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鉴赏
作者: 任光文淑慧
陆蠡
月下,这白玉般的石桥。
描画在空中的,直的线,匀净的弧,平行的瓦棱,刘称的庑廊走柱,这古典的和谐。
清池里,鱼儿跳了起来,它也热得出汗吗?
远处,管弦的声音。但当随着夜晚的凉飔飘落到这广大的庭院中来时,已是落地无声了。
是谁。托着颐在想呢。
这是一幅冲淡、幽静的画面。
作者采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了画面主体的轮廓特征。无论是“直的线,匀净的弧”,或“平行的瓦棱,对称的庑廊走柱”,都显示出“古典的和谐”。这种富有中国古典建筑特色的石桥,在月光下有一种朦胧的美,很能发人思古的幽情。它连接着过去、现在,以至于未来。是它贯通和承载了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悠久历史。但从它的身上感受不到热烈、昂扬、亢奋的激励,只能得到一种宁静、淡泊、超脱的陶醉。这种缺乏进取热情和盎然生机的古典式的静穆、沉寂,仿佛使清池凝结了起来,其中的生命也为之窒息,难怪鱼儿要跳出水面,试想呼吸一口新鲜的空气。这座石桥,不正是作者所认为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吗?
而“远处,管弦的声音。”这作为西方资本主义文明象征的西洋管弦乐的弦律,当它“飘落到这广大的庭院中来时,已是落地无声了。”这也正是中国没有西方资产阶级文化生长上壤的写照。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许多先进的知识分子,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幻灭,而积极从西方资产阶级文化中寻求救国的思想武器,并多次把这种思想变成大规模的政治运动。但是,除辛亥革命打碎一块龙牌外,全都失败了。严酷的现实,迫使一些爱国知识分子,在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继承与借鉴问题上,陷于困惑与反思之中。散文诗桥,正反映了这类知识分子的共同心态。
作者选取具有象征意义的景物、事情,并赋予它们以浓淡相间的诗情画意,把抽象的丰富内涵铸人简明的具象之中,唯在结尾处以“是谁。托着颐在想呢。”暗示出本篇的主旨是对某事物的反思外,只能于载体之外,于文字层面的深远之处求得意蕴,可谓是“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了。
-
三朝遗老九门前,又见承平大有年。文母忧勤初化俗,曾孙仁孝已通天。史书元佑三千牍,乐奏坤成第一篇。欲采蟠桃归献寿,蓬莱清浅半桑田。 作品赏析【原题】:坤成节集英殿宴教坊词致语口号臣闻视履考祥,既占怀月之
-
名言: 善为师者, 既美其道, 有慎其行。 注释: 有: 虚词, 无实义。 句意: 善于当老师的人, 不但他的道义很完美, 他的行为也很审慎。 出处: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 玉杯第二》
-
《清平乐》 候蛩凄断,人语西风岸。日落沙平江似练,望尽芦花无雁。 ① 暗教愁损兰成,可怜夜夜关情。 ② 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注释】 ①江似练: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澄江静如练。”②
-
原夫帝机寥廓,云雷驱妙有之功〔2〕;正气洪荒,清浊构乾元之象〔3〕。融而为川渎,结而
-
《题云山图二首》是一幅历代题画诗,通过描绘云山的景色,展现了诗人的感慨和情感。全诗共分为两首,每首四句,诗歌简练而有力,意境深远。
第一首诗写云山的峻峭之势:
青山压千嶂,玉峰凌八岳。
云海飞奔腾,石城临碧雪。
诗中的“青山压千嶂”使人感受到高山的雄壮与威严,玉峰则给人一种高耸入云的感觉。
“云海飞奔腾”的描写,使人仿佛
-
【3967】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国家治理模式及改革(白智立著,广东人民出版社,20 7万字,2018年10月第1版,59 8元)△共12章:①“中国梦”
-
春华不如秋华好,今月常同古月明。秋至满山皆秀色,春来无处不花香。
【评析】 以上两句是哲理性对联。语言很美,值得一记。下面再列举一些,便于读者欣赏: 枫叶荻花秋瑟瑟,闲云潭影日悠悠。莺啼燕语芳菲节,蝶影风声烂漫天。 遥闻爆竹知更岁,偶见梅花觉已春。奇石尽含千古秀,春
-
仙衣不用剪刀裁,国色初酣卯酒来。太守问花花有语,为君零落为君开。
-
将兵器藏于库府,不再使用;马放牧至南山,不再作为军用。比喻天下太平,高枕无忧,不再戒备了。语出《尚书·武成》。 周武王会合西南各族,出兵东征,讨伐残暴无道的商纣王。在牧野(今河南省新乡市北部)之战中,
-
因太炎先生而想超的二三事 写完题目,就有些踌蹰,怕空话多于本文,就是俗语之所谓“雷声大,雨点小”。 做了《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