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闷》鉴赏
作者: 曹增渝
郑振铎
美丽的青春之花为什么萎谢了呢?
“因为忧闷。”
活泼泼的少年之发为什么变白了呢?
“因为忧闷。”
忧闷无端,谁也不知道它从那里来。
它好象日光下的人影子,息息不离地随了我们走。
好象招致疟疾的霉菌,河边屋角,到处潜伏着。
只等机会一到,它便快快地窜入人心中,
便使勇敢者懦弱了,
活泼的人沉滞了,
便使少年的高昂直视脖颈低垂了。
总之它是一副很奇怪而残酷的眼镜,
无论谁,只要把它一戴上,
视线中的一切美丽与荣华便都变成干枯而惨淡了。
微笑的花哭了,低唱快乐之歌的水流突然呻吟而悲啼了。
一切所有的一切只要透过它的镜片的,
便都凄凉了,荒芜了,浸入悲哀的灰色水中了。
谁能战退这个细小而顽悍而且无所不在的仇敌呢?
忧闷,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期的中国,正是一种时代病,是当时青年中的一种流行病。反抗而受到压抑,斗争而找不到出路,倾诉而得不到理解,其结果便造成了一种普遍性的烦闷。冰心名重一时的短篇小说斯人独憔悴,所写的,即是病例之一。
这篇散文诗,不象冰心的小说一样,致力于个别病例的摹写和剖示,而是立足于对这种时代病的普遍体察。当然,它又有别于社会心理的研究报告。它刻意追求的,不是抽象的归纳,而是形象的喻示,不是明晰的结论,而是生动的启迪。
生活中的忧闷是无形的,它对人难以摆脱的纠缠,它对人的精神状态的毒害,它对人的感觉和印象的歪曲,都是不难意会,却难以言传的。然而,在这篇作品中,它们却被赋予了具体的形体:“它好象日光下的人影子”,“好象招致疟疾的霉菌”,“是一副很奇怪而残酷的眼镜”。于是,种种复杂微妙的感受,都成功地传达给了读者。正如T·S·艾略特所说:“表达情感的唯一的艺术方式便是为这个情感寻找一个‘客观对应物’。……这些诉诸感官经验的外在事物一旦出现,那个情感便立刻被呼唤出来了。”
这篇作品的语言是相当优美、相当富于表现力的。开头的两问两答,一下子就抓住了读者。文中随处可见的刻划形容,也无不给人以鲜活生动的感觉。象“它是一副很奇怪而残酷的眼镜,/无论谁,只要把它一戴上,/视线中的一切美丽与荣华便都变成干枯而惨淡了。/微笑的花哭了,低唱快乐之歌的水流突然呻吟而悲啼了。/一切所有的一切只要透过它的镜片的,/便都凄凉了,荒芜了,浸入悲哀的灰色水中了。”这里选用的词语,色彩鲜明,对比度大,生动地表现了忧闷袭来时情绪感受的大幅度变化,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篇作品的形式一如诗歌的分行排列,然而如果注意到它语言的散文色彩,便不会怀疑它仍为一篇散文诗。
-
左辖频虚位,今年得旧儒。相门韦氏在,经术汉臣须。时议归前烈,天伦恨莫俱。鴒原荒宿草,凤沼接亨衢。有客虽安命,衰容岂壮夫。家人忧几杖,甲子混泥途。不谓矜馀力,还来谒大巫。岁寒仍顾遇,日暮且踟蹰。老骥思千
-
这篇小说给读者展现了一个被纷繁的生活所掩盖的社会角落:一个盗匪和窃贼活跃的黑社会。小说写偷儿宋四公、赵正等凭借自己高超的本领,在东京惩治豪商和欺压百姓的公差衙役,官府对他们又无可奈何。小说中的人物及其
-
作者: 杨笃文李青山 【本书体例】
-
【注释】: ①春社:春分前后祭社神的日子叫春社。 ②度:飞过。 ③尘冷:指旧巢冷落,布满尘灰。 ④差(cī)池:指燕子羽毛长短不齐。 ⑤相:细看。 藻井:天花板。 ⑥红影:指花影。 ⑦芳径:花草芳芬的小径
-
共仰头陀行,能忘世谛情。回看双树阙,相去一牛鸣。法向空林说,心随宝地平。手巾花叠净,香帔稻畦成。问道邀同舍,相期宿化城。安知不来往,翻得似无生。[一作王维诗]
-
《先秦散文·吕氏春秋·适音》原文鉴赏 耳之情
-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作品赏析【注释】:这是一首送别诗,描写送别时那种离情依依,不忍分手的情景。不知此时一别,何时才能再相见呢?“多情自古伤离别”,表露出多少临别时的无奈,
-
河传 温庭筠 湖上,闲望。 雨潇潇,烟浦花桥路遥。 谢娘翠蛾愁不销。 终朝,梦魂迷晚潮。 荡子天涯归棹远。 春已晚,莺语空肠断。 若耶溪,溪水西。
-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
-
除夜雪相留,元日晴相送。东风吹宿酒,瘦马兀残梦。葱昽晓光开,旋转余花弄。下马成野酌,佳哉谁与共。须臾晚云合,乱洒无缺空。鹅毛垂马骏,自怪骑白凤。三年东方旱,逃户连欹栋。老农释耒叹,泪入饥肠痛。春雪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