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自飘零水自流
花自飘零水自流
话说,李清照和赵明诚第一次见面后,不久便结婚了。婚后,两人志趣相投,有时泛舟河上,有时读书灯下。不久,明诚因公事要出远门,清照依依不舍。她深情地对丈夫说:“夫君远游,我只身一人,好不寂寞,日后盼君多有鸿雁飞来。”
说着,她取出一块方巾,写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原文如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就是这首词中的名句。
赵明诚接过妻子的赠词,轻声吟诵,爱不释手。
此词作于词人与丈夫赵明诚离别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于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作品以其清新的格调,女性特有的沉挚情感,丝毫“不落俗套”的表现方式,给人以美的享受,是一首工致精巧的别情词作。
此词一开头就显示了这首词的环境气氛和它的感情色彩。词句意思是说: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李清照诗、文、书、画皆能,尤擅长词。其创作在北宋和南宋呈现不同的特点。她前期的辞章,多数是描写闺中的生活情趣及大自然的绮丽风光,风格清新明丽,如如梦令二首,凤凰台上忆吹箫一剪梅醉花阴等,活泼清新、婉转曲折。
进入南宋,她的词则主要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变早年的清丽、明快为晚年的凄凉、深婉。代表作有永遇乐声声慢等。其填词,注重协律,崇尚典雅有情致。善用白描手法,通过写具体的行动或事物,将抽象的内心活动形象化。语言优美、精巧,却不雕琢求工。其诗所存无多,然题材较词宽广,且见解独特,如咏史夏日绝句等。文有金石录后序等,该篇以金石聚散寓身世之感,质朴沉痛。另有词论一篇,见苕溪渔隐丛话,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观点,并全面评论了北宋词人。原有集,已佚,后人辑有李清照集漱玉词。
-
【3068】我们走在大路上:中共执政的前沿思考(姚亚平著,江西人民出版社,48万字,2017年3月第1版,48元)△这是一部立意高远,视野开阔的
-
【析】 塑造艺术形象,鲁迅是推崇也擅长画眼睛的。他说: 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①如果狭义的理解,我们自然能够从《祝福》中找到成功的
-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 出其闉阇,有女如荼。虽则如荼,匪我思且。缟衣茹藘藘,聊可与娱。 这首诗写一个男子对爱情无限忠贞的自白。 第一章“出其东门,有女如云”两句是
-
《春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二、其三、其五、其六)》作者|全诗原文|赏析|鉴赏
范成大 土膏欲动雨频催, 万草千花一饷开。 舍后芳畦犹绿秀, 邻家鞭笋过墙来。 高田二麦接山青, 傍水低田绿未耕。 桃杏满村春似锦, 踏歌椎鼓过清明。 社下烧钱鼓似雷, 日斜扶得醉翁回。 青枝满地花狼
-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白居易的诗句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翻译:当四月人间的美好花朵渐渐凋谢,山寺里的桃花开始盛开。
上一句:渐渐凋谢的四月芳菲。
下一句:盛开的山寺桃花。
【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出处】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意思】人间四月,繁花落尽,而山 上古寺的桃花却刚刚盛开。芳菲:指芳 香美丽的花草。此联的意思是:四月里,山下 -
烟淡月濛濛,舟行夜色中。江铺满槽水,帆展半樯风。叫曙嗷嗷雁,啼秋唧唧虫。只应催北客,早作白须翁。
-
我曾经也梦想追逐时尚,也曾在“现实”和“时尚”中徘徊迷茫,但终因难以摆脱传统的牵绊,不得不从时尚元素中退了出来……有人爱说 野百合
-
【3929】权力的转移(〔美〕阿尔文•托夫勒著,黄锦桂译,中信出版社,35 8万字,2018年6月第1版,79元)△共六部分(33章):①权力新鲜;
-
象服盛簪珥,岂是邢夫人。敝衣破冠履,可怜范叔贫。君看崔员外,晚就观国宾。当年颇赫赫,翁媪争为姻。?事见退之《赠崔员外诗》。?蹭蹬阻风水,横斜挂边垠。青衫映白发,今似梅子真。道存百无害,甘守吴市闉。自言
-
《商山早行》是唐代诗人温庭筠的作品之一。这首诗以描绘早晨行走在商山山间的景象为主题,描写了山间的美景和清新的空气。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形象和色彩描写,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通过细腻动人的描写,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作者所感受到的那份宁静和愉悦。这首诗堪称是对自然景色的真实写照,也反映了温庭筠对大自然的深厚情感。总的来说,该诗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吸引了无数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