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深胜于景深——《走向幸福——吴建新聚焦宁夏生态移民》摄影展观后
情深胜于景深——走向幸福——吴建新聚焦宁夏生态移民摄影展观后
◎王晓静
2008年,宁夏开始实施“西海固”移民工程。西吉、海原、隆德、同心等南部山区位于大山深处的村庄,因为行路难和吃水难导致村民生活艰难,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为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国家实施西部移民计划。这些进入移民搬迁行列村庄的人们将怎样离开他们世世代代生存的土地和家园,走向新生?摄影家吴建新以其艺术家的敏感,捕捉到了这一变迁过程中的创作机遇。
2018年是吴建新的丰收之年。元旦刚过,他就开始筹备走向幸福——吴建新聚焦宁夏生态移民摄影展,他从近10年来拍摄的数万幅作品中选出300幅佳作,布局成两部分:搬迁前的黑白灰底色和搬迁后的五彩缤纷,两部分形成鲜明的对比,既体现不同又组成统一完美的结构,展现他独特的摄影视角和创作风格。
1月16日,我们站在银川市美术馆的二楼,欣赏一幅幅精美的摄影作品。从故土难离系列作品中,看到那些搬迁的人们,从远离故土的痛苦与不舍中,迈着沉重的脚步,随着迁移队伍缓缓走过他们熟悉的小路,来到即将成为故乡的异地安家落户。其中,有老人背过身子擦拭眼睛的一瞬,有年轻人收拾东西的场景,有孩子们不知喜忧的状态,有大山与平原的对比,有乡间小路与移民新村水泥道的对比,有村头的古树默默张望人们远去的背影……这一切和人们之间都将因为距离的遥远而不再有任何关联,人们走亲访友的脚步将不再踏上那些被祖祖辈辈人们踩实的小路,他们身后的村庄将恢复到纯粹的自然姿态,人们从弯弯的山路走到了开阔的大道上。
每一幅照片都在讲述一个故事,观众仿佛置身移民搬迁的现场,与搬迁中忙碌的村民距离是如此之近,他们心理上复杂的喧嚣,似乎能够听得到,究竟是什么引发了这种心理上的共鸣呢?薄薄的一张照片里,浓缩着人们生活的酸甜苦辣,真实地反映出人们在自然中行走时,创造出的人文风景。从故乡到异乡,那一路打下的烙印,被吴建新用镜头一一记录下来,他像他们搬迁历史的书写者,一点一滴记录着他们生活变化的轨迹,摄影作品能如此彰显魅力,令人赞叹。
因为对“西海固”这片土地的熟悉,看到那些照片里的人们,亦如熟悉的乡邻。感受着他们响应国家移民政策,欣喜地搬到新的家园生活,身后的大山依然是他们坚固的靠山。那些曾经在时空里存在过的生活场景,诸如打水、拾柴,割麦、扬场,放羊、耕地的情景,都在昨日的星空下,成了温暖的回忆;他们从田间地头走向了一些未知的生活场景,正在用双手创造新的生活。转换的过程中,人们的喜怒哀乐,都在吴建新的镜头里真实地展现出来,他不需要加工,修饰或者遮掩什么,只是按照心灵的指向,准确地抓拍,定格人们最细微的情感变化,让照片中的人、事、物自主倾诉,与观赏者进行交流,观赏的人们讨论的内容,正契合了照片以图像为语言的说明特性。
2008年,吴建新从移民现场拍出的第一张照片,延伸出了他未来十年的创作之路,2018年,从数万张照片中选择300幅作品出来的时候,会是怎样的一个心理反应过程?每一张照片,都记载着他拍摄的时间、地点,所经历的心灵撞击,看到那些家园变成残垣断壁,看到人们脱去悲伤的离情,舒展眉心,露出欣喜和期待的笑容,他也一定经历过这些情感的波澜起伏。
从黑白灰到五彩缤纷,是色彩的变化,也是人们心情的变化,更是摄影家心理上的变化。他选择了不同的光与色表现搬迁后人们的生活,用色彩来诉说人们对新生活充满了向往和期待:来到平原,人们心里宽敞了,眼前的道路明晰了,如同给生活镀上了一层光亮。在新移民村,人们最大的快乐来自哗哗流淌的干净的自来水。不仅如此,孩子们学校的紫色围墙,妇女们从业的白色工作服,人们进入企业做工的绿色制服,等等,一系列新的生活场景浮在观众的眼前,生动逼真还很有趣!看着吴建新这些反映移民工程的照片,再次对摄影有了新的认识:摄影的纪实手法竟有如此之大的力量,无论是人物的细微情感,还是山川大地的四时风貌,都能全部收束在镜头里,把时空的延展与变化记录得如是详尽,以不具刻意雕琢的艺术之美,再现了生活的真实和其中的艺术韵味,用镜头聚焦生活,借光影成就艺术,完美地阐释了摄影作品中景深与情深的关系!
