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朱元晦侍讲文》鉴赏
作者: 吴小如
陆游
某有捐百身起九原之心(2),有倾长河注东海之泪(3),路修齿耄(4),神往形留(5)。公殁不忘(6),尚其来飨(7)!
近年来学术界对朱熹的评价已有不小的改变。做为客观唯心主义理学家,做为儒家礼教和封建制度的忠实维护者,朱熹可批判处不少;但他对诗经、楚辞、周易、三礼以及四子书的整理和研究,对宋代当时政治文化方面的建树,特别是在南宋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宣扬爱国思想,以及他对南方大量读书人所进行的爱国教育,还是有比较重大贡献的。他毕竟是南宋时代一位相当了不起的思想家、教育家。尽人皆知,陆游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他对朱熹,既有深厚友谊,又有纯挚感情。朱熹的死,陆游不仅少了一位爱国的知音,也失去了一位学问事业方面的同道。这不能不引起这位老诗人的哀悼悲痛。可是诗人把惋惜悼恸的感情凝汇成有血有泪的祭文,却只有三十五个字。这不仅是作者在语言上有烹炼功夫,更主要的还说明诗人确有控驭感情、浓缩思绪的强大的凝聚力量。同时也说明,作者在一定程度上也敢于打破了一般写祭文的模式和框架。
通常写祭文大都押韵。这一篇却是例外。篇中虽有对仗工整的文句,但它也并非骈文。它的体例确很特殊,可仍具有传统风貌。用如此精练的语言来表达无穷尽的深情厚谊,使读者但觉其沉痛而忘其风格遒劲,只叹其悲凉而不计其修辞工巧,这说明陆游融诗入文,确有创造性。首二句是对句,但每句自身又各含有一对工整妥贴的对仗短语,“捐百身”对“起九原”,“倾长河”对“注东海”,用典而不泥于典,造语自然朴实而内涵深刻丰富。第一句写客观上抱憾无穷,第二句写主观上悲恸欲绝。由于自己年老,想亲去吊祭而因路途太远又无法奔驰,因此翻转来反而希望朱熹死而有灵,能到他这儿来享用祭礼。这样说自然嫌不够恭敬庄重,却以“公殁不亡”一句把这个不足给弥补了。老子云:“死而不亡者寿。”人只要精神不死,功业长存,虽死亦为长寿。这就是今天常说的“永垂不朽”。“公殁不亡”原带有颂美的意思,而这里却饱含浓烈的感情色彩,故不同于一般浮乏常语。而且这样写,也把陆、朱两人彼此相知之深,友情之笃以不着痕迹的笔触表达出来了。
总之,这确是一篇精粹无比的带有创造性的短篇祭文,做为小品,亦甚具新意。读者自会感到它的词意恳挚,出语不凡的。
-
【生卒】:1923—【介绍】: 美国存在主义*作家。生于新泽西州朗布兰奇,童年在纽约犹太人居住区度过,1943年毕业于哈佛大学,并取得理学
-
长歌行无名氏【原文】青青园中葵[1],朝露待日晞[2]。阳春布德泽[3],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4]至,焜黄华叶衰[5]。百川东到海[6],何时复西
-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出处】唐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翻译】在广漠的水田上,白鹭翩 翩起飞;在夏天浓荫的树林里,黄鹂婉 转啼叫。漠漠:苍茫空阔。阴阴:树木 茂密,林中幽暗。啭(
-
文天祥 德祐二年 (1) 正月十九日,予除 (2) 右丞相兼枢密使 (3) ,都督诸路军马。时北兵 (4) 已迫修门 (5) 外,战、守、迁皆不及施。缙绅 (6) 、大夫、士萃 (7) 于左丞相府,莫
-
《倾杯》 年代:宋作者:柳永 鹜落霜洲,雁横烟渚,分明画出秋色。暮雨乍歇。小檝夜泊,宿苇村无山驿。何人月下临风处,起一声羌笛。离愁万绪,闻岸草、切切蛩吟如织。 为忆。芳容别后,水
-
作者: 李伟昉
-
屈原庙脚下集合了一山坡的秋蝉,鬼柳树、杜仲树和柑橘树上都是,仿佛全世界的蝉都团结起来,在屈原庙下嘶鸣,像骚坛诗人们的吟唱。鸣叫之声
-
《神女赋》接着《高唐赋》而来。《高唐赋》的迟回荡漾之笔,似乎在牵惹楚襄王乃致读者对巫山神女的怀想之情,只是到了《神女赋》,这位隐身云烟、姗姗不临的美丽女神才终于在作者笔下翩然现形。但作者并没有因让她与早就心驰神往的楚襄王相遇,却幽幽显现
-
1京西200公里处的蔚县,在雍正六年以前,属山西省所辖,为山西省蔚州。民国之后划归直隶察哈尔省,1952年划归河北。历史上商周时的代国、秦
-
东合三朝多大事,营丘二载足闲辞。近诗留作归荣集,何日归田自集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