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舟》作品分析
法国著名象征派诗人阿尔图尔·兰波*的代表作。一译醉船、迷醉的船。写于1871年,后收兰波诗集中。
这首诗共25节,每节4行,共100行。诗的大意是写一条小船,沿着一条美洲的内河顺流而下,“河水任我漂向我愿去的天涯”。于是有一年冬天,小船漂进了颠波、磅礴的大海。小船在大海中任意漂流,海水把舵和铁锚部给冲走。小船只得在大海漂流。它在海上见到“银海映星花,吞蔚兰”,见到溺死者苍白而怡然的尸体,见到阳光把碧海染赤,见到龙卷风、海上的回澜与激流,见到那“低低的太阳,带着令人惶恐的斑点,还见到夜色,白雪,海上黄的与白的璘光、冰川、从树上盘曲而下的巨蟒、“明亮如歌唱的鱼”、发情的海中巨兽等等。最后小船沉没了,留下了对于欧洲和向海中放纸船的孩子们的怀念。
醉舟表现了诗人厌弃现实,希望在浪游中得到各种各样感官刺激和迷醉的思绪,表达了诗人执意去寻找一个新世界的强烈愿望。诗中辽阔雄浑的笔触,瑰丽鲜艳的色彩,复杂和谐的音响和那种悲壮激昂的感情,确实可以悦人耳目,迷人心灵。醉舟是象征主义*的代表作。诗中那光怪陆离、色彩缤纷的幻象;经过推理的错乱所形成的“通灵者”——醉舟的形象;各种感觉频繁挪移的,令人目不暇接的瑰奇的景象,典型地体现了象征派诗歌的特征。
醉舟明显地受了巴那斯派首领勒贡特·德·利尔的影响,也受了波德莱尔*翻译的埃德加·爱伦·坡*的小说潘的奇遇的影响。兰波的中学老师伊桑巴尔与他人合写了一篇文章,发表在1835年8月15日水星杂志上。这篇文章证明,兰波1870年在伊桑巴尔姑母琴特家曾呆了一个多月,他读过当时颇为盛行的绘图仓库(1833-1862)一书。书中的绘图十分类似醉舟的个别描写。但伊桑巴尔得出结论:醉舟的象征是属于诗人自己的。这就解开了十七岁的兰波没有见到大海,何以能写出这样逼真的文字来的一个谜,也说明了兰波的醉舟出现的文学背景。
兰波的醉舟不但是象征主义*代表作,也是后来超现实主义*文学的先声。兰波因为这一首诗,极受超现实主义者的推崇。
-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庄子·山木》,良朋贤友类名言句子
-
三载寄关东,所欢皆远违。思怀方耿耿,忽得观容辉。亲燕在良夜,欢携辟中闱。问我犹杜门,不能奋高飞。明灯照四隅,炎炭正可依。清觞虽云酌,所愧乏珍肥。晨装复当行,寥落星已希何以慰心曲,伫子西还归。
-
亦知戍不返,秋至拭清砧。已近苦寒月,况经长别心。宁辞捣熨倦,一寄塞垣深。用尽闺中力,君听空外音。 作品赏析【注释】:【鹤注】是时安史未息,又各吐番当属乾元二年作。谢灵运有《捣衣》诗题。亦知戍不返①
-
梁维西南屏,山厉水刻屈。禀生肖剿刚,难谐在民物。荥公鼎轴老,烹斡力健倔。帝咨女予往,牙纛前岔坲。威风挟惠气,盖壤两劘拂。茫漫华黑间,指画变恍欻。诚既富而美,章汇霍炳蔚。日廷讲大训,龟判错衮黻。樊子坐宾
-
作者: 徐坤 【作品简介】长篇叙事诗《伯德马沃德》
-
该词上片以回顾历史起句,拢“今古英雄”于笔端,词人将自己的感情融于历史长河,写出了滔滔不尽、起伏跌宕的痛惜与感伤。“远目送归鸿”的意象,动静结合,相辅相成,动的是归鸿的悠悠远去,静的是词人凝重的望眼;飞去的是天空的鸿雁,搅起的是满腔的幽
-
踏歌图 南宋·马远作 绢本水墨 纵一九二.五厘米 横一一一厘米 藏故宫博物院 《踏歌图》的构图可分为上、下两部分,中间以云气相隔。上部危峰挺立、楼阁掩映,城廓隐约可见,分明是帝王城畿景色。下部为近景,
-
名宦老慵求,退身安草野。家园病懒归,寄居在兰若。薜衣换簪组,藜杖代车马。行止辄自由,甚觉身潇洒。晨游南坞上,夜息东庵下。人间千万事,无有关心者。
-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出处】唐孟浩然《 宿建德江 》 【意思】小船停靠在烟水迷蒙的沙洲边。日落黄昏,万物归宿,而我却流浪在 外,想到这,忧愁之情顿然而生。 【全诗】 《宿建德江》 .[唐
-
【释义】 民间谚语,全句是: “人有失足,马有失蹄”,也作 “人有失手,马有失蹄”。其意思是:人跟马一样,都有可能不小心跌倒,说明人难免有犯错误之时。 失足: 走路时不小心跌倒。失蹄: 马、驴等动物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