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绝句二首 (其二)》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绝句二首 (其二)》

首句二句,分写江、山,因江而见鸟,因山而见花;因碧而形白,因青而形燃;因江碧而觉鸟之愈白,因山青而显花之色红。此十字中有多少层次在,可悟炼句之法。而杜老因江山花鸟,感物而思归一种神理,已跃然露于纸上。(朱宝莹诗式卷一)

【诗例】

绝句二首 (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解析】

此诗作于杜甫晚年漂泊西南时期,一说作于广德二年(764年)。杜甫因安史之乱造成的社会混乱及对朝政的失望而入蜀谋生,他的内心仍急切地期待国家安定,政治清明,希望早日回到中原。宝应二年 (763年)春,延续七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结束,然而随即出现吐蕃大举入侵,于该年十月间一度攻陷长安的非常事变,社会混乱仍在继续。杜甫在担忧、焦虑、期待和失望中度日,心情是相当沉郁的。此诗因景生情,表达了诗人渴望早日归回中原的情衷。

首两句状景,通过色彩互相衬托,充分突出景物光色的鲜丽,使描写对象十分醒目。江水“碧”,山色“青”,在诗里作为一种背景,构成景物摹绘的底色。翱翔的水鸟在江河碧波的反衬下,更显得羽毛洁白莹亮;怒放的山花得到青翠的峰峦映照,更显得红明艳丽,如火吐焰。“因江碧而觉鸟之愈白,因山青而显花之色红”,诗人正是运用绘画艺术中颜色对比反衬的手法,来强化摹状景物的色彩效果,突出视觉倾向。

这种烘衬法在古诗创作中受到广泛地应用。王籍入若耶溪:“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此为烘衬法诉之于听觉的著名例子。诉之于视觉的例子似乎更多一些。王维早朝: “柳暗百花明。”此处“暗”、“明”,与杜甫绝句中的“燃”字一样,均状植物色彩。杜甫常利用律诗对偶的特点,来突出景物色彩的对比性。花底:“紫萼扶千蕊,莫须照万花。”每一句中有色彩对比,前后二句又形成色彩错杂,十字写出了花色的丰富性。春夜喜雨:“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借浓云的墨黑,衬灯火的明亮。雨: “紫崖奔处黑,白鸟去边明。”以 “黑”和“明”的对照,写出了西南地区此晴彼雨,乍阴乍晴秋霖季节的特点。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在色彩的烘衬中显出绘景的层次性,朱宝莹对此作了细入的解绎。近体诗由于体制短小,语言尤其讲究精炼。诗人往往注重炼句,使诗句于精严中见蕴义的丰富和构词创意的新巧。张谦宜絸斋诗谈说:炼句“必须文从理顺之中,有说旧翻新之巧。意不尽于句中,景已溢于兴外。刻苦却不扭捏,平易却不肤浅。初仍作意,久洊自然。务使五七字内,线穿铁铸,一字摇撼不动、增减不得为度。”赵翼:“抑知所谓炼者,不在乎奇险诘曲,惊人耳目,而在乎言简意深,一语胜人千百。此真炼也。”(瓯北诗话卷六)说明炼意是炼句的主轴,语言精炼、新巧、自然,皆应当围绕诗意的精深化来进行。增加诗意的层次性无疑是炼意的重要一环。朱宝莹提示人们从绝句首二句 “悟炼句之法”,即以为其诗意的层次性具有示范意义。在精炼简短的诗句中包蕴多重层次,这是杜诗艺术特色之一。赠韦赞善别:“扶病送君发,自怜犹不归。”吴乔评析说:“病中送别,是两层不堪,而又不得归,其情何如?”(围炉诗话卷二)别房太尉墓: “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吴乔认为同前二语一样,“亦有三层苦境苦情。”(围炉诗话卷二)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罗大经评道:“盖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偶又精确。” (鹤林玉露卷十一)都说明杜甫炼句而注重突出诗意层次的丰富性。绝句首二句虽为状景,而在含蕴的层次性上,与以上诸句并无二致。杜诗可供人们学习、借鉴的地方很多,上述炼句的特点也是其中之一。



猜你喜欢
  • 李白《赠易秀才》全诗赏析

    少年解长剑,投赠即分离。何不断犀象,精光暗往时。蹉跎君自惜,窜逐我因谁。地远虞翻老,秋深宋玉悲。空摧芳桂色,不屈古松姿。感激平生意,劳歌寄此辞。

  • 名诗《人生礼赞——青年人的心对歌者说的话》翻译|译文|赏析|解读

    《人生礼赞——青年人的心对歌者说的话》 朗费罗 不要在哀伤的诗句里对我说, 人生不过是一场幻梦! —— 昏睡的灵魂等于是死的 ① , 事物的真相和外表不同。 人生是真切的? 人生是实在的! 它的归宿并

  • 《筑长堤·田昼》原文与赏析

    田昼筑长堤, 白头荷杵随者妻,背胁伛偻筋力微,以手置胸路旁啼: “老夫七十妪与齐,

  • 《木兰花慢 别西湖两诗僧赏析》

    【注释】:这首词以苍茫幽远的意境,描绘出词人倦于官场上的曲意逢迎,而渴望如山雀归林的心志,令人心高气远。词的上半阕写主客晤对的清欢。一起三句将诗酒清游的胜概写出,便有一种笼罩全篇的力量。“ 嫩寒催客棹 ”,不说自己起了游兴,而说是好天气催动

  • 李商隐《及第东归次灞上,却寄同年》全诗赏析

    芳桂当年各一枝,行期未分压春期。江鱼朔雁长相忆,秦树嵩云自不知。下苑经过劳想像,东门送饯又差池。灞陵柳色无离恨,莫枉长条赠所思。

  • 欧阳修《醉翁亭记》原文、赏析和鉴赏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 太

  • 白居易《别陕州王司马》全诗赏析

    笙歌惆怅欲为别,风景阑珊初过春。争得遣君诗不苦?黄河岸上白头人。

  • 《莎衣赏析》

    这首诗除尾联两句抒情言志以外,其余六句都是咏蓑衣的。首联写渔人爱蓑衣。颔联写渔人披蓑衣。颈联写渔人脱蓑衣。   蓑衣虽然是用草和绳子编缀而成的,但是在渔人的眼里,它是色彩鲜明、质地轻柔的,穿着它是胜过衣服的。穿上它,倚在船上钓鱼是非常合

  • 《游宦十年于外归自浙东睹西山先茔周围林木气赏析》

    【原题】:游宦十年于外归自浙东睹西山先茔周围林木气象大非昔比盖缘藩篱既彻本家樵采不以时外人侵盗复无禁理势固应尔也今春忧居遂协谋兄弟俲先君旧来规橅创夹篱界庶外人知吾辈用意所在有所忌惮不肆侵盗而本家樵采亦有时云耳因以诗识岁月

  •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