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云山图二首》全诗|鉴赏|赏析|意境解读 - 历代题画诗
题云山图二首是一幅历代题画诗,通过描绘云山的景色,展现了诗人的感慨和情感。全诗共分为两首,每首四句,诗歌简练而有力,意境深远。
第一首诗写云山的峻峭之势:
青山压千嶂,玉峰凌八岳。
云海飞奔腾,石城临碧雪。
诗中的“青山压千嶂”使人感受到高山的雄壮与威严,玉峰则给人一种高耸入云的感觉。
“云海飞奔腾”的描写,使人仿佛能看见云海在山谷上下翻腾,给人一种动态的感觉。
“石城临碧雪”表达了雪山的苍茫之感,石城临危之象,给人以沉静与深远的印象。
第二首诗写云山的柔美之处:
峰花日夜开,流云西去来。
悬壁残照动,天涯古寺开。
“峰花日夜开”描绘了山峰上的花朵,使人感受到山峰的柔美与生机。
“流云西去来”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云的飘逸与流动,给人一种云彩变幻的美感。
“悬壁残照动”表达了夕阳余晖的美景,给人以温暖与宁静的感觉。
“天涯古寺开”则使人感受到遥远而神秘的寺庙,给人一种静谧与安宁的心境。
题云山图二首通过描绘云山的壮美与柔美,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深情与赞美。通过对云山的描绘,诗人把天地与人的情感融入其中,使整个诗歌充满了诗意与意境。
沈周
看云疑是青山动,谁道云忙山自闲。
我看云山亦忘我,闲来洗砚写云山。
侵晓溪山半是云,草堂亦许白云分。
故人到此云相接,欲去还须云送君。
【评说】
本诗选自汪砢玉珊瑚网卷三八、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卷五五。
沈周擅写长诗,小诗也写得很有风韵。吴宽评曰:“随物赋形,缘情叙事,古今诸体各臻其妙。”(石田稿序)其言信然。四库全书提要论其诗“挥洒淋漓,但自写其天趣,如云容水态,不可限其方圆”。看沈周这两首题写云山图的绝句诗,足见他的短诗也写得极其出色,诗思清妙,天趣盎然。
这两首小诗,都是写“云容”、“云态”,也写“云情”。第一首描写画家兼诗人沈周眼中看出的“云”。首句先写诗人的错觉,他看到云在移动,却疑为青山在移动。次句紧承,纠正自己的错觉,说:谁知道山停云动,山自空闲,云自忙碌。第三句的“云山”,以云为主,我看白云忙忙碌碌,也许忘记了自我,这是为第二句“云忙”的诗意加重语气,强化它忙碌的意思。具有动态美的移动的白云,触发了画家的雅兴,他准备在空闲的时候,“洗砚写云山”,把“云容”画出来,也就是这一幅云山图。
与上一首的写法不同,第二首里的“云”是主角,写云之“态”,也写云之“情”。早晨,溪山里一半是云,云和草堂主人各占草堂的一半。汪砢玉引录庐山归宗志芝庵主临江人的偈语云“千峰顶上一间屋,老僧半间云半间”。沈周的诗意与之暗合。最后二句里的“故人”,便是画家、诗人自己。石田到山里来,由“云”相接,故人要归去,还须“云”相送。诗画家赋予“云”以人的性格和感情。李白有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沈周的诗意或许从中得到借鉴。朱庭珍筱园诗话卷四说:“惟石田秀拔不群,时饶格韵,洵画家之能诗者矣。”诚哉斯言。读沈周题云山图二首,当作如是想。
-
从陕至东京,山低路渐平。风光四百里,车马十三程。花共垂鞭看,杯多并辔倾。笙歌与谈笑,随分自将行。
-
建礼高秋夜,承明候晓过。九门寒漏彻,万井曙钟多。月迥藏珠斗,云消出绛河。更惭衰朽质,南陌共鸣珂。
-
铁凝 如果不是有人发明了火车,如果不是有人把铁轨铺进深山,你怎么也不会发现台儿沟这个小村。它和它的十几户乡亲,一心一意掩藏在大山那深深的皱褶里,从春到夏,从秋到冬,默默地接受着大山任意给予的温存和粗暴
-
今年上海的过旧年,比去年热闹。 文字上和口头上的称呼,往往有些不同:或者谓之“废历”,轻之也; 或者谓之“古历”,爱之也。但对于这“历”的待遇是一样的:结账,祀神,祭祖,放鞭炮,打马将,拜年,“恭喜发
-
二辨其邪正,观神察形 【原文】 文人论神,有清浊之辨。清浊易辨,邪正难辨。欲辨邪正,先观动静;静若含珠(1),动若木发;静若无
-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经常接触散文吧?广义上的散文是指不追求押韵和句式工整的文章体裁,与韵文、骈文相对。那么你真的知道要怎么写散文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春的散文(精选10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石渠何须反顾,水驿幸足相容。长江大欲见庇,探支八月凉风。
-
与妈妈一起采摘10月2日吃过早饭,我们驱车载着爸爸妈妈一起去哈尔滨太阳岛玩。这次决定带着父母一起出游,所以之前拟定的出行计划就都泡汤
-
事君章第十七 【原文】 子曰:“君子之事上也[1],进思尽忠[2],退思补过[3]。将顺其美,匡救其恶[4],故上下能相亲也。 【译文】
-
韩愈 莫道盆池作不成,藕梢初种已齐生。 从今有雨君须记,来听萧萧打叶声。 盆池,顾名思义,即以盆贮水,养鱼植荷,是一种供人观赏的园林艺术。韩愈曾“老翁真个似童儿,汲井埋盆作小池”,并有七绝五首,以轻灵