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优美散文

娄炳成《摔碗》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娄炳成《摔碗》

摔碗

我和弟妹小的时候,倘若不慎摔破了家里的陶瓷碗,是要受到母亲责罚的,轻者挨顿骂,重者还得挨打;尤其是在年节里,最忌讳摔破碗,会被母亲认为很不吉利,甚至是影响全家一年祸福的大事件。因而,在过年期间,我们吃饭时都会格外小心,生怕失手摔破了碗,但还是难免发生,使我们受到皮肉之苦。

如今,摔破一只碗,简直就不算个事。但那时候,一只土巴碗一毛钱,一只瓷碗三毛钱,家家通用;而不容易摔破的铁皮搪瓷碗,售价是一元钱,一般人家很少使用。我母亲说,她直到与我父亲订婚之后,打破了碗才不挨我外爷外婆的打了。我用搪瓷碗吃饭时已经读高中了,上学校的大灶用,依然是怕陶瓷碗会不慎摔破,那样就得挨饿。

也有例外。记得我小的时候,我家有一户邻居,两口子不生育,每逢大年初一清晨,就端了一摞陶瓷碗摔碎在自家门口。我母亲起初不解,就询问他俩,他俩回答说,我家没有孩子摔碗,我们自个摔了听听响声。——在他们看来,有孩子摔碗,倒是一种幸福。那两口子摔碗,摔的是一种心酸,摔的是一种宣泄。个中滋味,常人很难体会。

据说,喝摔碗酒源于战国末期,秦国于长平之战坑杀赵军四十万人,赵国几欲灭亡,处在赵国北边的燕国深深担忧唇亡齿寒,就找到一个名叫荆轲的壮士去刺杀秦王嬴政,这就是大家熟知的“荆轲刺秦”的故事。荆轲行至易水时,燕国太子前来壮行,荆轲接过燕太子手中的酒,一饮而尽,随后将碗摔在地上,表示此行有去无回,不成功便成仁。荆轲跨过易水后,大声吟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种苍凉而悲壮的场面实在动人心魄,随后喝酒摔碗被广泛流传下来。在历史上,喝酒摔碗还多用于一个特殊的场景,那就是犯人被斩首前,侩子手会喝掉半碗酒后将碗摔碎,然后行刑,这碗酒就也叫断头酒,表示一路走好,一去不复返之意。

又据说,喝摔碗酒是土家族的习俗,起源于周朝,与土家族传说中的英雄先人巴蔓子有关,当年巴蔓子将军因国内有难,去楚国搬救兵,楚国要求巴国给三座城。楚兵解救巴国后,楚使请巴国割让城池,巴蔓子不忍割自己国家的城,遂割下自己的头换取城池。重了信誉,保了国家。“将吾头往谢之,城不可得也!”而在割头之前,喝酒后摔碎碗,再拔剑自刎。这种大义人,天下少见,想想也够悲壮的。后人为了纪念他,也学他的豪气,学他的作派,学他的舍身取义,学他的决绝笃诚,饮一碗酒,饮过之后,将碗摔碎。

在西安永兴坊特色美食街区,有这样一家可以喝完酒又摔碗的店铺,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俗称“摔碗酒”,意味着吉利、平安的意思。现在是和平年代,当然没有什么壮士出征壮行的说法了,更多的是商家的一种噱头而已,客人喝完碗里的米酒后,将陶瓷碗摔碎,“求吉利、保平安”。虽然这只是一种营销手法,却十分管用,带来了不小的商机,但也有游客认为此举浪费较大,还不环保。

在当下的影视剧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饮酒摔碗的场面。综合起来,不外乎这么几种:一是军人出征,为了显示马革裹尸、战死沙场的决心;二是结义兄弟,为了显示情投意合、永不背叛的义气;三是土匪盟誓,为了显示报仇雪恨、同生共死的气概。实际上,这些举动都属于酒文化的范畴,国人喝酒,追求的不仅仅是酒所带来的生理上的快感,更注重精神和文化层面的东西。喝摔碗酒之所以在过去的年代里屡屡出现,成为司空见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英雄是大家崇拜的偶像,喝摔碗酒迎合了大家的好汉心理。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中,“武松醉打蒋门神”这一回,武松一路喝酒,喝完痛快地摔碗;梁山好汉大战高俅,也是喝完酒把碗一摔。英雄结义喝酒摔碗是以命相托,肝胆相照。历史典故中,项羽破釜沉舟,那是不留后路勇往直、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气魄;荆轲刺杀秦王嬴政前易水摔碗壮行,这些表现视死如归的故事深入老百姓心中,也是老百姓学习的榜样。

传统酒文化劝酒的习俗在作怪。“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劝酒的习俗,让人们觉得只要是能喝酒,那就一定是英雄豪杰,是好汉子,是真男人。喝酒就要大口喝,就要不醉不归。摔碗酒不在于碗中的酒,也不在于所摔的碗,而是刻意想展示一种喝酒的豪气。伴随着猛烈的摔碗声,尖锐的瓷片在摔碗池乱飞,满腔豪情随之得到充分的展露。

