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神布朗》作品分析
表现主义*戏剧大师、美国大戏剧家尤金·奥尼尔*1925年写的一个剧本。是他三部表现主义戏剧代表作之一。其余二部是琼斯皇帝*和毛猿*。
剧本的主人公是威廉·布朗。他热恋少女玛格丽特,但玛格丽特却不爱他,而是爱上了他的同学戴恩·安东尼。七年后,安东尼和玛格丽特已结婚。但这时安东尼的父亲故去,安东尼自己也破产了,只得将商号归了布朗。夫妻二人一时穷困潦倒。玛格丽特劝安东尼向布朗求助。最后安东尼在布朗的绘图事务所工作了。又过了七年。安东尼带着厌倦和玩世不恭的心境死去了。他留下的遗言是:“把戴恩·安东尼留给威廉·布朗。”布朗在安东尼死后竟戴上了他的面具。玛格丽特把布朗当成安东尼,于是布朗终于得到了玛格丽特的爱情。为了达到永远取代戴恩·安东尼的目的,布朗竟宣布布朗死了。人们信以为真,但怀疑布朗是安东尼害死的,于是报了案。警察来逮捕“安东尼”,在追捕的过程中警察开枪打死“安东尼”。玛格丽特一见“安东尼”死了,伏尸痛哭说:“我的情人!我的丈夫!我的孩子!你永远不能死!除非我的心死啦!你会永远活下去!……永远在我的心底里。”
剧本的主题是表现人性中两种矛盾着的力量斗争的结果,造成了现代人的精神虚脱。安东尼戴着肆无忌惮、玩世不恭的而具,可这付面具后面却是一个富于诗意,多愁善感的灵魂。安东尼在这两种人性的冲击中变得失去了生之意志,终至于死亡。布朗最后戴上安东尼的面具,这也是两种人性力量的冲突,他也在这一冲突中死去。布朗代表了现代工业社会中扼杀人类创造性的力量。
大神布朗用象征手法写人性中两种对立气质的冲突,主要人物都是具双重性格的人。玛格丽特本性温柔腼腆,多愁善感,却戴上了表明勇敢与刚强的面具。安东尼实际是古希腊神话酒神狄奥尼修斯和苦行僧圣·安东尼的复合体,代表了异教徒入世观念与基督徒否定人世观念的冲突。布朗则代表了一个空虚、浅薄者与一个具有艺术家创造性气质的冲突。剧本明显地反映了古代文化对于奥尼尔的影响。安东尼的形象中包含着古希腊神话中酒神狄奥尼修斯的气质,而玛格丽特却明显地是浮士德中玛格丽特(即葛丽卿)之后裔的形象。剧本有大量的独白、下意识的描写,特别是面具的使用,更增加了剧本半真半幻、半实半虚的梦魇一般的气氛。
-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作品赏析注释:1.春晓:春天的早晨。2.闻:听。赏析:诗歌从春鸟的啼鸣、春风春雨的吹打、春花的谢落等声音,让读者通过听觉,然后运用想象的
-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出处】唐元
-
作者: 任光文淑慧
-
张岱的书,较能见到的有《琅環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及《夜航船》。其《琅環文集》,如同大多数的文集一样,是各体文章的汇编。《
-
《《邯郸记》中〔赏花时〕曲》明·汤显祖 明·汤显祖 翠凤毛翎扎帚叉,闲踏天门扫落花。您看那风起玉尘沙。猛可的那一层云下,抵多少门外即天涯。您再休要剑斩黄龙一线儿差,再休向东老贫穷卖酒家。您与俺眼向云霞
-
嵩高最高处,逸客偶登临。回看日月影,正得天地心。念此非常游,千载一披襟。
-
本来就没有什么地方可去,一下雨便更觉得闷在窑洞里的日子太长。要是有更大的风雨也好,要是有更汹涌的河水也好,可是仿佛要来一阵骇人的风雨似的,那么一块肮脏的云成天盖在头上,而水声也是不断的哗啦哗啦在耳边响
-
彼美汉东国,川藏明月辉。宁知丧乱后,更有一珠归。 作品赏析【注释】:原序:昔谢安四十,卧白云于东山;桓公累征,为苍生而一起。常与支公游赏,贵而不移。大人君子,神冥契合,正可乃尔。仆与倩公一面,不忝古
-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 〔2〕 ,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 〔3〕 ,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4〕 。”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 〔5〕 ,冬则资絺 〔6〕
-
南朝钟嵘写了一部《诗品》,品评诗人,区分第等,把曹操的诗置于下品。可是,曹操的诗却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使后代无数英雄志士为之倾倒若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