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前兵《秋天笔记(组诗)》
秋日记事
死沉沉的屋檐下,阳光压住了步子
一只猫,介于黑天和白夜之间,不
顾被秋天抽打过的麦粒,贪婪的沉睡
十米开外,一颗熟透的杏子,在老树的
指头缝里滑落,重重的砸响
这个沉寂的午后
天空明净,是一面透明的玻璃
能清晰的照见,一匹白色的天马
御风而飞
鞍山顶上,半腰处,一个人、一只硕大
的蚂蚁,搬动着秋天金色的毛发和血肉
麦田,镰刀,奶奶还有土地,这些秋日里最高贵的意象
在诗歌最淳朴的分行里,开始出现
把一个个属于诗人或秋天最忠诚的
秘密,公诸于众
一匹黑骡子甩丢父亲
麦子,已在农人金贵的屋子里
躺下。而大片大片的秋风仍在
尖尖的麦茬上行走
一匹黑骡子驮着收割的夜色
吹着响鼻。在
走进大门后甩丢了父亲
别好了铁月亮,父亲才把
一天的辛劳脱下
夜色沉睡
一块月亮挂在屋檐上
眨巴着眼睛
厢房里,父亲的鼾声
打响今夜的风
呼哧着吹了一夜
单膝跪地的姿势
就像羊羔跪乳一样
奶奶以同样的姿势
单膝跪地
用镰刀这把利齒
在大地母亲的身上收割粮食
没有云朵
蓝天把太阳剥的一览无余
奶奶额头上被疲惫放大的汗珠
一颗一颗的砸在
土地和我的心头
一把镰刀,一根草绳
把农民在火辣辣的麦地里集中
以同样虔诚的姿势
农民们单膝跪地
感恩戴德
单膝跪地
我想这是农民对于土地和麦子
最深沉的爱——
汪前兵 1996年生于甘肃岷县现就读于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中文系,20岁开始文学创作,作品于蒙古贞日报高校文学诗声音原上草等刊。曾参加“甘肃省首届青年诗歌论坛”,暂居兰州。
-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诗歌吧,诗歌节奏上鲜明有序,音谐韵美。诗歌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诗歌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仿写《我爱这土地》诗歌,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仿写《我爱这土地》诗歌 1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
-
唐·杜牧2处士之名何哉?潜山隐市,皆处士也。在山也,且非顽如木石也;在市也,亦非愚
-
1年少时曾失恋,五迷三道、茶饭不思,怎么也转不过那个弯儿来。曾因此向长辈吐露苦恼,他告诉我:在你这里是好东西,在别人那里不一定就是
-
南湖早春 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注释
-
无人不自得【原典】患难,即理也。随患难之中而为之计,何有不可?文王困①羑里②而演《易》,若无羑里也;孔子围陈蔡而弦歌③,若无陈蔡也
-
隼旟归洛知何日,鹤驾还嵩莫过春。惆怅香山云水冷,明朝便是独游人。
-
刘白羽《长江三日》原文 编者注: ① 佛龙克:德国地名,卢森堡被捕后一度关押在佛龙克狱中。 《长江三日》是一篇日记体的游记散文。文章记叙了作者在三日之内,乘坐江津号轮,由重庆沿长江而下的难忘的航程。三
-
这一篇游记写于至和元年(1054)七月,当时作者年34岁,正在通判舒州(治所在今安徽潜山县)。这篇游记因事见理,夹叙夹议,其中阐述的诸多思想,不仅在当时社会难能可贵,在当今社会也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意义。
-
【4437】汉语四千年(黄复雄、和晓宇编著,黎锦熙绘,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5 5万字,2019年8月第1版,98元)上下篇。上篇(4章):文字与语
-
《圣人发愤便忘食,乐使忘忧.》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勤学类名言赏析《圣人发愤便忘食,乐使忘忧。》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