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鉴赏
作者: 张俊山
刘半农
(这全是小蕙的话,我不过替他做个速记,替他连串一下便了。一九二〇、八、六,伦敦。)
妈!我今天要睡了——要靠着我的妈早些睡了。听!后面草地上,更没有半点声音;是我的小朋友们,都靠着他们的妈早些去睡了。
听!后面草地上,更没有半点声音;只是墨也似的黑!只是墨也似的黑!怕啊!野狗野猫在远远地叫,可不要来啊!只是那叮叮咚咚的雨,为什么还在那里叮叮咚咚的响?
妈!我要睡了!那不怕野狗野猫的雨,还在墨黑的草地上,叮叮咚咚的响。它为什么不回去呢?它为什么不靠着它的妈,早些睡呢?
妈!你为什么笑?你说它没有家么?——昨天不下雨的时候,草地上全是月光,它到那里去了呢?你说它没有妈么?——不是你前天说,天上的黑云,便是它的妈么?
妈!我要睡了!你就关上了窗,不要让雨来打湿了我们的床。你就把我的小雨衣借给雨,不要让雨打湿了雨的衣裳。
在新文学史上,刘半农的雨是较早出现的相当成功的童话体散文诗。
正如题记里注明的,“这全是小蕙的话”,通篇是以小主人公的口吻写出的。孩子有孩子的独特心理和语言方式,这是与成人截然不同的。而这篇作品最成功之点就是用孩子的语言表达孩子在特定情景中的心理活动,洋溢着童贞的天趣。
小主人公瞌睡了,“他”(似乎当为“她”——引者注)一遍又一遍地呼唤着“妈!我要睡了!”孩子的娇态,跃然纸上。在一遍遍呼唤中,孩子的心理活动逐层推进:先是发觉日日在那里玩耍的草地“没有半点声音”,于是想到小朋友们一定也象自己一样,“都靠着他们的妈早些去睡了”;继而瞟一眼窗外,方知窗后的草地“只是墨也似的黑!”同时还听到野狗野猫的叫声。孩子们是害怕黑夜的,何况还有狗和猫的叫声!所以“他”说:“怕啊!野狗野猫在远远地叫,可不要来啊!”对于揭示孩童心理,这是典型的一笔。随之,小主人公又听到“叮叮咚咚的雨”,于是“他”展开了一连串联想:雨不怕野狗野猫吧?要不,“它为什么不回去呢?它为什么不靠着它的妈,早些睡呢?”“他”对妈说,雨也有妈妈,“不是你前天说,天上的黑云,便是它的妈么?”既然雨象人一样有妈妈,当然也象人一样要穿衣裳,于是“他”不免又替雨担忧:“你就把我的小雨衣借给雨,不要让雨打湿了雨衣的裳。”孩子的稚气,孩子的纯真,乃至孩子那颗白璧无瑕的爱心,都活灵活现出来了。作者运笔的巧妙就在于将层递的手法浑然一体地融入小主人公的心理活动,不着痕迹,流畅自然,结撰篇章颇见功力。一篇精短的散文诗,能如此生动地活画出孩童的心境心态,这是其艺术魅力至今不衰的根本原因。
-
父兮儿寒,母兮儿饥。儿罪当笞,逐儿何为。儿在中野,以宿以处。四无人声,谁与儿语。儿寒何衣,儿饥何食。儿行于野,履霜以足。母生众儿,有母怜之。独无母怜,儿宁不悲。
-
出塞魂屡惊,怀贤意难说。谁知吾道间,乃在客中别。日夕捧琼瑶,相思无休歇。伊人虽薄宦,举代推高节。述作凌江山,声华满冰雪。一登蓟丘上,四顾何惨烈。
-
【原题】:眉僧晓岑仆未之识也持钵求施既辞以贫则愿丐一诗诗未暇作而三至门知嗜好可喜也因书长句四韵以赠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写作常用古诗词文章,内容包括作文常用的诗句,作文常用的古诗词最好分类明确,高考作文常用古诗词。你好!中考常用诗句:1 无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长志2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4 本是同根生,相煎
-
秋帷里。长漏伴人无寐。低玉枕凉轻绣被。一番秋气味。晓色又侵窗纸。窗外鸡声初起。声断几声还到耳。已明声未已。
-
清明有感人间春色太无情,不管音容隔死生。满地梨花坟上雨,一番零落又清明。【说明】清明是上坟时节,以“满地梨花坟上雨”一句景致,便
-
[原文] (节选) 被围之师不可出者三: 贼无故开围一角者,伏也; 退围数里者,谋也;示以老弱者,诱也; ……夫被围者先安其内,而后及其外可也。 无事在选在练,有事在鼓其气。 申饬有众,坚整士心,进死
-
《史记·赵世家第十三》是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通过阅读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等多种方式,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赵氏家族的起伏沉浮。这篇文章将分析其中的主要内容和意义,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代历史文献的价值。
-
《禹门三月桃花浪》出处、释义和例句 【出典】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昔者大禹导河积石,疏决梁山,谓斯处也,即经所谓龙门矣。《魏土地记》曰:‘梁山北有龙门山,大禹所凿,通孟津河口,广八十步,岩际镌迹
-
宗月大师在我小的时候,我因家贫而身体很弱。我九岁才入学。因家贫体弱,母亲有时候想教我去上学,又怕我受人家的欺侮,更因交不上学费,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