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优美散文

时今《牧笛一声天地宽》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时今《牧笛一声天地宽》

牧笛一声天地宽

假期,本是慕名去(江西)庐山山麓枧洼(山沟)积余村参观新农村靓丽村容,却被枧洼新鲜空气、幽静山谷牵引思绪,漫步山谷深处。

边踏步山道,边四望枧洼。枧洼为庐山山南一条走向近东西的山沟。南为破山,北为坪岭。蜿蜒沟底、山腰的小道,东可达沟外的环山通道、环城高速及鄱阳湖,西可攀吴障岭、北山登山公路(吴障古道)。洼底平地,围筑成一座小二型乡镇水库。水库简单简陋,一座大门紧锁的二层控制室,一座耸立的库闸,两条“八”字形交汇的土坝,一汪浅浅的库水,少见人迹,幽深清静。

也许地形、水面抬升的缘故,从破山、坪岭、吴障岭,东出九条次级山脊,直奔水库而来。自洼地,西生九条山沟,曲折地攀登远处山峰。地貌异样,难免产生幻觉,似乎水库不仅是汇水之地,还是山脊潜没之处。恍惚中,臆想平静库水之下,九条山脊如巨龙在翻滚搅动。冥冥中,揣测山谷深处,九条山沟幽深静谧,其中一定有故事。

当然,还与自身有关。作为本地人,自小“中毒”太深,总认为“庐山有九十九座山峰、九十九条山沟,每座山峰都有先人遗迹,每条山沟都有历史故事”,因此,潜意识认为,如此大的山沟,山中必有故事。

蓦然,一阵罄声,从山中传来。透过云雾,聚焦定神,隐约看到水库的北岔、水尽云深处,有一爿灰瓦黄墙的建筑。

以为“海市辰楼”,操本地口音,回首惊问库工:

“那是何地?”

库工淡淡回应:“庐山慧日寺。”

是被毁数百年的慧日寺!

文献记载早已被毁?尽管一再获得证实,口中还是嘀咕,心中仍有疑问。

看库工狐疑的目光,只得自求安慰。也是,俗界之人不知佛界事,情有可原。更何况历史上慧日寺并未列入庐山大丛林之列。

于是,开动脑筋,搜寻有关慧日寺的点滴,聊以弥补自己对慧日寺的无知。

庐山慧日寺始建于唐朝,距今千年有余。如今有人知道慧日寺,多与两个人有关。一是北宋的苏轼。当年,枧洼山路为自鄱阳湖上岸登庐山道路之一,往来山民客商、道人僧人、文人雅士,取山路上下庐山。上山之前,在慧日寺歇歇脚,次日上山。下山也在这地方歇歇,或陆路赶往江州城,或取鄱阳湖水路,经过长江、赣江南下北上各地。北宋元丰七年,苏轼游历庐山,与道潜登慧日寺楼观,题名钟上,后独游白鹤观,作题西林壁。

二是北宋年间慧日寺主持文雅禅师。文雅禅师生卒年限不详,可其作品及故事如雷贯耳。其传世之作禅本草。虽然仅区区二百余字,可对禅宗,乃至佛学有巨大影响。文中说:“禅,味甘,性凉,安心脏,祛邪气,辟雍滞,通血脉,清神益志,驻颜色,除烦恼,去秽恶,善解诸毒,能调众病。”将禅喻药,认为“禅”是佛祖赐给世间治疗众生疾病的灵丹妙药。

在其影响下,其师弟湛堂准禅师,即文准禅师,又被称为泐潭(江西高安)文准,写炮炙论一文。炮炙即炮制,本是将药材加工成饮片传统制药技术。而在炮炙论中,文准禅师首先要求修禅者应熟读禅本草,熟悉禅的“药性”,而后“若克依此书。明药之体性。又须解如法炮制。”所谓炮制,是用金刚手、大悲千手眼等对“禅本草”进行“加工处理”,熬出“汤药”服用。禅本草和炮炙论都说修禅,互为表里。前者将禅喻药,谈禅性。后者则讨论如何修禅。后来,无际禅师(明代)的心药方、袁中道(明代文学家)的禅门本草补等,都是其风格的延续。禅本草虽然文章极端唯心主义,没有实用价值。可对于佛学和信众来说,无疑开创了佛教文化传播的新形式,具有极为强烈的禅宗特性,在佛教文化史上亦有一定的地位,后人说到禅本草,必谈及庐山慧日寺和文雅禅师。

文雅禅师之后,慧日寺几度兴衰,记载不多。清朝中叶,因天灾而闭寺。同治南康府志卷23记载,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庐山“蛟”出无算,高下崩者以百计,冲倒慧日寺,没僧人三口,破坏近山田地、山塘,淹死男妇六口。自此之后,枧洼登山之路荒废,慧日寺也未重建。

循着罄声,走近慧日寺,方知为近年重建新寺。新寺面积不大,占地不足十亩,四周依山就势建有低矮的围墙,将寺院围成不规则的樟叶形。叶尖为一座低矮的天王殿,殿门黑漆草书寺名兼当山门。天王殿后,建有两莲池,池内种植睡莲、芦苇。

