能招徕贤能之士
-
立部伎,鼓笛喧。舞双剑,跳七丸。袅巨索,掉长竿。太常部伎有等级,堂上者坐堂下立。堂上坐部笙歌清,堂下立部鼓笛鸣。笙歌一声众侧耳,鼓笛万曲无人听。立部贱,坐部贵,坐部退为立部伎,击鼓吹笙和杂戏。立部又退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①巴山楚水凄凉地②,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③,到乡翻似烂柯人④。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