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诗经鉴赏

《葛生》原文与鉴赏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葛生》原文与鉴赏

作者: 刘培芝 【本书体例】

【原文】: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1)。予美亡此,谁与独处(2)!

葛生蒙棘,蔹蔓于域(3)。予美亡此,谁与独息!

角枕粲兮,锦衾烂兮(4)。予美亡此,谁与独旦!

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

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于其室!

【鉴赏】:

悼亡诗在中国诗歌史上并不罕见,自晋代诗人潘岳写了悼亡诗三首,悼亡诗似成为悼念亡妻的特指。这首诗却是出自妇女之口悼念亡夫之作,并且是一篇最古老的悼亡诗,有如凤毛麟角,非常珍奇。

葛生一篇,诗人采用人物独白的形式,以情真意挚的抒情语句,表现了新寡之妇对亡夫深切的怀念,以及对爱情的坚贞如一。

诗序认为此诗是为刺晋献公而作,云:“葛生,刺晋献公也,好攻战,则国人多丧矣。”晋献公的确是一位好攻伐的人,左传载他曾先后多次攻灭过不少弱小国家。连绵不断的战争,使不少闺中人变成寡妇,给人民造成了无穷的苦难。

全诗共五章。前一、二章运用比兴手法,引起下文哀叹丈夫战死之后寡居的凄凉。“葛”、“蔹”都是蔓生植物。作品以葛攀附于荆枝,蔹草在地上蔓延,暗喻了夫妻互相依存的关系,以及丈夫生前夫妻之间的恩爱。后两句则转入直接抒情,哀叹丈夫阵亡后自己的孤独寂寞。两章后两句反复咏叹,造成更加哀婉的气氛。

第三章以对角枕、锦衾的描写,引起新妇巨大的悲痛,使她对亡夫的思念之情发展到了高潮。角枕之“粲”、锦衾之“烂”,正说明这对夫妻成婚不久。新婚伊始,丈夫即被征入伍,旋即战死,这怎能不使新妇悲痛欲绝,睹物生情,不由得再次发出“予美亡此,谁与独旦”的沉痛哀叹,大悲大痛的情感渲泄无遗,正所谓一唱而三叹,悲切哀婉至极,催人泪下。

四、五两章,由“夏之日,冬之夜”,变换成为“冬之夜,夏之日”,这种变换极为奇妙,突出了新寡之妇感慨寡居生活的艰难漫长,度日艰辛,渲染了新寡之妇极度的悲思苦恨。这种句式的转换,更增添了时间漫漫的形象感,悠悠夏日心发慌,漫漫长夜愁绪长,曲调低回,令人凄怆不已,夫妻深情,跃然纸上。因此,后两句便很自然地发出了死后一定同丈夫同坟共穴的庄严宣誓。“百岁之后,归于其居”,“百岁之后,归于其室”,表现出新寡之妇对爱情的坚贞专一。情真意切,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总之,葛生一诗以起兴入笔,采用重章复句的形式,反复咏叹,使读者透过女主人公哀伤悱恻的泣诉,强烈感受到战争所强加给人民的苦难的深重。在中国诗歌史上,这首悼亡诗确实不失为一篇难得的佳作。

猜你喜欢
  • 龙生龙子,虎生豹儿。

    【释义】 民间谚语。该句出自 《增广贤文》。用高贵的龙生龙、而凶恶的虎豹生虎豹的现象,来形容坏人生坏人、有其父必有其子的含义。 (在古代,虎和豹是一个层次的动物,都是凶恶、不可饶恕的。) 【评析】 曾

  • 柳永《曲玉管》全诗鉴赏

    陇首云飞,江边日晚,烟波满目凭阑久。立望关河萧索,千里清秋。忍凝眸。杳杳神京,盈盈仙子,别来锦字终难偶。断雁无凭,冉冉飞下汀洲。思悠悠。暗想当初,有多少、幽欢佳会,岂知聚散难期,翻成雨恨云愁。阻追游。

  • 典故“阮籍穷途哭”的出处、意思和举例

    典源出处 《三国志魏书王卫二刘傅传》注引 《魏氏春秋》(晋 孙盛撰) 曰:籍旷达不羁,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晋书阮籍传》亦载。 释义用法 阮籍由于心中苦闷,有时独自驾车,不按路

  • 刘琼《侠义付秀莹》

    早在去年之前,我应该见过付秀莹两次。一次,也是最早,起码十年前了,完全不记得当时谁做的东,反正围着一张巨大的餐桌,一屋子都不怎么熟

  • 几种碑文的赏析与写作·墓碑·《张老太君讳景兰之墓志铭》(陈建平)

    几种碑文的赏析与写作·墓碑·《张老太君讳景兰之墓志铭》(陈建平)

  • 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行父母之遗体,敢不敬乎?|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行父母之遗体,敢不敬乎?》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欧阳修《郡斋书事寄子履》全诗鉴赏

    使君居处似山中,吏散焚香一室空。雨过紫苔惟鸟迹,夜凉苍桧起天风。白醪酒嫩迎秋熟,红棘林繁喜岁岂。寄语瀛洲未归客,醉翁今已作僊翁。

  • 关于端午的古诗词字帖(关于端午的诗句古诗)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端午的古诗词字帖,内容包括关于端午节的古诗大全,关于端午的诗句古诗,有关端午节的古诗文。《端午》唐·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2、《竞渡歌》唐·张建封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 “知子莫若父”的意思,出处,故事

    没有像父亲那样了解儿子的。谓父亲最了解自己的儿子。早在《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中,就记载着一个“知子莫如父”的故事。 春秋时,越国宰相范蠡帮助越王勾践灭掉吴国后,带上西施,离开越国,定居于“陶”,成了大

  • 《容斋随笔·外台秘要》译文与赏析

    外台秘要外台秘要 【原文】 《外台秘要》载《制虎方》云:“到山下先闭气三十五息[1],所在山神将虎来到吾前,乃存吾肺中,有白帝出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