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唐]高蟾》原文与赏析
[唐]高蟾
天柱几条搘白日,天门几扇锁明时。
阳春发处无根蒂,凭仗东风分外欢。
明月断魂清霭霭,平芜归思绿迢迢。
人生莫遣头如雪,纵得春风亦不消。
几条天柱支撑着白日,几扇天门关锁着明光,可是春日依旧来到,春风照样吹拂。春来杳不见踪迹。诗人似乎用幽旷冷寂的情怀去拥抱春天。于是,春月皎洁,触引远方佳人之思,别魂翩翩,凄凉怆然。加上迢迢回路与空旷郊野上令人发愁的无尽绿色,构成了浓郁的消沉意绪和低迴情感,与春的非本质意蕴——软艳缠绵取得联系。“人生”二句在此情感背景下出现,犹平地生波澜,给人以奇兀峥嵘之感。它以巨大的跌宕,理性的自勉,一扫空寂无聊、绵绵怀归思绪,标举出岁月如梭、只争朝夕,有所作为的振奋精神,用健康进取的生活志趣与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占据意识空间。两句的审美情调驱遣开轻靡软媚,代之以金声玉振,琅琅锵锵。莫遣,莫使、莫教的意思,元稹有类似句:“莫遣后来无所祖”(琵琶歌)。“莫遣头如雪”不能按字面呆解为企求红颜不老,青春永驻,而是劝人们莫浑浑噩噩,等到两鬓如霜时悔年华虚度。这是超前的对人生终点心安理得的追求,对“老大徒伤悲”的避免,对人生步履、路径、方向的提前控制与把握。消,不是消遣打发,而是享受、受用,乔孟符金钱记第一折“没福消轩车驷马”,语意较明显。“不消春风”有两点值得注意。其一,“不消春风”,放着“春”(包括自然之春与人生之春)的欢乐美好不去消受,似乎自讨苦吃,自蹈悲径。但联系“莫遣头如雪”的前提看,这是在防止“老大伤悲”的发生,在安排老而无悔的人生结局,本质不是向“悲”,而恰恰是在向喜剧化的人生终极努力了。其二,“不消春风”,看似辜负了明媚春色,弃掷了春的奉献,与春生分、脱离起来。但细加思索,诗人是由春的萌发、生意与美联想到人生之春的使命、意义与短促,从而激发了奋进向上、闻鸡起舞的昂扬志气,岂不正深刻把握了春的内在精神,与春取得了本质韵律的深层和谐、同步与合拍么?!
-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水是河堤不在意时一个波纹载着一个波纹悄然离去的像一个人的爱被时间一丁点一丁点地割尽河床裸露河水已经走远鱼和虾有的选择随波逐流不
-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则风,础润而雨。
名言: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则风,础润而雨。 注释: 必至: 一定会出现。见微而知著: 观察微小的变化就可以了解大的事情。月晕(yun): 指月亮光线经过云层而形成的
-
韩退之女挐圹铭 女挐,韩愈退之第四女也,慧而早死。愈之为少秋官,言佛夷鬼,其法乱
-
巷有容车陋,门无载酒过。池喧蛙怒雨,客去雀惊罗。握臂如枝骨,哀弦系◇歌。无憀漳浦卧,还似咏中阿。
-
小说·笑笑生小说《金瓶梅》 弄私情戏赠一枝桃 走捷径探归七件事 (原文略,据齐鲁书社排印本。) 古典小说名著《金瓶梅》,作者化名兰陵笑笑生,究竟是谁,学界至今尚无定论。这部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是第一部以
-
外校门口有个豆花摊,每次下班回家我总要从摊前走过。摊主是位老人,约莫六十多岁。陈旧泛蓝的中山装装下了他整个瘦小。老人蹲守在一辆破旧
-
《王贵与李香香》是一首名诗,描绘了王贵和李香香的爱情故事。诗中王贵是一个农民,李香香是一个卖花的女孩。他们深爱着彼此,但却因命运的安排而分开。诗歌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歌颂,以及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慨。这首诗精炼而简洁,语言优美,通过富有感情的描写,展现了人性的真挚和美好。读完这首诗,让人们感受到了爱情的力量和人生的意义。
-
奕之时义 ① 大矣哉!体希微 ② 之趣,含奇正 ③ 之情,静则合道,动则适变。若夫入神造极 ④ 之灵,经武纬文 ⑤ 之德,故可与和乐等妙,上艺齐工。支公 ⑥ 以为手谈,王生 ⑦ 谓之坐隐。是以汉魏名贤
-
祭义 【题解】 本篇主要阐述祭祀之礼的意义,另外还有一些关于养老、孝悌的记述。郑玄说:“名曰《祭义》者,以其记祭祀、斋戒、荐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