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特罗》鉴赏
作者: 曹增渝
希门涅斯
小小的柏拉特罗(1),绵茸茸的,又滑又嫩——柔软得紧。摸摸他,还以为他一根骨头也没有,全是棉花造成的呢。只有黛玉镜似的眼睛是硬的,象两颗黑水晶的甲虫。
我放松他,由他乱跑,他便直奔到草原上。他用鼻子柔和地,轻轻地擦着那些水红色、天蓝色、金黄色的小花。我低声唤他:“柏拉特罗?”他就欣悦地快步向我奔来,仿佛在笑,一副乐极忘形的样子。
我给他什么他便吃什么。他喜欢吃桔子,琥珀色的麝香葡萄和滴着水晶蜜的紫色无花果。
他柔顺可爱得象个小男孩、小女孩,却又强壮、坚实得象一块石头。星期天,我骑着他,穿过城边的小巷,穿得干干净净、慢慢走着的乡下人便会站定来看他。
“他是钢打成的。是钢和水银打成的。”
(傅一石 译)
希门涅斯是西班牙著名诗人,195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柏拉特罗与我是他的一部具有世界声誉的散文诗名著。书中以充满诗性画意的笔触描写诗人和小毛驴柏拉特罗在故乡莫圭尔镇的生活。这本书的英译者维廉·H·罗伯特斯将它与伟大的西班牙古典名著唐·吉河德相提并论,认为它和后者一样,也是老少咸宜的,“年轻人喜欢它的故事,年纪大的呢,则在叙述之外,去寻找作者对人类与世界的意见”。罗伯特斯还指出:“这两本经典之作,都有一个被崇高的动机所促成的游侠形象……塞万提斯的英雄,是由正义的理想所指引的,而指引柏拉特罗与我的诗人的理想的却是美。两个作家都敏锐地意识到世界的不公平,但小说家的态度主要是道德的,诗人的态度却基本上是美写的。”(英译本序)
这里选录的希门涅斯的散文诗都出自柏拉特罗与我这本书。柏拉特罗是书中的第一篇文字。作者以满怀柔情的语言向读者介绍他心爱的小毛驴:从它的形体到它的脾性神态,从它的柔顺可爱到它的强壮坚实。字里行间不仅溢满了作者对小毛驴的喜爱,而且显示出他们之间那种心心相印的态度。这种态度在全书中到处有生动的体现。正如罗伯特斯所说:“诗人视柏拉特罗为自己亲密的朋友。这头驴子跟诗人是那样密切地互相认同,有时仿佛是诗人的一个变体的自我。很多他与柏拉特罗的谈话可以解释为一种内心的对话,或是与自然的交谈。柏拉特罗事实上可以视为整个自然的一个象征。”(同上)
柏拉特罗与我这本书写成于1917年。当时希梅内斯已从马德里繁忙活跃的文学生涯中脱身回到故乡莫圭尔镇度过了第六个年头。平静的乡居生活和美满的婚姻使他的艺术追求发生了变化,他的作品逐渐摆脱现代主义影响,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柏拉特罗与我的优美抒情、流畅自然,正是这种风格的突出代表。
-
乘风破浪, 十门大炮; 不是航海, 而是飞行。 恐怖是名, 海盗是姓。 方圆百里, 谁人不惊。 明月当空, 海风阵阵, 激起波涛, 白浪翻滚。 左是亚洲, 右是欧美, 首领遥指 伊斯坦布尔。 “我的勇
-
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
-
草烟低重水花明,从道风光似帝京。其奈山猿江上叫,故乡无此断肠声。
-
作者: 王之文张国生刘桂兰 【原诗】:出东门(2),不
-
“近乡情更怯 不敢问来人 ”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近乡情更怯 不敢问来人 【出处】唐宋之问《 渡汉江 》。 【意思】作者贬官岭外, 不知家里怎样, 此次回乡, 迫切地想知道家里情况, 但又怕家人受牵连而遭迫害, 反而不敢向人打听。 【赏析】长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催字古诗词,内容包括包含催字的古诗,催字开头的诗句,催字开头天字结尾的诗句催字开头天字结尾的诗句。《奉和七夕宴两仪殿应制》苏颋灵媛乘秋发,仙装警夜【催】。月光窥欲渡,河色辨应来。机石天文写,针楼御赏开。窃观栖鸟至,疑向鹊桥回。《奉和春
-
【注释】:(隆庆戊辰夏秋时,江南大旱,又毒热,人多热死,则吾乡烂溪蚌产珠焉。有径寸夜光者,有五色圆走盘者。农渔杂采,日数十百人,卖可累千金。为作是歌)
-
【原题】:副总兵马芳芳陷虏中十二年而归在虏中亦称为骁将
-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作品赏析【注释】:这是李商隐作幕梓州后期之作。写在百花争艳的春天,寒梅早已开过,所以题为“忆梅”。一开始诗人的思绪并不在梅花上面,则是为留滞异
-
乌夜啼 李白 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 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 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空房泪如雨。 【按】乐府古题,属《清商曲·西曲歌》。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