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岭随想》尧山壁散文赏析
提前一天住进山下酒店,晚上特意吃了一片安眠药,养精蓄锐,准备天明登山。偏偏天不作美,阴雨不期而至,热情被雨水浇湿了大半。懒洋洋走到山脚下的砖垛楼,直到望见一身戎装的戚继光塑像才打起精神。戚帅一向治军严厉,不愿意看到有人松松垮垮的样子。
上山石阶窄而陡,仿佛一架天梯靠在悬崖峭壁上,旁边就是大沟深涧,必须两眼紧盯脚下。脚下云丝生起,浓而成雾,漫过脚面,拦腰绊腿,有趟水的感觉。走着走着,腿脚轻生起来,云雾渐渐稀薄,石阶渐渐清晰。听谁吆喝一声,猛抬头,已经跳出雾霭,站在云彩上面了。回望来路,云海淹没山峦,填平了沟壑,大小山头变成岛屿。岛屿之间一条整齐的堤岸,这便是雨后的长城了。面对滚滚而来的云涛的扑打,岿然不动。“敌人”一次次被撞得粉身碎骨,终于偃旗息鼓,全军覆没。这场景似乎是一幕幕古代战争的回放,又好像今天世界上一次次军演,看得人目瞪口呆。
说话间,不知哪来的风把头上云帐撕破,阳光瀑布般倾泻下来,把天空照亮,把山峦染红,给原本壮丽的长城镶上了一道耀眼的金边。整个金山岭绮丽如天上宫阙,那长城更灿烂如神话中的南天门了。这般景色太少见了,真是因祸得福,让人想起苏东坡描写西湖的那两句诗:湖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心满意足,身上给力,直上长城最高处。四下张望,满目葱茏。看那长城,依山凭险,曲折蜿蜒,像一条游龙,在万山丛中高低隐现,纵横盘旋,摇头摆尾,带动天上的云脚下的山,一起飞动起来。站在长城上的我,也像骑在龙背上,腋下生风,提神长气。
专家们说:“万里长城,金山独秀”,真是概括得好。我也曾差不多游览过全国各地的长城,有个比较。山海关单刀入海,引人注目的是外面的海,八达岭一字排开,看点是前后的山。唯独这金山岭,展示的是全部的自己。横空出世的气象,变化无穷的阵势,美轮美奂的建筑,精益求精的艺术,还有更多我看不清道不明的奥妙和神奇。这段长城,东起望京楼,西到古北口,长度21华里,碉楼158座。一楼一点,一段一线,摆成各种各样的几何图形,有角,有弧,有圆;形似一个一个的方块汉字,如人,如丁,如之。凹进去的像口袋,诱敌深入,凸出来的像拳头,互成犄角之势。我没见过诸葛亮的八阵图,大概就是这个样子。如果航拍就是一串长长的外国字母,让外国人或者外星人去研究考证吧。
天工开物,事在人为,这里的奇迹与一个古代的奇人有关——民族英雄戚继光。此人曾是蓟镇总兵,任职十六年,督修长城一千二百里。金山岭长城是他得意之作,也是中国长城收官之作。清兵入关,康熙作了一首诗:“长城尽处海山奇,守险无劳百万师。寰宇苍生归历数,当年指顾定鸿基。”再也没修长城。万历年间北方无战事,戚继光放开手脚修城备战。总结前人经验:“因地形,因险制塞”。摒弃雁门关、得胜口关城垂花门的富丽堂皇,又改进大境门、紫荆关要塞的平淡无奇,呕心沥血,集思广益,完成了千古长城由简到繁、由繁到简的演变,既符合实战要求,又完善建筑美学。二十万北方民工,三千名浙江戚家军,按照他的蓝图施工,一丝不苟。为了体现责任心,工匠把名字刻在城砖上,“延绥营造”,“镇虏奇兵营万历七年造”,“万历五年山东左营造”。如今大小弧顶段垛口墙,还保留着文字墙五百多米长,成为金山岭长城一道奇观。
在长城上走走停停、爬上爬下,思绪随之起伏,目光随之远去。闭上眼睛还能听见历史上种种议论评说。有人写诗:“君独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拄。”(魏晋陈琳)也有人说:“孤岛漫砖秦声里,长城自是万年功。”(明朱之藩)山海关长城,一边有想哭倒长城的“姜女坟”,一边有代夫守边的“媳妇楼”。我身边的两个青年诗人,一个说它是历史版图上的一道裂痕,一个说它是民族团结中的一条拉链。一堵墙有两个侧面,从不同的角度看长城。两个侧面合在一起,长城就是一个主体——和平。长城是中华民族追求和平的鉴证,长城的每一块砖石都凝结着中国人民的愿望和期待。
