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赏析
作家为了观察社会生活,当然可以无处不去。据一位老作家回忆,朱自清在妓院里打“茶围”的时候,显得很拘谨,话也不多。
无独有偶,文如其人。在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里,也可以看出他的性格,确是执着与拘谨,以至于他在游览秦淮河的时候,心情也无法超脱与欢乐,仍然是困惑、郁闷和惆怅。
那个时候,正是“五四”运动高潮之后,新文化运动的阵营出现分化,朱自清在写给友人的信里,对于“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感到迷惘和彷徨,他叹息说“除非在梦中,在醉后,在疯时”,才能“使烦激的旋涡得以暂时的平恬”。所以,他邀约俞平伯同游秦淮,也是有意排遣郁闷,藉此抚慰自己枯涩的灵魂。
于是,朱自清在秦淮河的游船之上,感受到“那漾漾的柔波是这样的恬静,委婉,使我们一面有水阔天空之想,一面又憧憬着纸醉金迷之境了”。在良辰美景的秦淮,“谁能不被引入他的美梦去呢?”
然而,正当他游兴正浓,兴致极佳的时刻,风云突变,文势跌宕,原因是歌妓船来纠缠,“我于是很张皇了”。朱自清性格拘谨,憨厚老实,在这种情况之下穷于应付,心绪顿生烦乱。现实驱走了梦境,无法排遣的郁闷重又占据了整个心田。
他承认自己“这时被四面的歌声诱惑了,降服了”,并且“憧憬着贴耳的妙音”; 可是,他又“受了道德律的压迫,拒绝了她们”,“那时的心实在异常状态中,觉得颇是昏乱”。于是,文章里出现了大段的议论。这些议论,不仅与旖旎的秦淮风光不相和谐,而且和整篇文章的情趣与节奏也极不和谐。或许这正是这篇散文艺术结构的巧妙之处,表面上的不和谐里深藏着意识深层的和谐。朱自清说他自己的“社会感性是很敏锐的”,他虽然想象在秦淮美景的“梦境”里求得解脱,但是,他终于摆脱不了现实的苦闷和怅惘,很快便感觉到“黑暗重复落在我们面前”。也就是说,在泛舟秦淮的时候,他的内心从来也没有真正的轻松与欢快,任何一个偶然的突发事件,都可以使他想象的梦境骤然幻灭。
朱自清重彩浓墨,精心描摹十里秦淮的朦胧美景。他倾心神往明末秦淮的艳迹,“仿佛亲见那时华灯映水,画舫凌波的光景”。他上下千余年,时时地拉出历史,为的是追求梦境的慰藉。他想象着秦淮河极盛时的“富富丽丽”,揣测着“多少可以想见往日的繁华”。当歌妓船的纠缠终于使他回到现实中来的时候,他恍然懂得尽管置身于秦淮美景之中,但笼罩在他心头之上的仍然是无法排遣的怅惘,仍然是他对现实的不满与对人间世的不平。这时候,他眼里的秦淮河,是“森森的水影,如黑暗张着巨口,要将我们吞了下去”。那船上的灯光,也是“枯燥无力,又摇摇不定”了!——不论是在他追求虚幻美景的时候,还是在他“心里充满了幻灭的情思”之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都浓浓地抹上了作者本人的个性色彩。这不仅可以使人想起王国维所说的“有我之境”,“物皆著上我之色彩”,还使人想起俄罗斯文学巨匠屠格涅夫的一句名言: “在文学天才身上……自己的声音是重要的。生动的、自己特有的声调,其他任何人喉咙里都发不出的音调是重要的”。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清新秀丽,不仅笔触雅致委婉,而且全文秾丽纤细结构严谨。朱自清这篇漂亮与缜密的现代散文,曾经被誉为“美文”的模范,起到向旧文学示威的作用。当然,作为极负盛名的散文作家,他也深谙中国传统散文的艺术技巧。清人刘熙载在艺概中总结散文艺术时曾经指出文眼“揭全文之旨,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在篇首则后必顾之,在篇末则前必注之,在篇中则前注之,后顾之”。朱自清的秦淮游记,篇首便设文眼,那“汩——汩”的桨声,预示着作者在追怀历史艳迹的同时追求一种美妙的梦境,企图暂时逃遁现实的骚扰,“偶然润泽一下”枯涩的心灵。篇末“汩——汩”的桨声,声声带着失望,“船里便满载着怅惘了”,此刻“我们的梦醒了,我们知道就要上岸了;我们心里充满了幻灭的情思”。首尾相应的文眼,显示出富有个性的感情变化的轨迹,也起到卒章显志的妙用。
(柯平凭)
-
作者: 董丽敏王绍艳崔承枢王质和兰成春 【原诗】:前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赵姓男生古诗词起名,内容包括楚辞名句取名赵姓男孩,赵姓男孩取名楚辞,姓赵女孩取名诗经,赵姓出自古诗的男女生各一个名字,男女生第二个字一样。赵子衿!出自《短歌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青青”二句原来是《诗经·郑风·子
-
中小学古诗词80首注音(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有注拼音有哪些)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中小学古诗词80首注音,内容包括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有注拼音),带拼音的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全文。咏鹅 骆宾王é é é鹅 , 鹅 , 鹅 ,qū xiàng xiàng tiān gē曲 项 向 天 歌 。bái máo fú lǜ
-
该词上片以回顾历史起句,拢“今古英雄”于笔端,词人将自己的感情融于历史长河,写出了滔滔不尽、起伏跌宕的痛惜与感伤。“远目送归鸿”的意象,动静结合,相辅相成,动的是归鸿的悠悠远去,静的是词人凝重的望眼;飞去的是天空的鸿雁,搅起的是满腔的幽
-
羽龠兴东序,春秋纪上叮行祠汉丞相,学礼鲁诸生。俎豆兼三代,樽罍奠两楹。雾中槐市暗,日出杏坛明。昔齿公卿胄,尝闻弦诵声。何须向阙里,首善本西京。
-
河流在大地上流淌,给我们以物质馈赠,也带给我们精神的慰藉。玉龙喀什河发源于昆仑山北坡,自南向北流经和田绿洲,自古就因盛产和田白玉而
-
西方文学·思潮、流派·心理分析学派 又称精神
-
燕歌行高适【原文】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1]。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2]。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3]。校尉羽
-
【注释】:(丁亥十二月,予以太常上计,过家。先一日,帅惟审梦予来,相喜慰曰:“帅生微瘦乎?”则止。予以冠带就饮,帅生别取山巾着予,甚适予首,叹曰:“人言我两人同心,止各一头,然也。”嗟乎!梦生于情,情生于适。郡中人适予者,帅生无如矣。乃即留
-
《曲江对酒》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的经典之作。本诗通过描绘丰富多彩的曲江景色,借饮酒寄托思乡之情。其中“渔舟唱晚”、“归思欲沾巾”等用词细腻而富有感染力,使人沉浸其中。作者以饮酒为媒介,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首诗既描绘了曲江的美景,又传递了作者思乡之情。总体而言,《曲江对酒》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思绪,使人们在阅读中产生一种深深的唐诗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