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西窗剪烛”的出处、意思和举例
典源出处唐 ·李商隐 夜雨寄北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释义用法秋夜雨落,池水涨满,羁愁平添。客居蜀地的作者怀念远方的妻子,盼望着与妻子相见,在西窗下一道剪烛夜话,回叙今夜的思念之情。后用此典形容分离的夫妻、友人之间的思念情意。
用典形式
【西窗烛】 清·纳兰性德:“有些些,欲说向寒宵,西窗烛。”
【听夜雨】 清·黄景仁:“对床听夜雨,分枕梦青山。”
【巴山夜雨】 宋·张炎:“布袜青鞋,休误入桃源深处。待得重逢,却说巴山夜雨。”
【共君听雨】 元·彭元逊:“待他年君老巴山,共君听雨。
【西窗夜雨】 元·张雨:“西窗夜雨,怪帘底参差凉月。”
【西窗剪烛】 宋·吴文英:“西窗夜深剪烛,梦频生不放云收。”清 ·秋瑾:“西窗剪烛话巴池,云黑应催工部诗。”
【西廨剪烛】 清·黄景仁:“此时西廨剪烛,何日东塍负锄。”
【同剪灯语】 宋·吴文英:“寂寥西窗坐久,故人悭会遇,同剪灯语。”
【名山夜雨】 清·黄景仁:“名山夜雨幸相共,百年此景奚能忘。”
【听雨巴山】 宋·张炎:“瘦吟心共苦,知几度,剪灯窗小。何时更,听雨巴山,赋草池春晓。”
【剪灯听雨】 宋·张炎:“不恨片篷南浦,恨剪灯听雨,谁伴孤吟。”
【剪灯深坐】 元·钱应庚:“西窗夜,待剪灯深坐,却话相思。”
【剪烛西窗】 元·萨都拉:“怅丹阳郭里,相逢较晚,共剪烛西窗雨。”明 ·瞿式耜:“剪烛西窗还记取,粉墙萝薜绣如钱。”
【剪烛话巴山】 元 ·王国器:“检书剪烛话巴山,秋池回首人千里。”
-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毕淑敏散文集读书感悟心得 读毕淑敏散文集有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毕淑
-
这丫头精啊,她明白自己是什么身份(有身份证不等于有身份)。假如把大观园比做一个公司,她就是老董事长(贾母)分配到贾宝玉副董事长兼副
-
琨顿首〔2〕:损书及诗〔3〕,备辛酸之苦言,畅经通之远旨。执玩反复,不能释手。慨然以
-
此诗为元好问晚期之作。是时,他已过起了遗民的生活,编纂诗集,撰写金史。在访诗和收集史料的过程中,往来于晋、豫、鲁、冀等地,有机会游访名山大川。创作倾向有了较为明显的变化。此时,描绘歌咏山水风光的作品增多。“少室山”在河南登封县西北,颍水发源于此。在这首诗中,作者借描绘少室南原的优美静谧,隐隐地反衬出
-
作者: 〔台湾〕余光中 【原文】: 惊蛰一过,春寒加
-
[唐] 柳宗元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 ② ,隆然伏行 ③ ,有类橐驼者 ④ ,故乡人号之驼 ⑤ 。驼闻之曰:“甚善 ⑥ ,名我固当 ⑦ 。”因舍其名 ⑧ ,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
-
长沙一日煨笾笋,鹦鹉洲前人未知。走送烦公助汤饼,猫头突兀鼠穿篱。
-
《词林正韵》 城陌柢、白鬓妆,阑珊好梦藏。 心见者、思无兮,眸色顾三殇。 变迁惊索寞,多少话凄凉。 愔愔夙世绕身旁,黯黯馀情在彼方。 又是孤弦埋怨曲,那封尺素过离肠。 有思兮,思忆常,无思兮,
-
作品:五柳先生传 简介本篇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辞官之后,隐居田园之间,自号五柳
-
《紫薇》咏紫薇 紫薇,又名满堂红、痒痒树、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