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豆花》周成新散文赏析
外校门口有个豆花摊,每次下班回家我总要从摊前走过。
摊主是位老人,约莫六十多岁。陈旧泛蓝的中山装装下了他整个瘦小。老人蹲守在一辆破旧的脚踏三轮车前,四处张望着东来西往的人群。眼神中充满期待和渴望。窄小的车厢,成了豆花摊。盛满豆花的锅,一次性塑料杯、碗,带花的搪瓷茶缸,白色塑料袋等等。雪白雪白的豆花孩子般的静躺在白色铝锅里,就像是一群可爱的孩子在车上陪伴着老人。搪瓷缸里那红色的酱、油、辣、虾米,五彩斑斓地簇拥着豆花的鲜美。
也不知是谁这么有才,帮老人取上了一个“网红豆花”的名。还用大红的泡沫板打印捆绑在老人的三轮车厢上。
来外校上学的孩子多是富家子弟。除了少许的无奈之外,不是官商就是二代。每每放学,校门口及其周边的马路上总是大小停满了宝马、奥迪、大奔。当然,少许的比亚迪和QQ也还能占块宝地。
下午四点左右的时候,老人的三轮车总会如期出现在学校门卫前,静等孩子们放学。时间一到,大小的人群便陆续从他摊前走过。家长、学生,回家的、路过的。有不屑一顾的,有充满同情的。有买豆花的,也有随便看看的。有问价的,也有看着“网红”二字好奇的。可无论是谁,只要从摊前走过,老人那双渴望、期盼的眼神就会将你套牢,生怕因为自己的怠慢而错过了每一位欲来购买的顾客。
进出校门的人很多,尽管不是人人都手捧一碗豆花,但老人的生意却倒还是不错。每天一两小时的工夫,十碗八碗却倒是不在话下。大碗五元,小杯三元。虽无大财,倒也能贴补家用。
每次下班从外校门前经过,我总要看一眼“网红豆花”。同情、怜惜,勤劳、简朴,又充满时髦。
我曾在摊前买过三次豆花。每次买完豆花后,我总是迫不及待地打开,在路边偷偷吃完。每次买豆花时,老人总是十分开心。尤其是遇到有人排队,他忙碌的双臂下总会有一股事业的力量。那柔软苍老、半生半熟、带着本土口音的普通话总会给人一种年龄的温暖。盛豆花,舀酱油,放香料。油、酱,葱、蒜,虾米。装袋,打包。收银,找零。每次买卖成功后,老人的脸上总会洋溢出一种舒坦和幸福。
一两分钟的买卖,在顾客眼里是一种焦急的等待,在老人眼中,却是一种忙碌的集中和满意的收获。
老人常说,豆花是自己做的。虽然味道平淡,我却觉得它和老人一样的朴素、大方、自然。
印象最深的一次买卖,是在阴雨天。到达老人摊位时已在排队。老人说,卖完我就回家了。这时,从校门里面突然窜出来一个手持雨伞的“大肚皮”。“豆花是你卖的?下次不要在学校门口卖了。”口气中带着责备和训斥。原以为老人会如网上爆料的摊主一样耍着无赖地咒骂和反抗。没想到,他却只是微弱地哼应了一下。看着老人那瘦小的身子和憨厚,望着远处那圆鼓的“大肚皮”,我心中顿时一阵愤怒。可在人家门口,我又能做些什么呢?我很同情,又很无奈。最终,我对老人说:“他让你离开,你就将摊位往西侧多移一段。只要人家看得见你的摊位,就会找你买。不会影响你的生意。”
昨日下班,又从外校门口走过。近近地,我又看到了老人的“网红豆花”,那大红背景的黄字,紧贴在布满铁锈的三轮车厢上,和老人一样,在人群中忽隐忽现。
-
六代兴亡国。三杯为尔歌。苑方秦地少。山似洛阳多。古殿吴花草。深宫晋绮罗。并随人事灭。东逝与沧波。 作品赏析【注释】:苑方秦地少。(少一作小)东逝与沧波。(与一作只)
-
古文观止·司马迁·报任安书① 太史公牛马走司
-
【3699】当代中国陆地边疆治理(方盛举主编,中央编译出版社,34万字,2017年12月第1版,95元)△全书共9章:①中国陆地边疆;②中国陆地边
-
题宝林寿禅者壁方干①邃岩乔木夏藏寒②,床下云溪枕上看。台殿渐多山更重③,却令飞去即应难。【注释】①方干(809—888),字雄飞,号玄
-
侈将以其力毙,专则人实毙之。|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侈将以其力毙,专则人实毙之。》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晴河万里色如刀,处处浮云卧碧桃。仙桂茂时金镜晓,洛波飞处玉容高。雄如宝剑冲牛斗,丽似鸳鸯养羽毛。他日忆君何处望,九天香满碧萧骚。
-
园杏红萼坼,庭兰紫芽出。不觉春已深,今朝二月一。去冬病疮痏,将养遵医术。今春入道场,清净依僧律。尝闻圣贤语,所慎斋与疾。遂使爱酒人,停杯一百日。明朝二月二,疾平斋复毕。应须挈一壶,寻花觅韦七。
-
魂来枫林青 魂返关塞黑 我们在什么地方相晤了,在梦境中我不能认出;但是未曾忘记的,不是人海的马路上,不是华贵的房屋里,却是肮脏的窄促的茅棚下,这茅棚已经是破裂的倾斜了。这时候,你仍旧是披着短发,仍旧是
-
上海所感一有所感,倘不立刻写出,就忘却,因为会习惯。幼小时候,洋纸一到手,便觉得羊臊气扑鼻,现在却什么特别的感觉也没有了。初看见血
-
白居易 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 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 朱绂皆大夫,紫绶悉将军; 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 尊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 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 是岁江南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