莲池西,为小巧钟楼。莲池北,为完工不久的大雄宝殿,重檐歇山式屋顶,黛瓦黄墙,朱柱彩檐,为寺院僧人修行、香客拜谒场所。顺东侧围墙,北为两层寮房,供寺曾、居士、香客休息。南为老旧的平房,为经房、伙房、库房。

恰好禅师、居士做功课,不便打搅。便请教盘桓寺中的湖北籍香客。

香客为常客,善言谈,滔滔不绝地介绍慧日寺重建及僧人的佚事。

2002年,年仅25岁的心月闻熙禅师带着几位弟子,到荒山僻野重建慧日寺。一年之后,一点点、慢慢垒起了简陋的佛殿、寮房和厨房,草创寺院。当时生活艰苦,土锅土灶,打柴为薪,种菜为食。近几年,才筹资建设天王殿、莲池、钟楼和大雄宝殿。

心月闻熙禅师毕业于国内知名大学,硕士专攻易经。毕业后,先在庐山东林寺入佛门,任知客。后离开熙熙攘攘的大寺院,寻找清静地方清修。也许是对佛祖的敬佩,也许是慧日寺旧址僻静,闻熙选择遗址建寺,接续中断三百余年香火,佛功居伟,僧界称道。

而寺内唯一常驻杨姓女居士,也是传奇。她是位三宝弟子,雅称就是居士。皈依佛法,但并未出家修行。原学医,为武汉某医院医师,已退休。儿孙满堂,均在汉定居。2004年,偶然认识闻熙禅师并拜师,常住慧日寺至今。平日承担寺院杂工、知客,负责后勤、接待等一并事务。虽身不着僧衣,剃度出家,但每天按时念经修行,虔诚执着。

仔细倾听,渐入沉默。当年,文雅、文明禅师等一众僧人,崇尚“不用求真并息见,倒骑牛兮入佛殿”“牧笛一声天地宽”(五元灯会 卷十八)等不拘泥、不求名的修行理念,坚持“以心印心”,达到“明心见性”,恒心之下,寺虽小,得道大成;地虽偏,觉悟心得。如今,闻熙禅师清风为伴、明月相随、鸟虫和唱,安心参禅,佛学造诣日渐至深,寺有传人。而且,寺间传闻,不久将升任九江城中大寺能仁寺主持。

离开时,仍未打扰寺僧、知客,权当过客,悄悄潜行。撇去信仰,着实敬佩慧日寺历代僧人“清心寡欲、执拗执着”的精神。这应该是山中小寺慧日寺的寺风、“人文圣山”庐山的传统。同时,也深信这些传统将代代传承。

二〇二〇年十月

猜你喜欢
  • “关雎之德”的出处、释义和例句

    《关雎之德》出处、释义和例句 【出典】《诗经·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关雎·序》:“《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 而正夫妇也。”又,《论语·八佾》:“

  • (元)刘因《清平乐·贺雨》原文赏析和意境解读

    (元)刘因 清平乐贺雨 雨晴箫鼓,四野欢声举。平昔饮山今饮雨,来就老农歌舞。半生负郭无田,寸心万国丰年。谁识老翁乐处?野花啼鸟欣然。 天落及时雨,百姓欢欣,词人也为之高兴。本词即其欣然命笔之作。上片四

  • 《容斋随笔·国初人至诚》译文与赏析

    国初人至诚国初人至诚 【原文】 真宗时,并州谋帅,上谓辅臣曰:“如张齐贤、温仲舒皆可任,但以其尝历枢近,或有固辞,宜召至中书[1

  • 郑燮《沁园春·恨》愤世嫉俗的感情词作

    此篇以“恨”为题,抒写的是愤世嫉俗的感情。上片专写自己愤世嫉俗的狂态,下片转写自己穷困潦倒的处境以及决不与清政府钳制舆论的文化专制主义相妥协的“颠狂”个性。

  • 春节小古诗词(小学生关于春节的古诗词)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春节小古诗词,内容包括小学生关于春节的古诗词,描写春节的10首古诗,表春节的古诗词。小学生关于春节的古诗词元日【作者】王安石 【朝代】宋译文对照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译文 注释阵

  • 《老子道德经·第七十六章·人之生也柔弱》翻译与解读

    《老子道德经·第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翻译与解读

  • 马上《王祥夫先生印象》

    “永遇乐”是宋代的词牌名,也是王祥夫老师的画展的名字。王老师的这次画展在恭王府举办,恭王府是北京著名的古老的王府,王府里有著名的西

  • 苏轼《沉香石》全诗鉴赏

    壁立孤峰倚砚长,共疑沉水得顽苍。欲随楚客纫兰佩,谁信吴儿是木肠。山下曾逢化松石,玉中还有辟邪香。早知百和俱灰烬,未信人言弱胜强。

  • 小学阶段必背古诗词120首(小学生必背古诗120首分类)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小学阶段必背古诗词120首,内容包括小学生必背古诗120首分类,小学生必背古诗120首中前70首目录,小学生必背古诗120首分类。山水田园: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抒情诗: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

  • 《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赏析》

    奚禄诒日本篇:“首序禄山之乱,次入永王,次入诸侍御,次自序,末勉诸公以报国。”正道出了全诗的结构及其主题。   开头六句叙写安史叛军的嚣张气焰及其叛乱的主要过程。其中“胡沙惊北海”、“电扫洛阳川”、“虏箭雨官阙”等句对当时的形势做了高度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