喝摔碗酒可以让大家精神得到发泄,使大家减少工作和家庭生活压力。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快,导致大家的生活压力日益严重。每个人都拥有了很多的烦恼,无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这些烦恼一直存在,让你的身心变得麻木。摔碗酒摔走烦恼、摔出运气等口号,大打情感牌,宣扬摔碗可以舒缓紧张、排解压力,以期达到情绪宣泄、减压的作用。

但是,许多影视剧中饮酒摔碗的场面出现的频率太高,会使人有味同嚼蜡之感。战争年代,物资匮乏,军人出征,人手一碗,要摔碎多少只碗?土匪靠打劫,不心痛民脂民膏,也就罢了;军队靠老百姓养活,军人都是老百姓的子弟,岂能随意糟蹋饭碗!朱子家训说:“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何况饭碗!展现英雄气概的方法很多,不见得都要喝摔碗酒。一种表现手法被不厌其烦地反复使用,只能证明编导已经江郎才尽,难出新意了。

现如今,许多小吃摊点,超市,外卖,飞机火车轮船旅行等,传统的饭碗,包括饮酒的器皿,已经被一次性纸制、塑料、泡沫餐具所代替;尤其是随着精神文明程度的大幅度提升,加之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许多国人已不再“壮怀激烈”,没有了“怒发冲冠”的理由,待人接物趋于平和。就饮酒而言,也由高度数的烈酒,逐渐改饮红酒、黄酒、啤酒,强行劝酒日渐减少,自饮也是量力而行,因而,在公众场合饮酒摔碗的现象几乎绝迹了。这是时代的进步,值得我们珍惜。

猜你喜欢
  •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是关于描写“人物摹写·人物举止”类的诗句。 举起酒杯,为人们劝留即将逝去的夕阳,请不要匆匆离去,暂且

  • 白居易《养拙》全诗赏析

    铁柔不为剑,木曲不为辕。今我亦如此,愚蒙不及门。甘心谢名利,灭迹归丘园。坐卧茅茨中,但对琴与樽。身去缰锁累,耳辞朝市喧。逍遥无所为,时窥五千言。无忧乐性场,寡欲清心源。始知不才者,可以探道根。

  • 求100字左右古诗词欣赏(求100字左右古诗词欣赏)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求100字左右古诗词欣赏,内容包括求100字左右古诗词欣赏,古诗词赏析100字30篇,求100字左右古诗词欣赏不要元曲是评论100字左右,不包括诗词。一百字古诗词有: 赠从兄襄阳少府皓 唐 李 白结发未识事,所交尽豪雄.却秦不受赏,击晋宁为功.脱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当朝揖高义,举世称

  • 古代名句“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注释与译文

    【名句】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注释与译文]丹青,朱红色和青色的颜料,借指绘画。这两句说,一生沉浸在绘画艺术中而不觉得将近年老,富贵对我来说就象天上的浮云一般淡

  • 咏花诗词之《咏榴》全诗原文鉴赏

    杨万里 蒨罗绉薄剪薰风,己自花明蒂亦同。 不肯染时轻著色,却将密绿护深红。 杨万里这首咏石榴花诗将石榴花比作是南风用有皱薄纱剪裁而成的。蒨罗,大红色的丝罗。蒨:即茜草,其根可染大红。绉,即有皱的薄纱。

  • 杜牧《送别》全诗赏析

    溪边杨柳色参差,攀折年年赠别离。一片风帆望已极,三湘烟水返何时?多缘去棹将愁远,犹倚危亭欲下迟。莫殢酒杯闲过日,碧云深处是佳期。

  • 刘仙伦《题岳阳楼》注释、翻译、鉴赏和点评

    刘仙伦《题岳阳楼》 八月书空雁字联,岳阳楼上俯晴川。 ② 水声轩帝钧天乐,山色玉皇香案烟。 ③ 大舶驾风来岛外,孤云衔日落吟边。 ④ 东南无此登临地,遣我飘飘意欲仙。 【注释】 ①岳阳楼:在今湖南岳阳

  • 国学名句“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出处和解释

    【名句】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语出晋代陶潜《归园田居五首》诗之二。和村里的农民交往,见面时不谈世俗的杂事,只说与桑麻生长有关的情况。两句诗表明作者对农事的关心;同时,由于参加农业劳动,与农民有了共同

  • 《霜天晓角·春云粉色赏析》

    【注释】:高观国的这首词十分生动贴切地描绘了西湖的秀美景色 ,并藉以抒发了心中的畅快感情,措词精当,给人以清新之感,全词写的委婉奇妙,人与周围的景物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格调十分高雅。虽然全词短小,但写的情趣横生。上片,词人选取早春季节司空见惯

  • 《道之在人,犹水之在地也.人之求道,犹之掘地而求水也.然则水无不在地,人无不载道也审

    《道之在人,犹水之在地也。人之求道,犹之掘地而求水也。然则水无不在地,人无不载道也审矣。而谓水有不流,道有不传可乎?顾掘地者,或弃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