中国的长城并非始于秦,早在春秋时期,各诸侯国都筑城,保卫一方平安。随着战争兼并,国土越来越大,边城越来越长。早期的长城并不都是东西向的,纵横都有。楚长城是U字形,称方城。公元前656年,齐攻楚,楚将屈完迎敌,对齐侯说,楚国有方城,可以作为城防,又有汉水做城池,足可以抵挡。齐侯见楚国防御坚固,只好收兵。这便是长城保卫和平的第一次实例。秦统一中国,把各国长城连起来,万里长城。汉明两代又大规模修建长城,地球上出现了个最大的汉字:一。
今天,长城已经是一个符号,一个国防建设的代名词。国歌里写着:“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1984年邓小平题词:“爱我中华,修我长城。”有备无患,拥有强大的国防力量,就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历史上,长城和丝绸之路常常是并行的。
-
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2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3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
-
越罗衫袂迎春风,玉刻麒麟腰带红。楼头曲宴仙人语,帐底吹笙香雾浓。人间酒暖春茫茫,花枝入帘白日长。飞窗复道传筹饮,十夜铜盘腻烛黄。秃衿小袖调鹦鹉,紫绣麻霞踏哮虎。斫桂烧金待晓筵,白鹿青苏夜半煮。桐英永巷
-
《柳枝词》即《杨柳枝词》,是中唐以后流行的歌曲之一,歌辞则由诗人创作翻新。借咏柳抒写别情的,在其中占有很大比例。此诗即属此类。 大堤在襄阳城外,靠近横塘。宋随王刘诞《襄阳曲》云 :“朝发襄阳来,暮止大堤宿。大堤诸女儿,花艳惊郎目。”
-
御热蕉衣健,扶羸竹杖轻。诵经凭槛立,散药绕廊行。暝槿无风落,秋虫欲雨鸣。身闲当将息,病亦有心情。
-
这是一首表现“闺情”的作品。表现闺情是中国抒情文学,特别是诗词的一大主题。多愁善感的沈宜修写的这首《蝶恋花》,堪称这类作品中的佼佼者。
-
《定风波》是苏轼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作品。它以音韵上变化多端的形式和深刻的意蕴展现了作者对逆境的坚韧态度。注释中详细解释了一些生僻词汇。译文将其诗意表达得淋漓尽致。这首词充满了激情和力量,正如作者的性格一样。
-
【生卒】:1886—1949【介绍】: 日本新兴艺术派*作家、评论家。生于北海道一个没落士族家庭。小学毕业后,做过小学代课教员,后来,志向
-
【原题】:京师故人有以陇西鹦鹉遗予者因畜养之去年出守缙云提挈而至性灵甚慧触类能言公退翫之常若不足忽遇疾而逝因命瘞于小园作诗一章聊以追悼认者无罪予以贵畜也
-
大约从1880年开始,在斯特凡·马拉梅*的巴黎罗马街寓所,每逢星期二常聚集一些青年人,请马拉梅谈关于诗歌创作问题。这是个漫谈会、交流会
-
《满江红·山居即事》是辛弃疾的一首抒发山居生活的词作。词中通过描绘大自然的美景、表达对官场失意的不满和对山居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作者充满豪情和痛苦的心情。全词写景描写细腻,犹如如画,意境深远,展现了辛弃疾的旷达心境。这首词体富厚,意味深长,是辛弃疾的典型作品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宝库里的一颗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