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作品分析
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基督”是希腊语音译,原为希伯来语“弥赛亚”,即救世主的意思。基督教产生于公元一世纪奴隶制崩溃时期的罗马帝国。所遵奉的经典为圣经,包括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认为人类始祖(亚当、夏娃)就犯了罪(“原罪”),信仰上帝(天主)创造并主宰世界,只有信奉上帝及其儿子耶稣才能得救。早期的基督教反映了当时奴隶和贫民对奴隶制的反抗和谋求解放的愿望,宣扬所有的人都是上帝的选民,主张平等博爱,反对享乐,提倡禁欲,相信“来世”。早期的基督教,正如恩格斯所说:“是奴隶和被释放的奴隶、穷人和无权者、被罗马征服或驱散的人们的宗教。”(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第523页)因此,罗马帝国开始对基督教是极端仇视、残酷迫害的,但是毫无效果。后来,便加以利用,许多奴隶主贵族人物纷纷加入教会并逐步窃取了领导权,这样基督教变成了剥削阶级的宗教。公元四世纪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1054年,随着罗马帝国东西两部的分裂而分成公教(天主教)和东正教。到了中世纪,罗马教皇成为欧洲的绝对权威,其经院哲学成了整个社会的精神支柱,社会的政治思想、文化科学严重地受到限制。十六世纪由于资本主义的兴起,公教内部发生了反对教皇宗教统治的宗教改革运动,即马丁·路德的改革,此后出现了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新教。在我国,称为基督教,通常指基督教新教,又称为耶稣教。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社会矛盾空前加剧。尤其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直作为人们精神支柱的基督教思想及其所宣扬的“平等”、“博爱”“正义”、“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几乎完全幻灭了。于是在西方许多知识分子中,产生了信仰危机、精神危机以及对于世界、人生悲观绝望的情绪。这也是现代派文艺产生的思想根源之一。
十九世纪以来,相继出现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尼采的超人哲学、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等理论,纷纷向“理性主宰世界”的传统哲学发起挑战,要求深入探寻意识和精神的奥秘。但是它们最终也没有摆脱宗教神学的桎梏。如柏格森的“生命冲动”的创造实质就是上帝的创造,他说:上帝“就是不断的生命、活动、自由”。(柏格森创造进化论)在西方还有所谓天主教现代派,其理论观点和柏格森的观点正是一脉相承的。
-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一杯酒,问何似,身後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
-
皎皎华亭鹤,来随太守船。青云意长在,沧海别经年。留滞清洛苑,裴回明月天。何如凤池上,双舞入祥烟。
-
1 在儿子上幼儿园时,他时常吹着玩具小水泡,他告诉我说,那是水居住的地方。 在我的童年,抬头望夜,只是为了等待,等待星星变成雨
-
晨坐枉琼藻,知子返中林。澹然山景晏,泉谷响幽禽。仿佛谢尘迹,逍遥舒道心。顾我腰间绶,端为华发侵。簿书劳应对,篇翰旷不寻。薄田失锄耨,生苗安可任。徒令惭所问,想望东山岑。
-
天可度,地可量,唯有人心不可防。但见丹诚赤如血,谁知伪言巧似簧。劝君掩鼻君莫掩,使君夫妇为参商。劝君掇蜂君莫掇,使君父子成豺狼。海底鱼兮天上鸟,高可射兮深可钓。唯有人心相对时,咫尺之间不能料。君不见李
-
“鲁国寒事早,初霜刈渚蒲”用铺叙手法描绘出一幅秋寒已至、初霜割蒲的农人劳作景致,“寒事”、“初霜”点明主旨,秋寒的物候时节,交代“刈渚蒲”事件的起因及背景,字里间处处充溢着高寒、肃杀之氛围。 “挥镰若转月,拂水生连珠”运用比喻手法,
-
[汉]民歌 孤儿生,孤子遇生,命独当苦。父母在时,乘坚车,驾驷马。父母已去,兄嫂令我行贾。南到九江,东到齐与鲁。腊月来归,不敢自言苦。头多虮虱,面目多尘。大兄言办饭,大嫂言视马。上高堂,行取殿下堂,孤
-
毛泽东诗词《西江月·井冈山 ① 》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一九二八年秋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②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③ 。早已森严壁垒 ④ ,更加众志成城 ⑤ 。黄洋界上炮声隆 ⑥
-
作者: 刘培芝 【本书体例】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睡醒的古诗词,内容包括有关“起床”的诗句,关于睡觉的古诗,求一首刚睡醒起床的诗,,。1. 薄衾小枕凉天气,乍觉别离滋味。2. 华严居士贪幽定,一线春丝唤起床。3.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4. 懒起画峨眉,弄装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