吴建新在十年的时间里,实时聚焦移民搬迁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社会效应,用脚步丈量宁夏大地的移民轨迹,用镜头跟踪他们生活的境况,书写移民搬迁中家庭与国家政策的履历表,身体力行地表现出他对移民生活变化的关心,关怀和关照。作为一位艺术家,他的执着追求,既是个体开拓视野,服务人民的实践锻炼,又是这块土地上社会和时代发展变化的共同组成部分。
所以,这300张乃至上万张的移民照片成就了作为摄影艺术家的他——既是中国移民工程历史进程中的一个局部参与者,又是一个放眼未来的全局见证者。
-
死当印造凯绥·珂勒惠支(Kaethe Koll witz)所作版画的选集时,曾请史沫德黎(A·Smed ley)女士做一篇序。自以为这请得非常合适,因为
-
汉帝外家子,恩泽少封侯。垂杨拂白马,晓日上青楼。上有颜如玉,高情世无俦。轻裾含碧烟,窈窕似云福良时无还景,促节为我讴。忽闻艳阳曲,四坐亦已柔。宾友仰称叹,一生何所求。平明击钟食,入夜乐未休。风雨愆岁
-
愍①寒架桥【原典】淮南孔旻(mín)②,隐居笃行③,终身不仕,美节④甚高。尝有窃其园中竹,旻愍其涉水冰寒,为架一小桥渡之。推此,则其
-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 法于阴阳, 和于木数, 食饮有节, 起居有常, 不妄作劳, 故能形与神俱, 而尽终其天年, 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 以酒为浆, 以妄为常, 醉以入房, 以欲竭其精, 以耗
名言: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 法于阴阳, 和于木数, 食饮有节, 起居有常, 不妄作劳, 故能形与神俱, 而尽终其天年, 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 以酒为浆, 以妄为常, 醉以入房, 以欲竭其精
-
写作时,正面地、直接地写是实写,侧面地、烘托性地写是虚写,虚写是为实写服务的。写文章要注意实写和虚写的巧妙结合,如果虚实安排得当,就会虚实相生,使实写的对象更加鲜明、突出,全篇富于变化。 文章可以有:
-
黄庭坚翰墨场中老伏波,菩提坊里病维摩。近人积水无鸥鹭,时有归牛浮鼻过。写这首诗时,
-
【名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语出唐代杜甫《蜀相》诗。刘备接连三次拜见诸葛亮,为的是得到归并天下的计策,诸葛亮协助刘备开基创业,又扶助刘禅撑持危局,表现了老臣的耿耿忠心。两句诗赞扬了诸葛亮的
-
梦寐江西未得归,谁怜萧飒鬓毛衰。莓苔生壁图书室,风雨闭门桃李时。得酒虽能陪笑语,老年其实厌追随。明朝雨止花应在,又踏春泥向凤池。
-
促织鸣已急,轻衣行向重。寒灯坐高馆,秋雨闻疏钟。白法调狂象,玄言问老龙。何人顾蓬径,空愧求羊踪。
-
首句二句,分写江、山,因江而见鸟,因山而见花;因碧而形白,因青而形燃;因江碧而觉鸟之愈白,因山青而显花之色红。此十字中有多少层次在,可悟炼句之法。而杜老因江山花鸟,感物而思归一种神理,已跃然露于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