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 谈《洱海夕照》
每天晚饭后,我都会从我们旅居的白族村寨的农家小院走出来,到外面散一个小时的步。天天如此,雷打不动。每次,总爱沿着村旁公路朝苍山走去。这时,太阳还在苍山头顶上,阳光虽然不那么强烈了,但仍然很刺眼。走到山脚,往右一拐,就到了鸡鸣江河岸一条修整得非常漂亮的游步道上。这是近两年由政府出资修建供村民散步健身用的。
转过身后,沿着傍溪的游步道朝洱海走去。这时,太阳从苍山顶渐渐滑落下去。山的影子铺在我前面的路上。滑下山巅的阳光仍顽强地在山影前面铺展开去……我追着山影前面的阳光,扯大脚步朝前走着。阳光一点一点往洱海方向移动,我拼命地在它后面追赶。我用足了劲,最终还是赶不上它。渐渐地,只见阳光就退到了洱海前边的一片村庄上了。一栋一栋白墙青瓦的白族民居,在夕阳映照下,光灿灿一片,十分靓丽。赿来趆淡的晚霞下,似乎能看到一栋栋白族民居上的壁画……远远地欣赏这幅恬静的白族民居风俗画,心里别提有多甜美了!
走着走着,阳光离开了那一大片白族村寨,落到洱海平静的水面上了。这时候,太阳从苍山上滑落得很低了。只有反射过来的威力大减的阳光,洒向洱海水面。不经意之间,我举头一望,云彩在天空正做着精彩的表演呢!有些如奔驰的骏马;有些如展翅翱翔的大鹏;有些则如一群欢快地舞蹈着的白族姑娘……上空这些云彩的精彩表演连同这番美丽的景象,都无声无息地落在了洱海湖面上。一阵微风掠过,湖面荡起一片漪涟。从上空落下的一幅幅美丽画面,顿时在湖面上欢快地跳动起来,奇妙极了!
抬抬眼,把目光投远一些。只见湖对岸,一大片古香古色的建筑,紧挨着湖畔铺展开来……一些古建筑屋顶上的琉璃瓦片,还在落霞下闪着光亮。那里,就是远近驰名的双廊古镇。而古镇右前方,湖面上如青螺般耸立的一座山峰,就是收藏着一段神奇历史的南诏风情岛。
湖面上,一艘艘游艇载着从四面八方赶来的男男女女,映着淡淡的夕阳,漫步般地行驶在水面,享受着生活的宁静,享受着山水的和美……
曾经,我在航行于大海的海轮上观过海上日出;也曾经,登上南岳衡山、东岳泰山的山顶,赏过平地日出。记得几年前,在峨眉山游玩时,为了观赏到峨眉日出的景象,我凌晨4点就起床了,爬了一个多小时的山路,上到山巅,趴在观景台的一处石围栏上,睁大眼睛朝远处望去,10分钟、20分钟过去,只见天际上一抹红霞之中,浮现出一个鸡蛋黄般的红球,颠颠荡荡地慢慢上升……这时候,只见那片红霞下面,那个红球四周的一群群山峰,似乎都在这片红光下癫狂地舞动起来,跳跃起来。群山齐声欢呼迎接着这轮红日的上升……
如今,我追着落日,看洱海的夕照,却是那样安详、那样和美的一种景致,这是另一种难得的享受。
洱海苍山,早已扬名四海。在古代文献中,洱海曾被称为叶榆泽、昆弥川、西洱河等。她仅次于抚仙湖,是云南省的第二大淡水湖。她北起洱源,长约42.5公里,东西最宽达9公里,湖面面积256.5平方公里,平均湖深11.5米,最深处达20米。洱海是大理“风花雪月”四景之一的“洱海月“之所在地。而我今天,没有赏到洱海上的月,因为这天不是赏月的最佳时日。据说,她是因形状像人的耳朵而得名。又因云南深居内陆,白族人民对海无比向往,而将其称为“海"。她东收波罗河江水,西纳苍山的18条溪河,总径流面积251平方公里,总蓄水量达30亿立方米。她属断层陷落湖泊,因而湖水清澈见底。自古以来一直被人称作“群山间的无瑕美玉”。
我终于站到了洱海湖岸上。
这时,我看看手机上的记录,从苍山下的村寨小院走到湖畔,用时46分钟,行走5600多步,行程3.8公里。每步步距仅69公分。青年时在部队急行军时,我一分钟能走一百四五十步,每步达75公分。一小时能行走七八公里。如今年近八旬,老矣,脚步走不得那么快,也迈不得那么宽了。此刻,抬头看开去,只见最后一抹落霞、夕照也从湖面上退去了。上天按下了熄灯键,在天空上表演的一朵朵云彩也退场了。湛蓝湛蓝的天幕上,星星闪烁着上场了。它们一个个眨巴着眼睛,好奇地张望着人间,似乎要从中寻找到什么密秘……
夜幕里,只见身后的苍山,一座座山峰已变成一个个高大无比的黑汉,顶立在天地间。而面前的洱海,似乎已安静地睡了。湛蓝的夜空下看去,像一个美丽的白族姑娘静卧在天地之间……此时,我强烈地感受到:天美极了,地美极了,水美极了,山美极了!
新时代的生活美极了!
-
作者: 靳极苍 【本书体例】
-
古文·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褒禅山亦谓之华山(1)
-
《汤之锜·汤子四戒》原文注释与译文 一戒鄙夫
-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栏干慵倚。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
-
一我坐在黄昏笼罩的高埂上,啜泣。即使泪水汇成了一条河流,也无法洗刷我这四十年来的耻辱。我从一个叫遥远的地方向罟城奔波。就像不屈不挠
-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三章 天下之至柔》翻译与解读
-
诚意 本章朱熹称之“传之六章,释诚意”。此章是古人讨论最多的一章。朱熹认为诚意是“自修之首”,“进德之基”。“意”是心里最初发出
-
《瑞香花·瑞香花新开(选一)》咏瑞香花诗鉴赏
-
故里依然一梦前,相携重上钓鱼船。尝陪大幙全陈迹,谬忝承明愧昔年。报国无成空白首,退耕何处有名田。黄鸡白酒云山约,此计当时已浩然。
-
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