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徐小淑绝命词》鉴赏
作者: 张家顺
秋瑾
痛同胞之醉梦犹昏,悲祖国之陆沈谁挽(1)。日暮穷途,徒下新亭之泪(2),残山剩水,谁招志士之魂(3)?不须三尺孤坟,中国已无干净土;好持一杯鲁酒(4),他年共唱摆崙歌(5)。虽死犹生,牺牲尽我责任;即此永别,风潮取彼头胪。壮志犹虚,雄心未渝,中原回首肠堪断!
这是秋瑾被害前五日写给好友徐小淑的绝命辞。它表现了一代雄杰、巾帼英雄忧国忧民、“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悲愤心情和为国献身、视死如归的干云豪气。
文章用骈体写成,它完全没有一般文人运用骈体容易出现的堆砌、呆板的毛病,把骈体的对仗、声律、用典等技巧运用得极自然,极有助于表达作者深沉而强烈的情感。本文的对仗,运用“对”的形式天然地揭示了造成作者悲剧命运的复杂深刻的矛盾,表现了作者对这种矛盾的认识而又无可奈何的忧愤心情。前两句,“痛同胞之醉梦犹昏”正是造成革命失败,壮志难酬的根本原因;“悲祖国之陆沉谁挽”,革命缺乏力量,祖国陆沉之势难以挽救这种悲剧就带有不可避免性。所以,这样的对仗就显得极其沉实有力,作者所表现的忧国忧民的情绪也就显得极为深广。文章的用典也极有表现力。“日暮穷途”让人想起伍子胥,“残山剩水”让人想起辛弃疾,“新亭之泪”悲慨中原的沦丧,“招志士之魂”又令人怀念屈原,这些典故运用十分恰切,使作者情感的抒发显得郁勃沉厚。在典故的组接上十分自然,符合作者的感情发展:在行将献身的时候,看到国家支离破碎,面临亡国之痛,而人们尚不觉悟,自己的牺牲能否唤起民众,尚不可知,作者心情该是何等沉痛!在声律方面,骈文本讲究平仄,本文虽不甚严格,但借助这种讲究,也极自然地表现作者情感之起伏,读之唱叹之韵调自出。
作者之所以能将骈文这一形式运用得如此之好,关键在于她是以血泪为文,真情流注,心声倾吐,内在的韵律已天然形成,外在形式当然会应之而来,这是搜索枯肠,无病呻吟者所绝对达不到的境界。
秋瑾很善于用极简约的词句表达内心极复杂的情感。她就义前的一句名章:“秋雨秋风愁煞人”就将其无限情怀表达出来,使人产生无穷的联想。本篇结尾一句也可记有异曲同工之妙:“中原回首肠堪断”,其中寄托多少忧国忧民的深情,又有多少壮志不酬的遗恨啊!这种结句,给人留下无尽的情思。
-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带睿字带康字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带睿字的古诗词,带睿字的古诗词句,要有出处,有意义,含有睿字的古诗。带“睿”字的古诗词:吾皇睿哲 宋 史浩 《清平乐·吾皇睿哲》2、睿化畅真风 宋 无名氏 《导引·重熙累盛》3、睿意极齐庄 宋 无名氏 《
-
许褚传许褚传 【题解】 许褚,生卒年不详,字仲康,谯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生得虎背熊腰,胆气过人,有“虎痴”之称。汉朝末年,
-
旧隐无何别,归来始更悲。难寻白道士,不见惠禅师。草径虫鸣急,沙渠水下迟。却将波浪眼,清晓对红梨。
-
木兰花晏殊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
【注释】 选自近代·王国维《人间词话删稿》。 景语:指寓情于景的写景之语,如南朝宋谢灵运《登池上楼)诗:“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情感比较隐蔽、含蓄。 情语:指“以写景之心理言情”之语,如《诗经·小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优美桃花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形容桃花的优美诗句,关于桃花美丽的诗句,形容桃花的唯美诗句。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徐俯《春游湖》2、争花不待叶,密缀欲无条。傍沼人窥鉴,惊鱼水溅桥。苏轼《桃花》3、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
-
阮籍有胸怀可借睡。隔壁邻居有少妇,温柔又漂亮,美丽又大方,算是好胸怀。阮籍喝了二醉酒,酒气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三分酵成胆气,去找美
-
《汉魏六朝散文·萧纲·与萧临川书》原文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