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经典文摘

哲学通论(修订版)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哲学通论(修订版)

【3685】哲学通论(修订版)

(孙正聿著,复旦大学出版社,41.3万字,2017年9月第2版,38元)

△这本书以全部哲学史和当代哲学为宏观背景,以追问“哲学究竟是什么”为主线,提出并论述了哲学的自我理解、哲学的思维方式、哲学的生活方式、哲学的主要问题、哲学的派别冲突、哲学的历史演进以及哲学的修养与创造等七个问题。

○主体和客体、感性和理性、思维和存在、个别和一般、真善美、现实与理想、人与世界之关系问题。

○黑格尔的比喻:庙里的神、厮杀的战场、花蕾花朵与果实、密涅瓦的猫头鹰、消化与生理学、同一句格言、动物听音乐。

○马克思实践论的哲学观:“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宗教,是人创造的另一个意义世界。它以神圣的形象,使人的存在获得“神圣”的意义。

○艺术使个人感受条理化,使个人的体验和谐化,它调整和升华了人的感受与体验。

○常识就是普通、平常但又持久、经常起作用的知识。

○常识、科学和哲学,构成了人类把握世界的三个基本层次和概念框架。

○科学集中地表现着思维和存在高度统一的维度,哲学则集中地表现着反思思维和存在关系的维度。

○近代以来的西方哲学——无论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冒险”精神,还是17世纪的“理性”精神和18世纪的“启蒙”精神——正是集中地表达和塑造了以“理性”为核心的时代的科学精神。

○“反思”,是思想以自身为对象反过来而思之。

○大科学家必然是大哲学家,不是大哲学家难以成为大科学家。

○人类超越自然而构成人类社会,便出现了人与社会、人与历史、人与他人、人与自我的愈来愈丰富的矛盾关系。在这些社会性的矛盾关系中,最根本的是“大我”与“小我”的矛盾。

○人类存在的矛盾性,在于现实的人总是不满足于人的现实,总是要使现实变成对人来说更为理想的现实。

○人是世界上最奇异的存在:人创造了人自己,人创造了人的世界;人永远创造着自己,人永远创造于人的世界;人永远是未完成的存在,人的世界永远是未完成的存在。

○主体的自我意识,主要包括自立、自重、自信、自爱、自尊意识等等。

○“物有本末,事有始终”。

○人世间最美的,莫过于真情实意,有情有义;人世间最丑的,也莫过于虚情假意,无情无义。

○哲学是历史性的思想,哲学史则是思想性的历史。哲学与哲学史是密不可分的。

○哲学是一种学养,是一种“以学术培养品格”,“以真理指导行为”的努力。哲学的逻辑力量,还是一种人类思想构建自己、否定自己和发展自己的力量。

○哲学态度的培养:①高举远慕的心态;②慎思明辨的理性;③永无止境的求索。

○列宁的哲学笔记里边说,学哲学,需要掌握七个知识领域,哲学史、各门科学技术的历史,动物智力的发展史,人类智力的发展史、语言学、心理学,高级神经生理学,哲学不是空的。

○用真诚的劳动为祖国、为人类培养与时俱进的创造性人才。

猜你喜欢
  • 古籍名著《楞严经》的年代、作者和内容精讲

    全名《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又简称《大佛顶经》、《大佛顶首楞严经》,又名《中印度那烂陀大道场经》。佛教密宗经典,十卷。真实撰者不详。唐代般刺密帝译。译成于唐神龙元年(705年)。

  • 孔林《每个脚印都是山乡的图画(组诗)》

    落日是从远行者的脚步声中落下的是从小河边村姑的笑声中落下的是从恋人的肩膀落下的是從老奶奶的唤鸡声中落下的是从孩子们读书声中落下的落

  • 公子挥杀鲁隐公

    鲁惠公与原配夫人没有生儿子,只是和内宫的一个妃子生了儿子息。待息长大后,为他找了个宋国的女子。但等到将宋女接到鲁国,鲁惠公看到宋女长的楚楚动人,就把她夺过来做了自己的少夫人,并生了儿子允,将允立为太子

  • 宋词典故“魁星”的出处、释义和例句

    宋词典故·魁星 【出典】 《礼记·檀弓上》:“‘请问居从父昆弟之仇,如之何?’曰:‘不为魁。主人能,则执兵而陪其后。’”东汉·郑玄注:“魁,犹首也。天文北斗魁为首,杓为末。”《史记》卷二七《天官书》:

  • 《望岳·杜甫》原文与赏析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

  • 苏轼《出狱次前韵二首》全诗鉴赏

    ?一作:十二月二十八日蒙恩责授检校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复用前韵二首?百日归期恰及春,残生乐事最关身。出门便旋风吹面,走马联翩鹊啅人。却对酒杯浑是梦,试拈诗笔已如神。此灾何必深追咎,窃禄従来岂有因。平

  • 薄伽梵歌 [印度]毗耶娑

    【作品提要】 著名的俱卢之野十八天大战的第一天,俱卢族和般度族大军在俱卢之野严阵以待。此时,般度族第一勇士阿周那却对这场战争的意义和合法性产生了疑惑,认为同族残杀罪孽深重,无论胜负如何,都是对宗族法和

  • 诗词《悲愤诗(五言)》原文、译文、翻译和鉴赏点评

    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 ① 志欲图篡弑,先害诸贤良。 逼迫迁旧邦,拥主以自强。 ② 海内兴义师,欲共讨不祥。 ③ 卓众来东下,金甲耀日光。平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 ④ 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斩截无

  • 苏轼《满江红》全诗鉴赏

    清颍东流,愁目断、孤帆明灭。宦游处、青山白浪,万重千叠。孤负当年林下意,对床夜雨听萧瑟。恨此生、长向别离中,添华发。一尊酒,黄河侧。无限事,从头说。相看恍如昨,许多年月。衣上旧痕馀苦泪,眉间喜气添黄色

  • 《踏莎行·晚景赏析》

    此词题为《晚景》,写景多运化前人诗词中成句,流转自然一如己出,而创意不足。词中写登楼晚眺,周遭风景在目。   但诗人意不在赏玩秋光,而在问行人归信。不意“青山尽处行人少”,遂只得注目于远近风物。通篇委婉含蓄,耐人寻思。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