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京《石榴树(组诗)》
五月,阳光不偏不斜地照着回家的路
我归来,恰好遇到石榴花开
门前的石榴树,总是天天陪着母亲
它一会儿开满花朵,一会儿
摇摇树叶,变戏法般地捧出很多石榴娃
让母亲开心快乐
而我,总是两手空空
就连一个普通的娘字,也叫得那么迟
你看,石榴花在笑我
那火红的花朵啊
笑得没有一个标点,不说一句话
母亲用春天画了一棵槐树
母亲用春天画了一棵槐树
然后,挂满了槐花
风一吹,槐香就飘满我回家的路
母亲的牵挂比小河更加弯曲
以哗哗声,呼唤我的乳名
仿佛人间的爱都是流动不止
母亲反复用炊烟擦拭月亮
好像那面镜子里,能看见
她牵着我的手,童年的记忆
孩子问
一位年轻的妈妈,领着
不足三岁的孩子
在大街上
走路,孩子问:
妈妈,为什么我的前面有影子呢
妈妈笑着说:
因为你的背后有一颗太阳
鲁绣
真挚的三月,用细雨
绣出春天的葳蕤
花园婀娜的柔风
描绘着山以东的锦缎年华
一朵牡丹花舒展着娇羞
引蝴蝶疯狂起舞
一对鸳鸯漂游暧昧
比喻着爱情的千丝万缕
绣花针来自心中
除了绣思想,还缝补疼痛
我错过了时光班车
没有赶上爱情的花期
拐杖
八十多岁的姥姥
身体佝偻
拄着一根并不漂亮的拐杖
一听到我到来的动静
就蹒跚地走出门
今年春天,天气干燥
姥姥感冒了
她还是那样拄着拐杖迎出来
去拿茶壶,泡茶
还给我拿出,藏了好多天的
橘子、香蕉、和苹果
离开时,她目送着我
走得很远很远
我回头时,看见
她那弯曲的拐杖
正支撑着她哆嗦的岁月
回家的路上
我说不出桃花芬芳的距离
忽略了风雨的拗脾气
離开,就是为了再回来
时光已打开最近的花期
村庄的春天,我还遇见了庄稼和草
邻家的犬吠也是一种招呼
就连鸭子也摇摆妩媚
我的乳名,在大街小巷是多么适宜
看我一眼,我就幸福透了
母亲早用我打电话的余音
连接了袅袅的炊烟
已经到家门口了,我却又担心
待不了多久就再次离开
村庄的小草
风来了,它们扬前抑后地传话
如果风让它们向右看齐
它们就骄傲地仰起头
这种秩序,丰富了风吹草动的诗句
它们的立场,拥有阳光,就灿烂
为一场小雨,也要站得挺直
夜里,梦想成为一棵大树
想着想着,就挂满了激动的泪珠
它们的人生观,短暂一生即辉煌一生
不抱怨自己的矮小和贫穷
靠着大地,不断泛绿、泛绿
它们一微笑,村庄就青翠欲滴
村庄睡着时,它们围着村庄转,呼唤春天
还为村庄的人祈福
据说它们是村庄的灵魂,是祖人
豌豆花
没有掌声,也没有报幕
着浅紫色短裙,穿深紫上衣
逢春天登场,在村边
舞蹈了旖旎的四月
大地的盛世,比雨还茂密
杨大哥是最好的观众
他沿着一滴露水出发,他能看清
豌豆花的每一个表情,动情之时
他仿佛是另一架豌豆
身体里不断地发芽,开花
杨大哥,把阳光拧成一股股绳
除了绑好豌豆的舞台
还绑好风声,保护所有的庄稼
直到晚霞满天,他用善良的黄昏
擦亮锄头,也擦亮月亮
此时,炊烟也兴奋起来
它袅袅地飞,而豌豆花
羞涩地把自己藏在夜幕里
再往后,幸福的村庄
偶尔扔出一两声新鲜的狗吠
-
这是一首即景写情的名作,看似平淡,实则有味,诗中寄寓了作者孤傲不羁的性情。“古县”即赣北的彭泽县,北临长江,正对江中的小孤山。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中带有梅花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带梅花的诗句50首,带有梅花的诗句,带梅花的古诗。有奖励写回答带梅花的诗句50首有奖励写回答共2个回答七色彩虹之毛毛高能答主认真答题,希望能帮到你聊聊关注成为第3127位粉丝答:带梅花的
-
鸡犬丧家分散后,林园失主寂寥时。落花不语空辞树,流水无情自入池。风荡宴船初破漏,雨淋歌阁欲倾欹。前庭后院伤心事,唯是春风秋月知。
-
【原题】:夜过市汊驿时酒醒月出有怀幕中诸友(驿在丰城北)
-
这首词写的是杭州的游赏之乐,但并非写全杭州或全西湖,而是写宋时杭州名胜十三楼,这十三楼是临近西湖的一个风景点。有这样的记载:“十三间楼去钱塘门二里许。苏轼治杭日,多治事于此。”此词以写十三楼为中心,但并没有将这一名胜的风物作细致的刻画,而是
-
予昔梦食石芝,作诗记之,今乃真得石芝于海上,子由和前诗见寄。予顷在京师,有凿井得如小儿手以献者,臂指皆具,肤理若生。予闻之隐者曰,此肉芝也,与子由烹而食之。追记其事,复次前韵。土中一掌婴儿新,爪指良是
-
昔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曰:“获则烹。”其弟争曰:“舒雁 ① 烹宜,翔雁燔宜 ② 。”竟斗而讼于社伯 ③ 。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 ——《贤奕编》 【注释】 ①舒雁:鹅。②燔宜
-
【解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描写杜甫的草堂被大风吹去屋顶上的茅草 , 又赶上秋雨绵绵, 一家人长夜难眠的困苦情形。 作者具体地描绘了自己生活的困苦, 这也应看做是现实主义的写法。 但作者并未停留在
-
[唐] 魏 征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则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② !人君当神器之重
-
夫辩者 ② ,将以明是非之分 ③ ,审治乱之纪 ④ ,明同异之处,察名实之理,处利害 ⑤ ,决嫌疑 ⑥ : 焉摹略万物之然 ⑦ ,论求群言之比 ⑧ 。以名举实 ⑨ ,以辞抒意 ⑩ ,以说出故 。以类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