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优美散文

范小青《走过石桥》经典散文全集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范小青《走过石桥》经典散文全集

走过石桥

在我的家乡苏州,周围乡下有许多古老的小镇,我有时候也到这些小镇上去走走。比如周庄。

我头一回去周庄的时候,周庄还没有挂上红灯笼,也没有开许多店,街上人比较少。我走在狭窄幽暗的小街上,踩着石子或者青砖,石子和青砖泛着岁月的光泽,皮鞋跟敲打出的咯噔咯噔的声音,在安静的小街上传出去很远。走到老宅前,老宅默默无声,却将一副楹联说尽了人间世事: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跨到小桥上,看看小桥拱着腰,背负着什么。是什么呢?历史的重载吗?似乎不必有小桥来背负,小桥只是拱着它的身体,让行人过河而已。桥栏杆上有对联,写着:北频急水泉源活,西控遥山地脉灵;又写:塘连南北占通途,市接东西庆物丰。看看桥下的流水,流淌着,轻轻地,慢慢地,不急,急什么呢。急着奔到哪里去呢?那地方有什么等着你呢?所以,它一点也不急,慢慢地淌罢。再看连片的古代建筑,这都是可以写进书里去的东西,古建筑青黛色,长着青苔,爬着绿色的植物,墙里边有树叶树枝探出院墙。

慢慢地再往前走,来到一户人家,光线很暗,破旧低矮的房子,屋内一片零乱。家具是旧的,地是旧的,墙也是旧的,家里最多的东西是灰尘。作画用的东西,摊得到处都是,老人用平平淡淡的眼光看着我,说,来啦。

我说,来了,来看看。

老人说,看吧。

我就四处看,好像要从老人的家,从老人的画里看出个什么究竟来,其实我什么也看不出来。

我问老人,您一个人过?

老人说,一个人过。

您的子女都在外面?

都在外面。

您自己做饭吃?

自己做饭吃。

假如有了病呢?

自己到镇卫生院看看。

下面的话不好再追问下去,比如说,如果病重了呢?

老人也不认得我,我也不认得老人,看了看,打算走了,临走的时候,突然又有了一个问题,说,您的画,画了做什么呢?

卖钱。老人说。

卖给谁?

谁买就卖给谁。

古镇因为它的古老,引来一些发达地区和国家的参观者,他们或三五七八成群,也或者单个地来。他们沿着周庄的小街慢慢地走,像这里的河水一样,也像我一样,慢慢地。他们走来了,看到了老人的家,看到了他的画。

您的画好卖吗?

说不准,有时候一个团的人,人人要买,就现等着画起来;也有的时候,来一个团,只是看看,谁也不买。

卖多少钱呢?

也说不准,有时候几十美元,也有一点点人民币。

老人的家,看起来很穷,但是我知道老人其实是很富有。当然,他的财富,和他的老乡沈万三的财富不一样,他的财富是另一回事。从前说沈万三游杭州,脚脚踏在自田头,说的是沈万三的富有,但是眼前这位安详地生活在古镇深处的老人,我想他别说从周庄走到杭州,就算他走遍全国,走遍世界,他的每一步又何尝不是踏在自己的土地上呢。

终于是要离开老人的,继续在周庄的小街上走,好像在寻找什么,其实什么也不寻找,因为我并不知道自己来寻找什么,我甚至不知道自己到周庄来干什么。

但我却开始回味和品咂这位周庄老人的形象,这是周庄给我的印象。后来我曾经写过一篇小说,题目就叫走过石桥。小说中就有这样的描写:“蓬头垢面的乡下孩子从很远很远的乡下一直走过来,他们告诉他,走过有石狮子的石桥,就到了小镇。孩子终于走过了石桥。孩子跟着老人进了老人的家。孩子看到这一个家里到处都是画,没有别的什么东西。老人的目光平平静静地停留在孩子身上。老人说,你想在我这里住下,你就住下吧,多一张嘴对我也不是什么大负担。孩子说,是。老人说,我老了,你帮我烧烧饭。孩子说,是。老人说,你帮我磨磨墨。孩子说,是。孩子就留下来了。孩子想,果然,他们说走过石桥。于是孩子开始看着老人画画,老人在作一幅小镇的全景画。有一天老人终于把画画到了小镇的尽头,老人暂时地搁下了画笔。他天天到石桥那边去,一坐就是半天。下晚老人回来,他的心里却没有一点点石桥的样子。老人问孩子,你说石桥是什么样子?孩子说,石桥就是石桥那样子。老人说,是的,可是我怎么也想不起来它是什么样子。孩子说,你天天看它你怎么不知道它是什么样子。”

