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经典文摘

《古代兵法散文·春秋兵法·老子》原文鉴赏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古代兵法散文·春秋兵法·老子》原文鉴赏

古代兵法散文·春秋兵法·老子原文鉴赏

[原文] (节选)

道经

俭武第三十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兵之后,必有凶年。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偃武第三十一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处左,上将军处右。言居上势,则以(凶)[丧]礼处之;杀人众多,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微明第三十六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胜刚,弱胜强。鱼不可脱于深渊,邦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为政第三十七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德经

淳风第五十七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 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技巧,奇物滋起;法令滋章,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三宝第六十七

天下皆谓戏道大,似不肖。夫唯大, 故似不肖;若肖, 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宝而持之: 一曰慈,二曰俭,三早不敢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其慈,且勇;舍其俭,且广;舍其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配天第六十八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争,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玄用第六十九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执无兵,](仍)[乃]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如],哀者胜矣![鉴赏]老子,又名道德经或老子五千文,全书81章,约5千余字。老子一书的著述有几种不同意见。一说为春秋时老聃所著;一说从书中思想内容及其所涉及到的某些问题看,可能成书于战国初期,是老聃后学所完成的。不管怎样说,各派都认为书中基本上保留了老聃本人的思想,是诸子百家中道家的经典著作。现存注本有西汉河上公注、魏王弼注、明清之际王夫之老子衍、清魏源老子本义等。1973年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抄写本是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本子。老聃是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创始人,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孔子曾向他问礼,后退隐,著老子。此见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 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箭。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馀言而去,莫知其所终。”老子一书作为道家的经典著述,其道家的主要思想,在此不得不叙述一二。老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有独特的宇宙观、人生观和政治观。中国除老子、庄子之外,多半只重视人生观和政治观,老子则从宇宙观落实到人生观和政治观。他先考察宇宙的形成,然后发现其规律,用他的规律来说明应该怎样为人,怎样为国。老子设想在天地产生以前,有个产生天地的实体,它无形无声,无以名之,故名叫“道”。他在二十五章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道是实体,不然,不能产生任何东西,但它却看不见,摸不着,其实只是老子的一种设想。它是“天下母”,故四十二章又强调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考察宇宙和各种事物的规律,认为一切都是运动的,变化的,循环的,而其规律又是互相转化的。他在五十八章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他在七十七章又说:“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就是自然规律,它经常转化到反面。从这种宇宙观出发,老子在三十章奉劝治国大臣:“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兵之后,必有凶年。”他在五十七章又认为:“天下多忌讳(禁令),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张,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他的理想国见八十章:“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对于人呢?老子在四十五章要求:“大成(圆满)若缺,其用不毙。大盈(充实)若冲(空虚),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当然,自然现象是日有出没,月有圆缺,可是人事则不一定按这规律行事。盛极必衰,也不一定适应人类社会。老子眼见列国的战乱,归过于社会的进步,巧诈蓬起,因而主张退到原始社会,连文字也不要,就简直是开倒车了。老子的军事思想和他的政治思想一样,是清静无为。老子一书中的俭武第三十、偃武第三十一、微明第三十六、淳风第五十七、三宝第六十七、配天第六十八、玄用第六十九等都提到了军事问题。老子的战争观是明显的。他反对战争,俭武第三十认为“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兵之后,必有凶年。”并在偃武第三十一强调“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者,夫乐杀人者,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他从辩证的观点出发,认为弱者能战胜强者,“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共。强大处下柔弱处上”。战争不光是双方势力的较量,人心的向背,战争的正义与否,最终决定于战争的胜败。侵略战争“是以兵强则不胜”,正义战争“慈故能勇”,“柔胜刚,弱胜强”。在作战指导上,老子在淳风第五十七强调“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作战要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要求将帅要注意自身修养,认为善于做将帅的人不轻易动武,善于打仗的人不被敌人所激怒,善于战胜敌人的人不与敌人硬拼。“善于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弗与”。做到“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强大而不自以为是,强大而不去攻打别人,强大而不骄傲。老子道家思想充满朴素的辩证法,对我国哲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但他的“知足”、“寡欲”、“无为而治”的观点,是值得批判吸收的。

猜你喜欢
  •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的意思,出处,故事

    水过于清澈,鱼就难以生存;人过于明鉴,就找不到同伴。此语源自秦汉《荀子》《吕氏春秋》《孔子家语》等古籍中。说法不尽相同,有的写作:“水太清无鱼,人太察无徒。”有的写作:“水清无鱼,人察无徒。”《汉书·

  • 《召公谏厉王弭谤》注释和全文翻译

    《国语》 厉王虐,国人谤 ① 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 ② ,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 ③ 敢言,道路以目 ④ 。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 ⑤ 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

  • 《建康层楼·[元]王冕》原文与赏析

    [元]王冕层楼危构出层霄,把酒登临客恨饶。草色不羞吴地短,雁声空落楚天遥。江山如画思

  • 杜牧《秋娘诗并序》全诗赏析

    杜秋,金陵女也。年十五为李锜妾。后锜叛灭,籍之入宫,有宠于景陵。穆宗即位,命秋为皇子傅姆,皇子壮,封漳王。郑注用事,诬丞相欲去己者,指王为根,王被罪废削,秋因赐归故乡。予过金陵,感其穷且老,为之赋诗。

  • 写出两句含冬的古诗词(请你写出两句描写冬天的古诗词名句)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写出两句含冬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写出两句描写冬天的诗句,请你写出两句描写冬天的古诗词名句,写出带有"夏"或"秋"或"冬"的诗句各两句。风吹雪片似花落,月照冰文如镜破。吕温《冬夜即事》2、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刘长卿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3、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

  • 《里仁》原文、注释、鉴赏和解析

    (一)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二)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三)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四)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五

  • 明清小说之《聊斋志异·连城》内容解读与赏析

    《连城》是《聊斋志异》描写爱情的优秀篇章之一。这篇小说突破了“一见钟情”、“郎才女貌”、“男女欢恋”的旧有框架,把爱情建立在互为“知己”的基础上,热情歌颂男女主人公为情而死,为情而生,倾心相爱,生死不

  • [越调]小桃红·杂咏(海棠开过到蔷薇) 鉴赏、赏析和解读

    盍西村 杂咏 海棠开过到蔷薇,春色无多味。争奈新来越憔悴 ① 。教他谁?小环也似知人意。疏帘卷起,重门不闭,要看燕双飞。 【注释】①争奈:岂料。 【鉴赏】 一位少女居在重门深宅,足未出户,连庭院外的景

  • “海内存知已 天涯若比邻 ”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海内存知已 天涯若比邻 【出处】唐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 【意思】海内:四海之内,即国境之内。天涯:天边;极远的地方。 此联的意思是:只要四海之内有知己,哪怕远在天边,也 就像在近邻一

  • 典故“吕虔佩刀”的出处、意思和举例

    典源出处 《艺文类聚》卷六十引《晋中兴书》 (南朝宋何法盛撰) 曰:初,魏徐州刺史吕虔有佩刀,王相之,以为必三公可服此刀。虔谓别驾王祥曰:苟非其人,刀或为害,卿有公辅之量,故以相与。《晋书王祥传》亦载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