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人间词话·少游境凄婉》经典解读
王国维人间词话·少游境凄婉经典解读
少游境凄婉
少游词境,最为凄婉。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变而凄厉矣。东坡赏其后二语,犹为皮相。
上一节王国维说秦观的词:“淡语有味,浅语有致。”
是因为秦观的词深厚细致,境界却又是舒远的。
一样是婉约派的代表,闲适里,我喜欢读晏几道,晏几道辞藻华丽,读起来内心轻松。相比起秦观,我害怕读秦观,在大学中文系学习古典诗词的时候,就害怕读秦观的踏莎行。
同是离别的忧伤,晏几道的伤,会叫你微笑,犹如恋爱之中的女子玩的娇嗔小把戏,读过之后,笑笑他的假清高、笑笑他的小心眼,却还装得如此正儿八经。
而读秦观是不一样的,在读的时候,总是小心翼翼,揪着心、攥着书,有种生怕把某一个东西碰碎的紧张。
秦观、李煜、柳永等都是婉约派的词人。
读李煜,他的悲伤是气势磅礴蕴含无尽之哲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
读柳永,他的悲伤是情意绵绵包含无尽之男女欢爱,“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读秦观的词,他的悲伤仅仅是凄婉还不够,伤心流血,似乎这个人从来没有快乐过,内心总是有无限的愁情,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秦观的词表现出来的痛苦已到极致,这样的痛苦,和李清照的痛苦又是不一样的,李清照的痛苦,全在生活之愁苦、生活之辛苦、生活之艰苦、知己消逝、落魄凄清……
而秦观的痛苦,恰恰是在痛里。觉得他的心早已经千疮百孔,发出这一声声凄厉的却又不能痛快而出的隐忍的哀号。
我们先看王国维指明的秦观的代表作:
踏莎行
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上阕写景,楼台已被浓雾所迷,那么月亮也渐渐的模糊不清,望断桃源无处寻。孤馆里不能忍受这春寒,杜鹃凄啼残阳时暮。
其中“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一句是王国维津津乐道的凄厉之语。他的理由是“孤馆”“春寒”“杜鹃之声”“斜阳之暮”都已经营造了悲苦之境了。而“孤馆”又是“关闭”,“春寒”才更寒。本已经是斜阳暮下,杜鹃又泣血啼叫。真是悲不胜悲,凄厉得叫人心惶惶。
或许王国维欣赏此句的理由,还因为王国维由于受到叔本华哲学的影响,本身就是一个有着浓重悲观情绪的人。
下阕以记事为主。驿站有梅花送来,鱼雁有托书信。这些被牵挂牵扯起来的愁恨重重叠叠无法细数。郴江悠然自得地绕着郴山,又为了谁流下潇湘去呢?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是苏轼颇为欣赏的句子。而苏轼欣赏的句子却被王国维讥笑,认为苏轼不过只是懂得皮相。
对苏轼欣赏此句的态度,我并不赞成王国维的观点。秦观的这句,表面上似乎流露出了对自己被贬谪的不满,似乎这句话又隐含着人生的无常,人生中总是充满变数。郴江本是愿意绕着郴山流淌的,可是怎么又改变了初衷,为什么要流下潇湘去呢?这样的追问,或许自己的内心是知道答案的,但是又似乎明知如此,却又不愿意面对,表面上看隐含着浅淡的不甘心,但是读起来又是明白的,期望自己应有面对人生的豁达之感慨。是悲苦,也是一种期许,期许解脱。
不少人认为苏轼喜欢这句,大概是因为同秦观一样,遭受了贬谪之苦。苏轼的经历和他乐观旷达的心境,使他更懂得秦观最后一句的意味深长的暗示。
【注】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引:东坡绝爱“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自书于扇曰:“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
皮相,从表面看,语见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
古别离 作者: 屈大均 【
-
素友俱薄世,屡招清景赏。鸣钟悟音闻,宿昔心已往。重门相洞达,高宇亦遐朗。岚岭晓城分,清阴夏条长。氲氛芳台馥,萧散竹池广。平荷随波泛,回飙激林响。蔬食遵道侣,泊怀遗滞想。何彼尘昏人,区区在天壤。
-
《代父送人之新安》设色艳丽,如同画卷,颇有女性的特点。全诗用二幅画面组成。前二句一幅,为告别图,后一句一幅,为江上行舟图。 首句写渡口亭畔,杨柳依依,借物寓情,惜别之心曲不言自明。“碧”字透出光泽感,如画面上的亮色。第二句写友人就
-
水上鹄已去,亭中鸟又鸣。辞因使楚重,名为救齐成。荒垄遽千古,羽觞难再倾。刘伶今日意,异代是同声。
-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以从其根; 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 则伐其本, 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 万物之终始也, 死生之本也, 逆之则灾害生, 从之则
名言: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以从其根; 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 则伐其本, 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 万物之终始也, 死生之本也, 逆之则灾害生,
-
一僧人,每夏夜赤身坐卧山边,口口念佛,舍身 ① 蚊,专求作佛。观音大士欲验其诚伪,乃化作一虎,咆哮来山边,欲其舍身食之。僧人抽身忙起,大叫曰:“今晚撞见这个大客,这个东道如何做得起?” ——《广笑府》
-
顾炎武 《宋史》言,刘忠肃每戒子弟曰 (1) : “士当以器识为先 (2) ,一命为文人 (3) ,无足观矣。”仆自一读此言,便绝应酬文字,所以养其器识而不堕于文人也。悬牌在室,以拒来请,人所共见,足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语文版中考古诗词主题分类,内容包括中考语文古诗词分类整理,初中语文版诗词按主旨分类,初中语文版诗词按主旨分类。初中教材古诗词专题归类 (一)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
-
【名句】静默 ① 可以补病 ② ,眦媙 ③ 可以沐老 ④ 。 【注释】①静默:安静,平静。②补病:养
-
在德国象征主义*诗人斯特凡·格奥尔格*周围形成的一个象征主义文学团体。这一派别的创作在内容上是反理性主义和反人道的,在艺术上则追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