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官烛看家书》名言名句解读
君子欲无得罪于昭昭,先无得罪于冥冥。
【注释】
昭昭:指为阳、为天、光明之处。冥冥:指为阴、为地、幽暗之处。
【译文】
君子要想在明面上没有过失,那就先要在细微处、暗地里没有过错。
【道理】
中医有一个观点叫“治未病”,即在未形成明显病症的时候就将潜在的不利于健康的因素消除。其实修身处世亦是如此,很多时候需要在没有形成明显过错的时候,将可能导致过失的细微的不当之处改正。
灭官烛看家书
在宋代周紫芝的竹坡诗话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北宋时期,博州有位州官,向来为人严谨、廉洁奉公,从不贪占官府一点便宜。一天晚上,正批阅公文的时候,他收到了一封家书。谁知他立刻让差人把公家的蜡烛吹灭,把自家购买的蜡烛点上,才拆开书信来阅读。等到看完了,他才让差人将公家的蜡烛点燃。差人不由得感到疑惑:难道官烛不如私烛明亮吗?后来才知道,这样做只是因为州官认为这是个人私事,不应点官家的蜡烛。
作者周紫芝对这一行为并不太赞同,他在文后评道:“廉白之节,昔人所高,矫枉太过,则其弊遂至于此。”然而,这位州官在灯烛这般细微之处都如此谨慎,想来其他方面应该更是清廉自律了吧。
清·居廉紫藤图册(之三)
-
文争武战就神功,时似开元天宝中。已建玄戈收相土,应回翠帽过离宫。侯门草满宜寒兔,洛浦沙深下塞鸿。疑有女蛾西望处,上阳烟树正秋风。 作品赏析下塞鸿:一作见塞鸿。
-
【原题】:进贤道上老松奇古可喜去秋经从因命于空处补种今渐有生意
-
临川楼上柅园中,十五年前此会同。一曲清歌满樽酒,人生何处不相逢。
-
“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 【出处】唐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三 》 【意思】深邃的江水,幽静的竹林, 几户人家。庭院中大多种植花草,红花与白花相映开放。这是作者在寻 花江畔所见到的
-
江南,冬天的冷风一波一波酝酿一次次流产的雪。看来今年又是一个暖冬。街上的人们像往年一样,一件件添加衣裳,把自己包裹成饱满的花骨
-
【原题】:寒山寺坏庄产尽为势家所夺余游天台甚为贤惜之陈约甫摄郡号不畏强御者必能与寒山出气
-
儿生, 号啼之声鸿朗高畅者寿, 嘶喝湿下者夭, 何则? 禀寿夭之命, 以气多少为主性也。妇人疏字者子活, 数乳者子死, 何则? 疏而气渥, 子坚强; 数而气薄, 子软弱, 怀子而前已产子死, 则谓所怀
名言: 儿生, 号啼之声鸿朗高畅者寿, 嘶喝湿下者夭, 何则? 禀寿夭之命, 以气多少为主性也。妇人疏字者子活, 数乳者子死, 何则? 疏而气渥, 子坚强; 数而气薄, 子软弱, 怀子而前已产子死,
-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无改 一作:未改/难改)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第一首是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在第一、二
-
河亶甲第二十二河亶甲第二十二 【原文】 河亶甲居相[600],作《河亶甲》。(此为序,正文亡佚) 【注释】 [600]河亶甲:仲丁的
-
《古今诗话》案语补 郭绍虞的《宋诗话辑佚》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