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与“情怀”——宁夏作家群创作心理论析
“秘密”与“情怀”——宁夏作家群创作心理论析
◎张富宝
近些年来,由于个人研究兴趣的转移,我比较多地关注了宁夏作家的创作情况,对一些重要的作家也有一些跟踪式的阅读,但对宁夏文学还谈不上有深入的研究,只是有一点个人的心得体会,愿意与大家进行分享。
从散兵作战(譬如张贤亮)到多点开花(“三棵树”和“新三棵树”)再到形成集团优势(宁夏作家群),今天的宁夏文学已经足以让外界刮目相看,小省区的“大文学”已成气候。“文学宁夏”的出现,不仅使“宁夏”这一遥远而陌生的地理名词变成了一个丰富生动、充满内蕴的文学形象和文化想象,散发出神秘而亮丽的光芒,与此同时,它也为聒噪、矫情与聪明的当代中国文学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增添了一种新的元素,贡献了一种新的可能性,进而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兴衰变迁提供了一种特殊的参照。
毫无疑问,宁夏作家群的创作具有鲜明的“本土化”特色,他们的创作不盲从,不随风倒,保持着相对的封闭性、独立性和纯粹性,他们无不立足于自己脚下的大地,无不执着于西北乡土的风俗人情,无不体现出独具风格的地方性乃至民族性特征。宁夏作家群对“本土化”的选择近乎是无意识的、本能的,带有天然习得的意味。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本土化”不仅是其地域身份的外在标志,也是其写作策略的具体实践,更是其一种内在的精神信仰。对于一个活力四射的作家群体来说,他们不仅很好地承续了宁夏文学的历史传统,更是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迥异的个性特色,展现出多元化的面相。
由此,在宁夏作家群的作品中,那种对生命的敬畏和热爱,那种默默流淌的忧伤与诗意都呈现出一种“自在之美”。在这个物欲横流、急功近利、人文精神疲软的时代,宁夏作家偏安于一隅,守护着属于自己的“清洁”,这不能不让人心生敬佩。
张富宝,宁夏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文艺理论教研室主任,发表论宁夏青年作家群的创作心理等多篇文艺理论评论文章。
-
宋词典故·玉斧修月 【出典】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一《天咫》:“太和中,郑仁本表弟,不记姓名,尝与一王秀才游嵩山,扪萝越涧,境极幽复,遂迷归路。将暮,不知所之。徙倚间,忽觉丛中鼾睡声,披蓁窥之
-
病卧帝王州,花时不得游。老应随日至,春肯为人留?粉坏杏将谢,火繁桃尚稠。白飘僧院地,红落酒家楼。空里雪相似,晚来风不休。吟君怅望句,如到曲江头。
-
沈括 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但二月草已芽,八月苗未枯,采掇者易辨识耳,在药则未为良时。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须取无茎叶时采,则津泽皆归其根。欲验之,但取芦菔、地黄辈观,无苗时采,则实而沉
-
[北朝]民歌 其 二 门前一株枣,岁岁不知老。阿婆不嫁女,那得孙儿抱? 其 三 敕敕何力力,女子临窗织。不闻机杼声,只闻女叹息。 其 四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阿婆许嫁女,今年无消息。 《乐府诗集》
-
知了世界 中国的学者们,多以为各种智识,一定出于圣贤,或者至少是学者之口;连火和草药的发明应用,也和民众无缘,全由古圣王一手包办
-
[南非]纳丁·戈迪默/著邹海仑/译《高速公路上的雄狮》全文赏析
高速公路上的雄狮[南非]纳丁·戈迪默 著邹海仑 译作者简介纳丁·戈迪默(1923~),南非白人女作家,父亲是立陶宛的犹太移民,母亲是英国
-
帝里寒光尽,神皋春望浃。梅郊落晚英,柳甸惊初叶。流水抽奇弄,崩云洒芳牒。清尊湛不空,暂喜平生接。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军师皱眉头歇后语,内容包括歇后语~!军师皱眉头,诸葛亮皱眉头歇后语,诸葛亮皱眉头的歇后语。诸葛亮哭周瑜虚情假意。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诸葛亮耍掸帚---出计
-
鹦鹉曲·渔父 白贲 侬家鹦鹉洲边住,是个不识字渔父。 浪花中一叶扁舟,睡煞江南烟雨。 【么】觉来时满眼青山,抖擞绿蓑归去。 算从前错怨天公,甚也有安排我处。
-
本词所写,虽只是一腔惜春情怀,但若结合人生经验来读,则也可以从中引申出上述带有哲理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