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辞类纂《刘才甫倪司城诗集序》全文
刘才甫倪司城诗集序
余友倪君司城,非今世之所谓诗人也。其试童子,尝冠于童子矣;其在太学,尝冠于太学诸生矣;其应乡试而出,太仓王相国使人亟求其草稿观之。然则司城之于举进士,可操券取也,而卒不获一售以终其身。雍正之初,尝为中书而使蜀矣。其后为洋与南郑二县令,前后十六年,其德泽加于百姓。大臣尝有荐其才可知一郡,及为藩臬之副使者,而卒老于县令不得调。信乎人之穷达悬于天,而非人力之所能为邪?
司城于书无所不读,而尤详于圣人之经,必究极其根源乃止。其齿长于余十有馀岁,而与余同学为古文。余间出文相质,司城虽心以为善,而未尝有面谀之言,其刻求于一字一句之间,如酷吏之治狱,必不稍留馀地。余少盛气不自抑,或与之辨争,至于喧哄。然司城不以余之争而少为宽假,余亦不以其刻求而自讳其疵类也,苟有作,必出使视之。其后每相见,则每至于争;而一日不见,则又未尝不相思。盖古之所谓益友者如此,而吾特幸与之为友也。
司城抱负奇伟,不得见于世,则往往为歌诗以自娱。其壮年周游黔、蜀,崎岖万里。其诗尤雄放,穷极文章之变。虽其他稍涉平易者,而语必雅健,能不失诗人之意旨。时人不能尽知,更千百世后,必有能知之者。
余虽与司城同乡里,其久相聚处,乃反在异地。司城既家居,不相见者常至五六年。岁庚午,司城一至京师,余与相聚才数日,怅然别去。忽忽阅四岁。今春余将之武昌,道过司城。司城出酒肴共酌,意气慷慨,其平时飞动之意,犹不能无。然而司城年已七十矣!
司城所为诗,仅千有馀篇。其锓板以行世,用白金无过百两,而家贫力未能及。余将与四方友人共谋之,而未知其何如。虽然,司城之诗藏于家,其光怪已自发见不可掩。虽其行世,岂能加毫末于司城哉!然则锓板与否存乎人,而司城固可不问矣。
-
在古代游纪体诗词中,以“独游”为内容的十分鲜见。“独游”,顾名思义,就是孤孤单单没有人为伴的游历,同时心情又很郁闷,很显然,作者辛弃疾此时就属这一类。淳熙八年(1181)冬,他被诬陷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
-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出处】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译注】渭城清晨的细雨沾湿了轻 轻的路尘,客舍周围一片青绿,雨后的 柳色更见清新翠绿。渭城:秦代的咸 阳,汉改称渭城。浥(y
-
上片首三句“艅艎东下,望西江千里,苍茫烟水。”突兀而来,描写临别时的环境氛围,景象苍茫寥廓,颇有气势。“试问襄州何处是?雉堞连云天际。”这二句自问自答,展开了对襄阳的描写,将遥远的襄阳用变焦镜头拉扯到了读者眼前,空间距离因为抒情的需要在
-
【名句】得其大者可以兼 ① 其小,未有学其小而能至 ② 其大者也。 【注释】①兼:包括。②至:达到。 【释义】学到大学问可以包括小学问在内,没有学习了小的而能兼通大学问的道理。 【点评】选择正确的学习
-
以众人之力起事者,无不成也。 ——《管子·形势解》 事因于民者,必成。 ——《晏子春秋·问上十二》 民诚用,不畏强暴。 ——《商君书·错法》 虽有尧之智而无众人之助,大功不立。 ——《韩非子·观行》
-
《赠别友人》是中国唐代文学家卢纶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描写了离别之情和思念之痛。卢纶以深情写友人之死,在文字中流露出对友情的无尽怀念和对生命脆弱的思考。诗中的每一个字句都蕴含着深厚的情感,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的忧伤与哀思。通过细腻的描写,卢纶借助诗词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追忆之情。这首诗不仅在形式上精湛而完美,而且流露出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意。通过诗中写尽的思念和离别之痛,读者可以感受到卢纶对友人的无尽怀念,也使人对生命更加珍惜。 (188个字符)
-
金钟传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乐善堂藏板本《金钟传》扉页书影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乐善堂藏板本《金钟传》正文书影 清代白话长篇世情小说。一名《正明集》。八卷六十四回。题“正一子、克明子著,后
-
秦始皇初并天下议帝号令 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异日韩王纳地效玺,请为藩臣
-
南朝·梁·吴均故鄣县东三十五里2,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3。绿嶂百重4,清川万
-
二月犹北风,天阴雪冥冥。寥落一室中,怅然惭百龄。苦愁正如此,门柳复青青。惠连发清兴,袁安念高卧。余故非斯人,为性兼懒惰。赖兹尊中酒,终日聊自过。濛濛洒平陆,淅沥至幽居。且喜润群物,焉能悲斗储。故交久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