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格尔作品分析
【介绍】:
德国哲学家,存在主义*的创始人之一。他的主要著作有存在与时间、康德与形而上学问题、什么是形而上学、论根据的本质、真理的本质、论人道主义、林中路、形而上学概论等。
海德格尔创立了无神论的存在主义理论。他认为,存在是超越于各种性质之外的,因而存在只能通过自身而被领悟,却不可言说。“存在”优先于“存在者”,因为任何“存在者”只有当他“存在”时才能成为存在者,否则就不是存在者。他认为,“存在”就是“自我”,自我就是一系列心理体验和状态。海德格尔外表上并不否认外部世界的事物,但他马上又加以限定说,外界事物的存在必须以人的存在为前提,都是自我的派生物。海德格尔认为,自我的“存在”是有时间性的,它有自己的开始。它莫名其妙地、孤零零地被扔进这个世界中来。它又有自己的终点,总有一天会死去。因此,死亡是“自我”存在的限制。他认为,“自我”或“存在”处于时间中,它瞬息即变,死亡可以随时到来,因而它是一个“虚无”。因此,“自我存在就是意味着沉入虚无。”他认为,“存在”的实质是“烦”、“畏”。与物相处,争斤论两(烦心),与人相处,勾心斗角(麻烦)。而“存在”的真正本质是“畏”。“畏”是一种莫名其妙的心理本能,畏的是随时都可能来临而又无法避免的“死”。在他看来,人只有面临死亡时,才能最深刻地体会到自己的存在。因为一个人只有在濒于死亡时,才能真正把自己与他人、社会、集体完全分离开来,才能突然面对着他自己,懂得自己的存在与其他存在根本不同,懂得生与死的根本不同,懂得生(个人存在)的意义,使人醒悟,获得个性,成为他自己。为了领悟到自己的存在,最好的办法就是果断地、心甘情愿地选择死亡。当人真正认清了自我的这个实质时他也就从“虚无”中真正领会到人生的真谛。他认为,理性只能认识现象,不能认识自我或存在。要认识自我或存在只能依赖于内心体验、“灵感”或“直觉”。人们只有处于挫折、厌恶、孤寂、烦恼、畏惧,以至面临死亡时才能获得这种神秘的体验,深入于我,把握存在的真谛。总之他的存在主义是以精神性的自我存在为本体的,充满意志论、反理性论和悲观论的唯心主义哲学。
-
范成大 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 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 考察被尊为“南宋四大家”之一的范成大的创作成就,人们不能不首先注意到《四时田园杂兴》这组格高调新的田园诗。作者在诗前的小序中
-
【名句】能使人知己、爱己者,未有 ① 不能知人 ② 、爱人者也。 【注释】①未有:没有。②知人:了解人,能识人。 【释义】凡是能使得别人了解自己、热爱自己的人,没有不能了解别人和爱别人的。 【点评】这
-
望天光退而相庆引满醉吟千章杞梓阴云天,樗散谁收老郑虔。喜气到君浮白里,丰年及我挂冠前。令严钟鼓三更月,野宿貔貅万灶烟。太息何人知帝力。归来金帛看赪肩。
-
【注释】 选自《尚书·舜典》。 诗言志:诗是用来表达人的志意的。志:意,思想。 歌永言:歌是延长诗的语言,舒缓地徐徐地咏唱,以突出诗的意义。永,长。一说通“咏”。“永言”即咏唱诗的语言。 声依永:声音
-
送客饮别酒,千觞无赭颜。何物最伤心?马首鸣金环。野色浩无主,秋明空旷间。坐来壮胆破,断目不能看。行槐引西道,青梢长攒攒。韦郎好兄弟,叠玉生文翰。我在山上舍,一亩蒿硗田。夜雨叫租吏,春声暗交关。谁解念劳
-
夫何美女之娴妖,红颜烨而流光。卓特出而无匹,呈才好其莫当。性通畅以聪惠,行孊密而妍详。荫高岑以翳日,临渌水之清流。秋风起于中林,离鸟鸣而相求。愁惨惨兮而增伤悲,予安能乎淹流。 这篇小赋和阮瑀的 《止欲
-
秦始皇三十七年会稽立石刻文 皇帝休烈,平一宇内,德惠修长。三十有七年,亲巡天下,
-
【注释】:
-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这首诗写夏初江南乡村景致,作者所选取的景色以及观望的窗口,都是江南所特有的,“绿遍山原白满川”,这是典型的南国夏景,起伏环绕的
-
这是一首描写景物的诗,诗中记叙了初春风和日丽的景色,诗人抓住和风、残雪、冉冉飘动的蛛丝、静谧的花枝、远处飞过的鸟儿等景物极力烘托出初春的温馨,但诗人的本意并不在于赏春,而是通过对春日风光的咏赞,排遣被贬谪后的抑郁情怀。这首诗表面写景,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