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禅思哲理诗赏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①
巴山楚水凄凉地②,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③,到乡翻似烂柯人④。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注释】
①刘禹锡(772—842),唐代中期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被贬为朗州司马、连州刺史,晚年任太子宾客。部分诗作反映了作者进步的思想,其学习民歌写成的竹枝词等诗具有新鲜活泼、健康开朗的显著特色,情调上独具一格。语言简朴生动,情致缠绵,其代表作有乌衣巷、秋词、竹枝词(六首)、西塞山怀古、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其诗结有刘宾客集。
②巴山楚水:泛指贬地。刘禹锡因积极参加顺宗朝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而遭受迫害。先被贬到朗州,再贬连州,调夔州、和州,未离谪籍。朗州在战国时是楚地,夔州在秦、汉时属巴郡,楚地多水,巴郡多山,故言“巴山蜀水”。
③“怀旧”句:此句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王叔文等受害友人的深深怀念之情。闻笛赋:指曹魏后期向秀的思旧赋。向秀的好友为司马氏所杀,向秀经过两人旧居时,听到邻人吹笛子,其声慷慨激昂,向秀感音而叹,写了思旧赋表示对故友的怀念。
④“到乡”句:亦用典故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世变迁的感叹。烂柯人:据述异记所载,晋人王质入山砍柴,见二童子对弈,他观棋至终局,发现手中的“柯”(斧头的木柄)已经朽烂了。王质下山回村,才知已经过去了一百年,同时代的人都已经死尽了。
【诗本事】
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罢和州刺史任返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归洛,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淮南节度使王潘设宴招待刘禹锡、白居易,白居易在筵席上以诗相赠,题为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刘禹锡便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来酬答。这首酬答诗,着重抒写这特定环境中自己的感情。
【赏评】
古代文人的诗情与酒常有不解之缘,清风明月,夕阳楼头,好友美酒,酒酣耳热之际常赋诗赠答,将人生几许失意不平之事尽付诸诗中,以获得心灵暂时的慰藉。
从未曾细数过流年的痕迹,只知道高高的巴山黄了又绿、绿了又黄,只知道夜夜都听到楚水向前流动的呜咽声,未料想自己竟在这样的凄凉之地被弃置二十三年!二十三年,一切都已物是人非,恍如隔世。昔日的友人没有了,只能徒然地拾起记忆的碎片深深怀念。二十三年带走了曾经的乡邻,只有故乡那一湖春水空摇碧绿。二十三年中,沉舟侧畔有百舸争流、千帆竞进,病树前头见枯枝新发、万木皆春。今日相聚,能听到你的诗歌不胜感慨,暂借这杯薄酒聊长精神吧。诗人将无限的愤激之情凝结成一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由于此句既寄寓了诗人的身世不平之感,又包含了自然界万事万物新陈代谢之哲理,寓意高远,历来为人所称道激赏。
【诗评选辑】
①清·赵执信谈龙录:称此为“有道之言也”。
②清·沈德潜唐诗别裁:“沉舟”二语,见人事不齐,造化亦无如之何!悟得此旨,终身无不平之心矣。
③近代·俞陛云诗境浅说:梦得此诗,虽秋士多悲,而悟彻菀枯。能知此旨,终身无不平之鸣矣。
-
元遗山与张蜕岩为金元词二巨擘,其创作代表了金元词的最高成就,分别体现了当时词坛北、南体派的不同风范,这两首同调同题作品实堪称为《双蕖怨》之南北双璧。
-
孔德昭赋得涉江采芙蓉诗莲舟泛锦碛,极目眺江干。沿流渡楫易,逆浪取花难。有雾疑川广,无风见水宽。朝来采摘倦,讵得久盘桓。作者简介孔
-
扬子云甘泉赋 孝成帝时,客有荐雄文似相如者,上方郊祠甘泉泰畴、汾阴后土,以求继嗣
-
行行觅路缘松峤,步步寻花到杏坛。白石先生小有洞,黄芽姹女大还丹。常悲东郭千家冢,欲乞西山五色丸。但恐长生须有籍,仙台试为捡名看。
-
安西幕府多材雄,喧喧惟道三数公。绣衣貂裘明积雪,飞书走檄如飘风。朝辞明主出紫宫,银鞍送别金城空。天外飞霜下葱海,火旗云马生光彩。胡塞清尘几日归,汉家草绿遥相待。
-
去乡不远逢知己,握手相欢得如此。礼乐遥传鲁伯禽,宾客争过魏公子。酒筵暮散明月上,枥马长鸣春风起。一生称意能几人,今日从君问终始。
-
祁彪佳 予家梅子真高士里 (1) ,固山阴道上也 (2) 。方干一岛 (3) ,贺监半曲 (4) ,惟予所恣取 (5) 。顾独予家旁小山 (6) ,若有夙缘者 (7) ,其名曰“寓”。往予童稚时 (8
-
诗歌以平淡朴素的语言,抒发诗人沉重而忧郁的情愫,反映了一位有所作为而惨遭囚禁的年轻君王的沮丧与无奈。
-
余奉垂堂诫,千金非所轻。②为多山水乐,频作泛舟行。五岳追尚子,三湘吊屈平。③湖经洞庭阔,江入新安清。复闻严陵濑,乃在兹湍路。④叠障数百里,沿洄非一趣。彩翠相氛氲,别流乱奔注。钓矶平可坐,苔磴滑难步。⑤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①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②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③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④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注释】 ①子:您,客气称呼。衿(jin 巾):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