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的密码
【5305】中国文明的密码
(何新著,现代出版社,27万字,2019年1月第1版,48元)
△六部分:古天文历法;先秦杂谈;古案新解;古史片羽;汉学心得;释字诂义。
〇这本书通过缜密的文献考据和文字训诂,对中国的天文历法、神话传说、历史人物、名章制度、语言器物等诸多方面进行微观考查,探寻这些承载着中国文化基因的符号背后真实的历史演变。
〇端午之节,起源于上古之“夏至节”,乃是殷商之“新年”日。端午食粽的风俗,来源于上古于新年日以麦、黍祭祀祖神。龙舟竞渡,则为纪念南游水死的舜帝祝融也。后来随历史之变迁,屈原、伍子胥、介子推、曹娥的事迹亦因都死“五月五日”而有所增附,但皆非其本原也。
〇正者,政也。小政者,农事业。“国之大事,惟祀与戎”,古以祭祀及战争为“大正”,而以农事渔猎及经济生活为“小正”。
〇邹衍是先秦思想界一位重要而又神秘之人物。言其重要,是因为“他是齐国的一位有名学者,是一个伟大的探索宇宙问题的思想家,一手组织了历史和地理的两个大系统,奠定了后世阴阳五行学说的基础。”(顾颉刚)。
〇真正奠基了秦国统一中国大业的伟大君王,是秦始皇的高祖父——秦昭襄王。
〇中国之名,始见于周代文献。指京师、国境之内、国号,指中等国力之国,指位于中央地区之国。
〇支那一词,出自梵语,是古代南亚印度人对中国的称谓。
〇国学的主干就是经学。
〇“乾坤”二字,周易·系辞及说卦均谓天、地。
〇关于羿射十日的著名神话,过去人们仅仅把它看作一种幻想性的神话,但深入思考一下,就可以看出,在这个神话的深层结构中,实际上隐藏着一个深刻的文化隐义——历法的改革。
〇钟馗啖鬼的故事,其来源始本于商代之巫相仲傀。仲傀为巫相,兼为驱鬼之方相。仲傀以同音演变为仲虺、雄伯,以及中垒、郁垒,并发生雄虺九首之传说,由驱鬼之巫而变为食鬼之怪兽。变形愈繁,去真相愈远。
(2021年1月23日下午阅毕)
-
作者简介脱脱(1314—1355),字大用,生于蒙古贵族之家,元末丞相。脱脱自幼拜浦江名儒吴
-
春秋战国之际,学派之多号称“百家”,其中有一家为“杂家”。“杂”而能成为“家”,后来是不多了,渐趋于式微。这固然是“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结果,也与分工越发严细有关,所谓“术业有专攻”,于是“隔行如隔
-
浊水污泥清路尘,还曾同制掌丝纶。眼穿长讶双鱼断,耳热何辞数爵频。银烛未销窗送曙,金钗半醉座添春。知公不久归钧轴,应许闲官寄病身。
-
铁柔不为剑,木曲不为辕。今我亦如此,愚蒙不及门。甘心谢名利,灭迹归丘园。坐卧茅茨中,但对琴与樽。身去缰锁累,耳辞朝市喧。逍遥无所为,时窥五千言。无忧乐性场,寡欲清心源。始知不才者,可以探道根。
-
猴子偶然在镜子里看到自己的丑相, 它用脚轻轻地踢了踢熊,“喂,我的朋友,你瞧瞧镜子里!”它说道。“你瞧,那丑恶的面孔,那额角上的皱纹,还有那奇里古怪的模样儿! 如果我的嘴脸跟它有一丁点儿相像,我真苦恼
-
毕业季,毕业祭一习惯将那些过往的岁月按时间顺序整理在一起,之后再次翻起回忆时,仿佛整个人还在那些旧时光里,不曾远离。6月,盛夏,杏
-
小马哥:
-
浅论装置作品中材料属性的语境传达——以陶泥残件与纤维的创作组合为例
浅论装置作品中材料属性的语境传达——以陶泥残件与纤维的创作组合为例◎欧阳雪芬 魏茜关于装置艺术,从概念上解释,通常是指艺术家在特定
-
清·袁枚 2 赐鸭一只,签标“雏”字,老夫欣然。取鸭谛观 3 ,其哀葸龙钟之状乃与老夫年纪相似 4 ,烹而食之,恐不能借西王母之金牙铁齿 5 ,俾喉中作锯木声 6 。畜而养之,又苦无吕洞宾丹药 7 ,
-
宋词典故·心猿意马 【出典】 唐·慧立、彦悰《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九:“法师请入少林寺翻译。表曰:‘……玄奘少来颇得专精教义,唯于四禅九定未暇安心。今愿托虑禅门,澄心定水,制情猿之逸躁,絷意马之奔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