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483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法律出版社,16万字,2020年6月第1版,28元)
△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
〇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〇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〇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
〇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〇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〇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为未成年人。
〇自然人下落不明满二年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该自然人为失踪人。
〇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〇此法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同时废止。
〇编纂民法典,就是通过对我国现行的民事法律制度规范进行系统整合、编订纂修,形成一部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体例科学、结构严谨、规范合理、内容完整并协调一致的法典。
〇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
〇物权是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重要财产权。
〇合同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律制度。
〇婚姻家庭制度是规范夫妻关系和家庭关系的基本准则。
〇继承制度是关于自然人死亡后财富传承的基本制度。
(2020年7月12日上午阅毕)
-
水色含群动,朝光切太虚。年侵频怅望,兴远一萧疏。猿挂时相学,鸥行炯自如。瞿唐春欲至,定卜瀼西居。
-
念奴娇·书东流村壁① 辛弃疾 野塘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刬地东风欺客梦②,一枕云屏寒怯。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轻别。楼空人去③,旧游飞燕能说。 闻道绮陌东头,行人
-
沈周 风送涛声带草香,溪山深处任疏狂。 放开双眼乾坤外,看遍浮云空自忙。 【评说】 本诗选自《石渠宝笈初编》卷三九。 画家于自题诗外,还有题语,云:“辛酉暮秋画并题,长洲沈周。”辛酉,乃是弘治十四年(
-
上面谈魏国疆域沿革时曾经说,魏国的疆域比较分散,主要由东、西两大部分构成:西部是以旧都安邑(今属夏县)为中心的山西晋南地区,这里是魏国前期阶段的活动基地;东部是以新都大梁(今开封市)为中心的河南北中部
-
茅盾《风景谈》原文 《风景谈》是茅盾于1940年5月由新疆到延安,亲历了五个月不寻常的生活后不久写于重庆的。这篇散文,表面看似是描写塞上高原的自然风光,然其主旨则在讴歌大自然的主宰革命根据地的人。 唐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描写故乡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关于故乡的古诗,描写家乡的诗句,20首思念家乡的诗句。《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2、《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
-
已落双雕血尚新,鸣鞭走马又翻身。凭君莫射南来雁,恐有家书寄远人。
-
鸣鸠乳燕寂无声,日射西窗泼眼明。午醉醒来无一事,只将春睡赏春晴。
-
昔仲尼没而微言绝, 七十子丧而大义乖 ① 。故《春秋》分为五 ② ,《诗》分为四 ③ , 《易》有数家之传 ④ 。战国纵横,真伪分争 ⑤ ,诸子之言纷然殽乱 ⑥ 。至秦患之, 乃燔灭文章 ⑦ , 以愚
-
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原文 作家为了观察社会生活,当然可以无处不去。据一位老作家回忆,朱自清在妓院里打茶围的时候,显得很拘谨,话也不多。 无独有偶,文如其人。在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