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之道》养性名言名句解读
养性篇
学者当栖心元默,以宁吾真体。亦当适志恬愉,以养吾圆机。
【注释】
栖心:寄心。元默:沉静无为。真体:本体。适志:做事情符合自己心意。圆机:无象之象,无机之机,传统人文思想体系中最高的精神境界,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圆融、无偏狭的一种思想状态。
【译文】
为学之人应当让自己的心静下来,用这种沉静无为保持自己心灵的本来面目,同时还应当做些符合自己心意的事情,让自己心境愉悦,这样才能保持自己那种圆融之态。
【道理】
太多的世俗纷扰会让人迷失本心本性,但一味地追求静寂无为也会让人心灰意冷。只有既保持心灵的安宁,又保持心情的愉悦舒畅,这才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心理状态。
文武之道
有一次,子贡跟随孔子去观看蜡祭(周朝时,年终合祭万物之神的大型祭祀)。孔子问子贡:“赐(子贡的名),你是不是也很快乐呢?”子贡回答道:“一路看来,全国的人都如同发狂一样,我实在不能体会这种快乐。”于是,孔子说:“要一直把弓弦拉得很紧而不松弛一下,即便是周文王、周武王这样的圣贤明君也无法做到;一直不拉动弓弦,让其始终松弛,周文王、周武王这样的圣贤明君是不愿这样做的。只有有时拉紧,有时放松,才是文王、武王的治国之道。”
孔子以拉弓作比喻,为子贡讲述了既要让百姓正常劳作,又要与民休息的治国之道。养心也是如此,既要让自己不被世俗琐碎之事终日困扰,又要做些修身养性之事,让心灵不会因为无为而枯寂。
明陈洪绶松下读书图(局部)
-
原文:惨结秋阴,西风送、霏霏雨湿。凄望眼、征鸿几字,暮投沙碛。试问乡关何处是,水云浩荡迷南北。但一抹、寒青有无中,遥山色。天涯路,江上客。肠欲断,头应白。空搔首兴欢,暮年离拆。须信道消忧除是酒,奈酒行
-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高适的诗句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上一句:汉家烟尘在东北
下一句: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翻译:
汉家的烟尘飘荡在东北,汉将离家剿灭残贼。
男儿自当崇尚横行豪气,天子非常赞赏他们。
【诗句】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出处】唐·高适《燕歌行》。【意思】 汉 -
【注释】:
-
【4198】生活需要节奏感(李思圆著,天津人民出版社,21万字,2019年1月第1版,42元)△4部分:[1]余生很长别慌张;[2]岁月自会有安排;[3]
-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出处】唐.秦韬玉《 贫女 》 【意思】贫穷人家的女孩从来就没见识过漂亮的绫罗绸缎,一年到头总是一副朴实的打扮,想要请个媒人来帮忙提亲,又怕无人赏识,内心总感
-
【名句】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注释与译文]这是赠友人的诗句,大意是:记得当年春风中桃李盛开,我们一起饮酒赏花,欢乐无比;而今一别十年,多少次江湖夜雨,独对孤灯,何等凄凉!上句追忆少年时游宴
-
雨引苔侵壁,风驱叶拥阶。久留闲客话,宿请老僧斋。酒瓮新陈接,书签次第排。翛然自有处,摇落不伤怀。
-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①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礼记·学记》) 注释 ①道:天地万物的规律和法则。 译文 玉不经过雕琢,就不能成为玉器;人不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所以,古代的
-
作者: 刘晓亮 【本书体例】
-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2]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3]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4]苒苒物华休。[5]惟水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6]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