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弗
【介绍】:
奥地利现代作家。一八八三年七月三日出生于一个犹太商人家庭,父亲专横暴虐,引起卡夫卡终生厌恨。中学毕业后进布拉格大学,学了两周化学,后从父命改学法律,但兴趣在文学方面。在此期间开始写小说。一九〇六年大学毕业,获法学博士称号,从事法律工作。终身职务是“工人工伤事故保险公司”职员。一九二四年六月三日逝世。卡夫卡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小说方面。他的代表作有三部长篇小说美国(1912-1914)、审判(1914-1918)、城堡(1922),短篇小说名作首推变形记(1912),其次是判决(1912)、在流放地(1914)、乡村医生(1917)、致科学院的报告(1917)、绝食艺人(1922)及地洞(1923-1924)等。卡夫卡的创作的总主题,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异化;人的孤独感、陌生感、恐惧感、苦闷感和无出路感,作为他的作品的思想基调,表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对资本主义制度失望,又感到前途迷茫的一代中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心理情绪。美国是号称“孤独三部曲”(三个长篇)的首卷。描写一个叫卡尔·罗斯曼的文科中学生,因为被女仆诱惑有了私生子,被父母推出家门,身无分文,流浪异国的坎坷遭遇。审判写银行高级职员约瑟夫·K一天早晨,突然被出现在他的寓所里的两个法院差役无端逮捕,后来,未经合乎法律程序的审讯,就象一条狗一样,被随便处死了。城堡是最有卡夫卡特色的一部小说。叙述一个叫K的外地人,自称是应聘的土地测量员,眼望自己要去的城堡,没有任何的关隘哨卡,却始终未能到达的故事,充分表达了卡夫卡关于“目的属有,却无路可循,我们称为路的,不过是彷徨而已”的思想,即“现代人的困惑”。短篇小说变形记采取人变为虫的荒诞手法,深刻地描写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异化。格利高尔·萨姆沙从变形到死去的悲剧,是小资产阶级和下层劳动人民毫无保障的生活处境的写照。变形记和一般的描写“变形”的作品(如尤内斯库的犀牛)不同。它强调表现人遭到“变形”(即异化)后的心灵痛苦。因而具有震撼人心的批判力量。卡夫卡生活和进行创作活动的时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这也正是西方早期现代主义流派兴起的时期。卡夫卡的创作反映了这一特定历史时代的重要特点——知识分子的精神危机和社会上的普遍异化。但这一思想内容,卡夫卡是借用荒诞的超现实的艺术形式和扭曲的文学形象来表现的,强调突破表象,直接裸露人和事物的本质,以取得强烈和惊异的效果。他采用的艺术方法和手法,与传统文学有很大的不同,对后来的许多现代主义流派和作家有深远的影响。卡夫卡作品带有浓厚的寓言色彩。这造成了对他的许多作品解释的分歧。卡夫卡是西方现代文学中最有争议的作家之一。
-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作品赏析【注释】:这是李商隐作幕梓州后期之作。写在百花争艳的春天,寒梅早已开过,所以题为“忆梅”。一开始诗人的思绪并不在梅花上面,则是为留滞异
-
典源出处 唐 李商隐 《夜雨寄北》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释义用法 秋夜雨落,池水涨满,羁愁平添。客居蜀地的作者怀念远方的妻子,盼望着与妻子相见,在西窗下
-
莫泊桑 (赵少侯 译) 世上有这样一些女子,面庞儿好,丰韵也好,但被造化安排错了,生长在一个小职员的家庭里。她便是其中的一个。她没有陪嫁财产,没有可以指望得到的遗产,没有
-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接触过散文吧?散文是一种常见的文学体裁,取材广泛,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什么样的散文才是真正的好散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林清玄散文集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
-
清·郑燮2以人为可爱,而我亦可爱矣;以人为可恶,而我亦可恶矣。东坡一生觉得世上没有不
-
不辞清晓扣松扉,却值支公久不归。山鸟不鸣天欲雪,卷帘惟见白云飞。
-
春阴的下午,吉光屯唯一的茶馆子里的空气又有些紧张了,人们的耳朵里,仿佛还留着一种微细沉实的声息 熄掉他罢! 但当然并不是全屯的人们都如此。这屯上的居民是不大出行的,动一动就须查黄历,看那上面是否写着不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描写对老师感情深的古诗词,内容包括表达对老师感情的诗句,描写师生情谊的诗词,对老师感情的诗句。七律 忆师恩辗转无眠问梦痕,依稀往事眼前陈。风吹耳畔师尊语,月挂梢头学子心。难忘昏灯催困笔,曾忧破椅坐亲人。而今继步三十载,更领当年教诲
-
宋日营阳内史孙,因家占得九疑村。童心便有爱书癖,手指今馀把笔痕。自握蛇珠辞白屋,欲凭鸡卜谒金门。若逢广坐问羊酪,从此知名在一言。
-
国学名句“十步之泽,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出处和解释
【名句】十步之泽,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 语出汉代刘向《说苑·谈丛》。在十步大小的沼泽地里一定会有香草,在只有十户人家居住的地方一定会有忠贞之士。说明人才到处存在,要善于发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