我是从周庄的人走进周庄的,没有周庄的这位老人,我心里还会不会有周庄呢?我不敢判断。但事实是,我见到了这位老人,周庄也从此在我的心里定格了。

我回家去了。

远远的古老的周庄,作画的老人,每天都在过他的日子,在世界的另一块地方。我呢,每天也在过我的日子。

后来,我又多次去周庄,但是我再也没有到过那条小街,再也没有推开那扇旧陋的门,走进那间幽暗的小屋。我不知道老人是不是还住在那里,他过得好不好,但是我看到了更多的周庄人,他们在大红灯笼的照耀下,他们在万三蹄阿婆茶的浓香里,他们在拥堵的人流中,脸上始终挂着周庄人的淡淡的笑意。

我释然了。

无论今天的周庄和今后的周庄是多么繁华热闹,或者重又归于宁静,周庄永远是平常的,周庄的人也永远在过着平常的日子。只是,这日子的平常,是伴随着时代潮流的平常,是一种独特的让世人惊叹的平常。

猜你喜欢
  • 陈维崧《好事近·夏日史蘧庵先生招饮》明代词作鉴赏

    这年陈维崧从吴阊回到家乡宜兴(今属江苏),当时流寓在那里的明代名将史可法的弟弟史可程(字蘧庵)十分高兴。两人经常来往,诗酒唱和。这首词便是其中的一首。

  • 千家诗五律《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诗词赏析

    诗以清丽的语言描绘出江南明媚的春景,表现了宦游在外的人对物候变化的敏锐感受,抒发了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同时称颂了陆丞诗格调高古,富于艺术感染力。

  • 《南北两宋志传》原文和解析

    南北两宋志传 明代白话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全称《按鉴演义南北两宋志传》,又名《南北宋志传》、《南北宋传》。二十卷一百回。分《南宋志传》、《北宋志传》两部。《南宋志传》,又名《南宋志传通俗演义》、《南宋飞

  • 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之,敝之而无憾。

    【名句】愿 ① 车马衣 ② 轻裘,与朋友共 ③ 之,敝 ④ 之而无憾 ⑤ 。 【注释】①愿:自愿,希望。②衣:此字原书无,唐以后始为人所加。③共:共同享受。④敝:坏。⑤憾:恨,后悔。 【释义】我愿意将

  • 一句远行古诗词(写一句关于远行的诗句2年级)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一句远行古诗词,内容包括写一句关于远行的诗句2年级,关于远行的古诗词,形容远行的诗句。早发白帝城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意思:在一个霞光灿烂的清晨,诗人告别彩去缭绕的白帝城,登上

  • 马援《诫兄子严敦书》原文|注释|译文|鉴赏

    援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通轻侠客。援前在交阯,还书诫之曰: “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恶之甚矣

  • 苏轼《次晁无咎韵阎子常携琴入村》全诗鉴赏

    士寒饿,古犹今。向来亦有子桑琴,倚楹啸歌非寓淫。伯牙山高水深深,万世二垄一知音。阎君七弦抱幽独,晁子为之梁父吟。天寒络纬悲向壁,秋高风露声入林。冷丝枯木拂蛛纲,十指巧能写人心。□□击鼓如鸣鼍,□□□成

  • 苏轼《客俎经旬无肉又子由劝不读书萧然清坐乃无一》全诗鉴赏

    病怯腥咸不买鱼,尔来心腹一时虚。使君不复怜乌攫,属国方将掘鼠余。老去独收人所弃,悠哉时到物之初。従今免被孙郎笑,绛帕蒙头读道书。 作品赏析原题:客俎经旬无肉又子由劝不读书萧然清坐乃无一事

  • 如何教小学生改写古诗词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如何教小学生改写古诗词,内容包括如何指导学生改写古诗词,怎么教小学生诗词改写,怎么教小学生诗词改写。“改写古诗词”是小学高年级古诗教学的常见练习之一。但由于受到诗词结构、句式的束缚,不少的学生将“改写”变成了纯粹的诗句翻译。如何指导才能

  • 西方文学·福克纳

    西方文学·福克纳 美国小说家。生于美国南方密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