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诗词 > 经典古诗

《望岳·杜甫》原文与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望岳·杜甫》原文与赏析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这首借咏泰山而抒发豪情壮志之作,因其“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富含哲理,更为人所乐道。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杜甫应试落第后,到齐赵一带(今山东、河南、河北一带)游历。这首诗大约就在开元二十三年后几年间写的。诗人落第后,过着“裘马轻狂”的生活,郁勃着踔厉发奋之气。

诗题望岳,而诗中无一“望”字,可又句句紧切“望”字。不写登岳,或登岳后的望,而写拟登之前的“望”,为诗人把泰山作为一个追慕对象来写创造了条件。

首句以问启篇,突兀峥嵘,异常警策。“岱宗”,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尊之为岱宗。“夫”,语中助词,无实义,但却舒缓语气,起传神作用。一开篇则崛起“泰山是如何呢?”的问题,是诗人走近泰山过程中一直萦回脑际的问题,也是见到泰山急于求解的问题。以问起始,颇能激起读者悬念。“齐鲁青未了”系远望所得。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泰山绵亘于齐鲁之间,其青翠苍茫没完没了。此言泰山之大,由其“青”的长远显示山势蜿蜒。继“岱宗夫如何”之后的第一回答,给人以宏观印象,气势磅礴,色彩鲜明。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系近望所得。说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色都集中到泰山身上了。山之北叫阴,山之南叫阳,同一时间,泰山之南已经天亮,泰山之北还是昏晚,因而说“阴阳割昏晓”。这是写泰山的高。由于山高,“昏晓”才如此明显。一个“割”字,本是极普通的动词,可是镶嵌于此,犹如明珠宝玉,顿见光采夺目。“齐鲁青未了”从横的方面写山之长,“阴阳割昏晓”从纵的方面言山的高,二者结合,则泰山巍峨雄伟之景象朗然在人眉睫之间。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系仰望所得。“曾”,同“层”,层云为山上云彩重重。汹涌的层云涤荡着人的心胸。“眦”,眼眶。决眦,尽量睁大眼睛。诗人要把飞回山林的鸟儿尽收眼底,不仅说明诗人视泰山犹如可作为归宿之处,而且暗示时已傍晚, 飞鸟归林之时了。“决眦”,诗人为泰山瑰丽景色所动,望层云,觅归鸟,驻足时间很久,审视心思很专,泰山在他心目中已形成了不仅形伟而且神逸的形象,这就有了要登山纵览的愿望。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会当”,一定要的意思,是诗人的决心。想象登山后由岳上望,那将会看到周围的山都变得矮小了。孟子·尽心篇:“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前面写足了在山下望岳的感受,到此产生要登岳望的愿望, 自然顺接,水到渠成。想象登上绝顶后的感受,以“众山小”言其立足点之高,视野之阔,非常契合。这首诗千古传诵,久咏不衰,和这结句关系极大。这两句既是诗人的直陈胸臆,又是富有象征意义的隽语,具有深刻的哲理性。杜甫本人在挫折面前,不是灰心丧气,不是萎靡不振,不是畏缩不前,而是气足神完,心雄志壮,勇攀绝顶,去领略险峰上的无限风光,鄙夷那些一时得势的庸夫俗子。杜甫后来终于登上了我国诗史上的泰岳,确是“一览众山小”,无疑也启示了人们奋勇前行,去攀登各个领域中的“绝顶”。

猜你喜欢
  • 古文辞类纂《苏子瞻贾谊论》全文

    苏子瞻贾谊论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夫君

  • 有关于锤炼类·衬逗虚字法的宋词赏析

    锤炼类·衬逗虚字法的宋词赏析 【依据】 凡人无论作何文字,欲其姿态生动,转折达意,皆不可不知虚字之用法,而填词为尤要也。长调之词,曼声大幅,苟无虚字以衬逗之,读且不能成文,安能望通体之灵活乎?惟用于小

  • 《诗》三百,始终于周。|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诗》三百,始终于周。》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带章字的古诗词(带章字的诗词有哪些)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带章字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带“章”字的诗词,求带"章"字的诗词,带有章的诗句。《正日临朝》李世民条风开献节,灰律动初阳。百蛮奉遐赆,万国朝未央。虽无舜禹迹,幸欣天地康。车轨同八表,书文混四方。赫奕俨冠盖,纷纶盛服章

  • 《夜笛词》情诗三百首赏析

    夜笛词 作者: 施肩吾 【

  • 刘禹锡《华山歌》原文|赏析|鉴赏|解读|意境

    《华山歌》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歌。他通过描绘华山峻美的山峰和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景仰和敬意。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具意境和艺术感。通过欣赏《华山歌》,人们不仅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也能够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和审美情趣。这首诗不仅是一首优秀的文学作品,更是一幅展现大自然之美的艺术画卷。

  • 《青丘子歌赏析》

    【注释】:(江上有青丘,予徙家其南,因自号青丘子。闲居无事,终日苦吟,闲作《青丘子歌》言其意,以解诗淫之嘲。)

  • 《相见欢·年年负却花期赏析》

    此词写春过惜春。作者以惋惜的心情埋怨自己年年错过花期。看似信手拈来,却是耐人寻味。“春来不觉去偏知”一句,更揭示了人之常情,即诸事往往在时过境迁之后,才倍觉珍贵。春如此,人生亦如此。全词语浅意深,新颖自然。

  • 《史记·孔子世家第十七》

    如颜浊邹之徒,颇受业者甚众 [1] 。孔子以四教:文,行,忠,信。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2] 。所慎:斋 [3] ,战,疾。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4] 。不愤不启,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弗复也

  • 夜雨染成天水碧,朝阳借出胭脂色

    “夜雨染成天水碧,朝阳借出胭脂色”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 “夜雨染成天水碧,朝阳借出胭脂色”是关于描写“绘景状物·菱荷”类的诗句。 一场夜雨把荷叶洗得如净水般晶莹碧透,金灿灿的阳光又为之涂上一

相关栏目: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先秦诗歌
  • 元明清诗词
  • 汉魏六朝诗
  • 千家诗全集
  • 白渔诗集
  • 经典古诗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