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成名之累
作家成名之累
我所谓作家,指有书本出版的人而言。我所谓书本,指一百叶以上的文集、诗集,或专门著作而言。所以为书局编教科书者,或为日刊期刊写小品者,我都不当他们为作家。所以我自己不是作家。
作家有成名的,有不成名的。不成名的以为成名之后,心中所要的“黄金屋”,心中所要的“颜如玉”——心中所要的一切——可以不求而得。其实何尝如此?我现在以“作家成名之累”为题,讲他们的苦楚——是小说,也是实事:
张姓少年,是富家子弟。他在二十五岁大学毕业后,就注重文艺,立志创作,到了三十二岁已经成了哲学论一巨册,又纪游诗四百首。他把稿子送给“名家”批评的时候,大家都说好,大家都称赞不已。
他决意将稿子付印,但自己又转念道:“还是卖稿呢?还是抽版税呢?”
全城大小出版家,都对他说道:“目下时局不好,纸张缺乏,无力购买稿子,更无法实行版税制度。”
但是著作不出版,人们怎能知道他的能力呢?他怎能成名呢?他不得已,只好自己付排工、印工,自己付纸价,把他的著作来问世。
他每天到印刷所去看校样。忙了六个月,一本文集,另外一本诗集都印成装好了。他一共印成文集二千部,诗集一千部。他一共付去五万余元,告白费还不在内。
第一天出版的早晨,来了文艺界的好友二十余人,各得文集一册,诗集一册。
他们得了书,马上就打开来念,念了就赞;念之不已,赞之不已——到了十一点半,主人请他们到外边去吃饭,他们还要念,还要赞。主人开了四瓶白兰地,四瓶香槟酒,总算把他们的读书声和赞美声淹住了。
第二天早晨,又来三十多人,又每人各得文集一册,诗集一册。每人又各大念大赞。主人又请他们去大吃大喝。
第三天早晨,第一天来过的朋友又来了。他们说道:“文集诗集中,除了前日所见的那些优点外,我们又找到许多新奇的理论,精美的辞句。我们今天特地来作报告的。”那一班人又得到了好菜好酒。
那天下午,张“大家”自言自语道:“他们每天有这许多人来,我要给他们诗文集,还要请他们吃喝,长此下去,怎样好呢?我想我不如暂避的好。我把书托书坊代售。”
他真的搭火车离开了家乡。三个月后归来,看见房间里堆满了自己的著作,都是书坊里退回来的。他印书,他请客,他游历——他固然是一个作家了,并且许多朋友称赞他好。然而实益呢?
我有五言歪诗是形容他的,如下:
看他稿子者,
说他有前程,
等到书出版,
完全卖不成。
请人去吃喝,
个个是弟兄,
托他帮帮忙,
大家心不诚。
奉劝文学士,
最好不求名。
不付印刷费,
袋中倒充盈。
原载一九四四年五月十日新中国报
-
《牡丹·赏小园牡丹有感》咏牡丹诗鉴赏 陆游
-
逍遥仙家子,日夕朝玉皇。兴高清露没,渴饮琼华浆。解组一来款,披衣拂天香。粲然顾我笑,绿简发新章。泠泠如玉音,馥馥若兰芳。浩意坐盈此,月华殊未央。却念喧哗日,何由得清凉。疏松抗高殿,密竹阴长廊。荣名等粪
-
这首词的本旨是写水仙花,但从头至尾没有直接点出。看他运笔,似乎每一笔都在写湘水神女,实际却是笔笔在写水仙花,水神水仙,交融在一起,直至把水仙写得有血有肉,有灵有气,显的亭亭玉立,飘然若仙,由此,足见作者运用比拟这一手法已达到驾轻就熟的地
-
【释义】 古代名联。该句意思是: 学习时,一定要持之以恒、刻苦攻读。但也没有必要三更起、五更眠,无序地赶进程,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 【评析】 原联是: 若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 最无益,莫过一日曝
-
【原题】:客有诵袁蒙斋得雨酬倡之什辄赓元韵志喜也呈虚斋使君
-
精日分子即精神日本人,简称精日,指精神上已经把自己视同为日本人的人群。判断标准是“崇拜日本达到仇视中国人民,仇视中华民族,以身为中国人为耻”的群体。
-
王学在黑暗中提着刀,小心翼翼探摸对手。锣鼓点似蜻蜓点水,任堂惠和刘利华闪转腾挪,急欲一刀置对方于死地。王学是这出《三岔口》戏中的店
-
妒花 作者: 唐寅 【原诗
-
岳飞《题青泥市寺壁》 雄气堂堂贯斗牛,誓将贞节报君仇。 ② 斩除顽恶还车驾,不问登坛万户侯。 ③ 【注释】 ①青泥市寺:即青泥市萧寺,寺早已废,故址在今江西省新干县。诗题一作《题新淦萧寺壁》。②君仇:
-
清晨的海螺声一阵海螺声引起了我的注意。一个红衣的僧人站在一座规模不大的寺庙的平坦泥顶上,手里捧着的,正是一只体积很大的左旋海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